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3016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499685.4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9/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机在线自动软件安装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Windows系统,通过在线自动安装软件测试获得安装文件、配置文件和键盘鼠标操作脚本,有自动软件安装任务到达时,生成开机运行脚本,并将安装文件、开机运行脚本和/或键盘鼠标操作脚本植入虚拟机镜像文件;若为Linux系统,通过基于软件包本地镜像库方式或脚本安装方式进行若干次在线自动安装软件测试,获得软件正确自动安装的安装文件、配置文件和键盘鼠标操作脚本,有自动软件安装任务到达时,将安装文件和/或开机运行脚本和/或键盘鼠标操作脚本植入虚拟机镜像文件;在虚拟机启动时完成虚拟机在线自动软件安装。本发明能够在虚拟机启动之初,实现大规模虚拟机的软件自动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5357322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918865.0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32 , G06F9/45558 , H04L6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拓扑划分的虚拟机分配方法。该方法据拓扑结构构建无向图模型,然后通过图的遍历分割实现拓扑划分,然后计算子图资源,并匹配物理服务器承载能力。本发明在分批创建虚拟机的情形中,通过构建图模型,综合考虑虚拟机资源请求信息和虚拟网络与物流网络之间的特点,更合理地分配虚拟机节点到物理服务器,不仅在保证虚拟机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物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降低网络带宽的占用率,从而保证虚拟机之间网络通信的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90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53417.4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虚拟网络的流量回放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捕获和处理真实流量,提取出真实IP地址集合R_IP;步骤2,对真实流量通信关系形成的二分图进行深度优先搜索,将真实IP地址集合R_IP划分为两个不相交的集合R_IPA与R_IPB;步骤3,将通过任意虚拟网络路由接口v_interfacei通信的所有虚拟节点划分为两个不相交的集合V_IPAi与V_IPBi;步骤4,计算所有虚拟网络路由接口与真实流量采集点的相似度;步骤5,选择与真实流量采集点最相近的虚拟网络接口作为真实流量采集点的映射节点,基于该映射节点进行IP地址映射;步骤6,重新遍历真实流量,实现虚拟网络中的真实流量回放。本发明在虚拟网络中回放流量,尽可能还原真实网流量通信环境,完善了虚拟网络流量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3152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2491.2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动态监控模拟网络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存储预先定义的各监控对象的模拟行为及与之对应的监控动作的第一存储模块;供用户配置监控需求的交互模块;根据接收的监控需求自动生成监控命令,并将监控命令传送给命令解析模块的命令生成模块;对接收的监控命令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向动作执行模块发送执行指令的命令解析模块;分布于模拟网络中,根据接收的执行指令对监控对象的模拟行为执行相应的监控动作的动作执行模块;存储监控动作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监控数据的第二存储模块;本发明能够对软件方法实现的模拟网络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控,有效避免垃圾数据的产生,且支持自定义的模拟行为和监控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01823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55486.9
申请日:2012-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粒度抽象理论的虚拟网络构建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进行虚拟网络拓扑环境与应用场景配置;将配置转化为基于多粒度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网络环境统一描述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进行虚拟网络的场景解析,并对解析后的配置文件进行场景描述自动化分析;采用分布式无中心结构完成虚拟网络构建,进行不同粒度节点的网络流量能够无感融合。本发明通过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仿真、实物设备等多粒度的虚拟仿真方式构建虚拟网络,并实现不同粒度流量的无感融合,能够使平台具备细粒度的网络行为仿真能力,有效平衡虚拟网络建设成本与仿真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