-
公开(公告)号:CN111680286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124716.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21/44 , G06F16/953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指纹库的精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验证由设备指纹库给网络数据包匹配的设备信息是否满足精准率要求,若否,则筛选其为非合格指纹,再判断非合格指纹的网络数据包的聚类结果是否达到可精细化的条件,若是则确定非合格设备指纹为待精细化指纹,然后对待精细化指纹的聚类结果进行指纹特征扩充,得到扩充后的指纹和扩充后的指纹对应的新的设备信息,再对扩充后的指纹对应的网络数据包匹配的设备信息进行是否满足精准率的判定,若满足,则将扩充后的指纹加入设备指纹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了智能高效率的物联网设备指纹库的设备指纹的验证,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对失效指纹的精细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7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25404.4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21/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漏洞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安全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设备的发送回复报文对;对发送回复报文对进行处理,生成种子列表;对种子列表中的每个发送报文进行变异处理,生成发送报文对应的畸形数据包;将畸形数据包发送至待测设备,并判断待测设备是否崩溃,若待测设备崩溃,根据另待测设备崩溃的畸形数据包编写验证性测试脚本,并利用验证性测试脚本进行安全漏洞的测试,本发明能有效地发现物联网及工业控制系统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解决或绕过由于物联网设备及工业控制系统设备具有封闭性、难以调试、系统实时性高、难以仿真等特点导致安全漏洞挖掘效率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87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636048.7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文本配置文件的模糊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所述目标配置文件的文本文件格式类型,并确定所述目标配置文件的键值key‑value对;对以所述目标配置文件作为输入的程序进行预模糊测试以检测所述程序是否有格式上的漏洞,并提取所述程序中的所有可见字符串,对所述目标配置文件的key‑value对中的key进行变异,得到key组合种子文件;基于所述key组合种子文件中key的权重,对所述key组合种子文件中的key对应的value进行变异,得到新的组合种子文件,挖掘所述程序的漏洞。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全面地挖掘程序中较深层次的漏洞,提升面向文本配置文件的模糊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8028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124716.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21/44 , G06F16/953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指纹库的精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验证由设备指纹库给网络数据包匹配的设备信息是否满足精准率要求,若否,则筛选其为非合格指纹,再判断非合格指纹的网络数据包的聚类结果是否达到可精细化的条件,若是则确定非合格设备指纹为待精细化指纹,然后对待精细化指纹的聚类结果进行指纹特征扩充,得到扩充后的指纹和扩充后的指纹对应的新的设备信息,再对扩充后的指纹对应的网络数据包匹配的设备信息进行是否满足精准率的判定,若满足,则将扩充后的指纹加入设备指纹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了智能高效率的物联网设备指纹库的设备指纹的验证,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对失效指纹的精细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580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24001.7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MIPS架构的物联网设备组件版本信息提取方法,包括:采集物联网设备固件,基于所述固件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组件二进制字符串;基于所述组件二进制字符串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具有版本信息的二进制字符串;基于所述具有版本信息的二进制字符串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组件版本信息,所述组件版本信息包括组件版本号和组件版本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了物联网设备的组件版本信息的自动提取,能够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组件版本信息提取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0071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69063.5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21/57 , G06F16/90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开源组件版本识别的固件脆弱性判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固件解码包库进行扫描,获取待分析组件的第一路径列表;对待分析组件的第一路径列表进行遍历,将待分析组件与开源组件字符串数据库进行关联和验证,获取待分析组件的第二路径列表;对待分析组件进行版本识别,得到待分析组件对应的固件开源组件版本号;遍历开源组件版本漏洞字典,若开源组件版本漏洞字典中存在固件开源组件版本号,则判断获知待分析组件为可疑漏洞组件;对可疑漏洞组件进行漏洞验证,将漏洞验证通过的待分析组件存入固件漏洞组件库。本发明实施例能高效地搜索可疑漏洞,对固件安全评估可靠性高,提升漏洞发现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5033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611204074.2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馈聚类的网络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设备网络协议报文响应信息,对报文响应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报文响应信息特征向量,利用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建立聚类效用评估函数并对聚类结果进行验证;若本次聚类结果效用值低于目标效用值,则启动反馈模块对聚类模型进行参数调节,反之,则将得到的聚类结果用于识别网络设备品牌和型号;通过聚类效用评估模型和反馈模块能够有效地调节聚类模型,提升聚类效果。本发明能够基于网络协议响应报文采用自动聚类和反馈调节的方法识别网络设备品牌和型号,相对于现有方法,减少了设备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对于未知设备也具有识别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503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04074.2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馈聚类的网络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设备网络协议报文响应信息,对报文响应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报文响应信息特征向量,利用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建立聚类效用评估函数并对聚类结果进行验证;若本次聚类结果效用值低于目标效用值,则启动反馈模块对聚类模型进行参数调节,反之,则将得到的聚类结果用于识别网络设备品牌和型号;通过聚类效用评估模型和反馈模块能够有效地调节聚类模型,提升聚类效果。本发明能够基于网络协议响应报文采用自动聚类和反馈调节的方法识别网络设备品牌和型号,相对于现有方法,减少了设备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对于未知设备也具有识别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58193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1905.5
申请日:2015-0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种异构传感器的排队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异构传感器分别采集智能手机的原始测量数据;根据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预测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的运动状态、方向状态、位移状态和相对距离;根据预测的运动状态、方向状态、位移状态和相对距离,提取用户进行排队行为的排队特征值;根据排队特征值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排队模型;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异构传感器采集智能手机当前的排队特征值,将当前的排队特征值输入排队模型中,根据输出结果判断当前手机是否处于排队状态。本发明能够自动检测出用户的排队行为,并且具有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0825404.4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21/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漏洞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安全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设备的发送回复报文对;对发送回复报文对进行处理,生成种子列表;对种子列表中的每个发送报文进行变异处理,生成发送报文对应的畸形数据包;将畸形数据包发送至待测设备,并判断待测设备是否崩溃,若待测设备崩溃,根据另待测设备崩溃的畸形数据包编写验证性测试脚本,并利用验证性测试脚本进行安全漏洞的测试,本发明能有效地发现物联网及工业控制系统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解决或绕过由于物联网设备及工业控制系统设备具有封闭性、难以调试、系统实时性高、难以仿真等特点导致安全漏洞挖掘效率低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