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6706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0347375.3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骆玲 , 王强 , 余波 , 许泳 , 吴怡敏 , 朱大鹏 , 胡晓 , 邹家勇 , 李龙才 , 邢毅 , 丁晓飞 , 冯川 , 冯千秀 , 包维瀚 , 曾捷 , 李珊珊 , 李良霄 , 朱忻悦 , 赵宇晖 , 杨凌霜 , 王昊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流站提高换流阀塔运行可靠性的方法,将A相换流阀塔(12A)中部的接线端子分别与A相换流变(1A)的上阀侧套管(2)、B相换流变(1B)的下阀侧套管(3)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将B相换流阀塔(12B)中部的接线端子分别与B相换流变(1B)的上阀侧套管(2)、C相换流变(1C)的下阀侧套管(3)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将C相换流阀塔(12C)中部的接线端子与A相换流变(1A)的下阀侧套管(3)、C相换流变(1C)的上阀侧套管(2)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将换流阀塔(12)底部的接线端子之间形成电连接。本发明不用更改换流阀塔的阀控保护系统中的逻辑控制时序,即可保证其触发顺序,提高了换流阀塔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52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11290453.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一、建立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通用母线模型;二、定义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指标;三、建立一种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四、利用优选算法对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建立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的通用母线模型,定义综合能效指标,建立优化模型,最终实现了基于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05272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90453.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一、建立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通用母线模型;二、定义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指标;三、建立一种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四、利用优选算法对面向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系统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建立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的通用母线模型,定义综合能效指标,建立优化模型,最终实现了基于综合能效最优的分布式冷热电混合能源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682398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136905.6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 Y04S20/222 , Y04S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微网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负荷削减方法。将独立微网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馈线区域;主控电源采用集中接入方式,经变压器与不同的馈线区域相连;独立微网系统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和或储能装置,设置在变压器高压侧相连的母线上或设置在馈线区域内部;确定独立微网供电系统中的可中断负荷,并按照有功负荷量从小到大和或按照重要程度从轻量级到重量级的顺序构建负荷削减表。在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的情况下,在独立微网系统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保证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01842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36218.4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微网供电系统及其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将独立微网供电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馈线区域,读取系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储能装置的电源设备运行参数和故障参数,不仅考虑了容量不平衡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还考虑了设备故障和网架结构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能够更精确的评估独立微网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能更有效实现多种能源互补,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82389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36605.8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 Y04S20/222 , Y04S20/224 , H02J3/00 , H02H7/267 , H02J3/14 , H02J3/28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立微网供电系统可靠性供电方法。将独立微网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馈线区域;主控电源采用集中接入方式,经变压器与不同的馈线区域相连;独立微网系统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和或储能装置,设置在变压器高压侧相连的母线上或设置在馈线区域内部;还包括自动保护装置,设置在变压器高压侧和馈线区域入口,用于故障时自动切断故障区域与供电系统其它区域的连接;当区域内任意元件发生故障时,相应自动保护装置将迅速动作令整个馈线区域隔离。在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的情况下,在独立微网系统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保证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90773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10246443.5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线路直流融冰全自动化操作的接线方法,涉及电网输电线路直流融冰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直流融冰装置与融冰线路连接、融冰线路三相短接的全自动化操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要点为:利用直流融冰装置与融冰线路连接专用隔离开关实现融冰线路一侧与直流融冰装置的自动连接,利用直流融冰线路短接专用共静触头隔离开关实现融冰线路A相、B相与C相的自动短接。本发明实现了输电线路直流融冰全自动化接线,能够大大缩短融冰时的线路停运时间,且具有占地面积小,实施可行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39703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810347388.0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邢毅 , 王强 , 胡蓉 , 任冠雄 , 孙邦新 , 余波 , 许泳 , 吴怡敏 , 周德才 , 李龙才 , 冯千秀 , 胡晓 , 邹家勇 , 李良霄 , 骆玲 , 曾捷 , 樊艳 , 冯川 , 龚琳珺 , 朱忻悦 , 赵宇晖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1)和换流阀(12),每一相换流变(1)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12)形成导电连接,至少一相换流变(1)与对应的换流阀(12)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10)、第二悬吊绝缘子(15),转动关节金具(10)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和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上转动关节金具(101)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15)与悬吊架(14)连接,上转动关节金具(101)与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因此,在地震工况下,换流阀塔在不同方向的地震摆动将转化为转动关节金具的转动动作,以减轻甚至抵消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从而提高了换流阀等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4937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810347416.9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邢毅 , 王强 , 余波 , 许泳 , 吴怡敏 , 胡晓 , 邹家勇 , 李龙才 , 丁晓飞 , 周德才 , 朱大鹏 , 冯千秀 , 骆玲 , 曾捷 , 樊艳 , 李良霄 , 龚琳珺 , 杨凌霜 , 梁弘毅
IPC: H02B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流站边相换流变阀侧连接出线结构,包括边相阀侧支柱绝缘子、第一导线线夹、第二导线线夹、第二安装座及导电联接板和第六管母线夹,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与边相阀侧支柱绝缘子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联接板与第二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母线夹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的第一导线线夹、第二导线线夹分别与导电联接板形成导电连接,所述导电联接板通过导电连接件与第六管母线夹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最边悬吊管母相角形短接引下线和边相至换流阀塔出线的引上线之间的电气距离不容易控制的问题,以提高换流站角形组别换流变阀侧出线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93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810347395.0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邢毅 , 王强 , 胡蓉 , 任冠雄 , 孙邦新 , 余波 , 许泳 , 吴怡敏 , 周德才 , 李龙才 , 冯千秀 , 胡晓 , 邹家勇 , 李良霄 , 骆玲 , 曾捷 , 樊艳 , 冯川 , 龚琳珺 , 朱忻悦 , 赵宇晖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关节连接结构,包括换流变和换流阀,每一相换流变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之间形成导电连接,至少一相换流变与对应的换流阀之间设置第一转动关节金具、第一悬吊绝缘子以及第二转动关节金具和第二悬吊绝缘子,第一悬吊绝缘子相对两端分别与悬吊架、第一转动关节金具连接,第二悬吊绝缘子相对两端分别与悬吊架、第二转动关节金具连接,至少一相换流变与对应的第一转动关节金具、第二转动关节金具、换流阀之间依次形成导电连接。本发明可使换流阀与换流变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金具、第二转动关节金具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以减轻甚至抵消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提高其抗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