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343107.1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面板干缩分析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面板的有限元模型;步骤S2:对有限元模型赋予混凝土的材料参数;步骤S3:根据面板所处的湿度环境条件,获取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湿度边界条件和湿度场;步骤S4:根据湿度场将有限元模型划分为不同的湿度区域,并对湿度区域赋予混凝土干缩形变增量;步骤S5计算有限元模型对应的面板应力,并根据面板应力以及面板对应的抗拉强度,获取有限元模型对应的面板开裂信息;步骤S6:调整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湿度环境条件和混凝土干缩形变增量,重新执行步骤S1至S5,直至面板应力在混凝土抗裂强度范围内。本发明可有效模拟混凝土面板出现裂缝的过程,为面板防裂设计、施工以及运行防护给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16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255397.3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土木工程交叉科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水泥与化学灌浆技术组合的裂缝修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S1、混凝土裂缝表面封闭材料的制备:预先进行营养盐溶液的配制以及微生物水泥的制备;S2、在室外混凝土骑缝处的上方粘贴灌浆嘴,灌浆嘴以外的缝面和灌浆嘴周边采用环氧涂层进行封闭,且灌浆嘴的方向为倾斜向上,灌浆嘴的数量为偶数,灌浆嘴沿缝排列。本发明通过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水泥与传统化学灌浆技术组合的裂缝修复方法,环氧灌浆不受结构形状限制,将裂缝完全封堵,表面碳酸钙覆膜层封闭密实,可大规模、可持续使用,在裂缝的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修复方法,避免了一种方法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32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59587.2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洪堤坝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下游设置有堤坝主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堤坝主体前后两侧的两个限制护栏,两个所述限制护栏相背面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插接于河床两岸内。本发明由于缓冲坝滑移时需要不断地克服摩擦等阻力以逐步向底板靠近,因此能够减缓洪水波浪的冲击强度,以减缓对堤坝主体的直接冲击强度,而翻转阻尼坝和提升滑块时,能够进一步增加对缓冲坝移动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减缓冲击强度的效果,同时由于提升滑块的提升可以将波浪抬升并冲过缓冲坝的漂浮异物进行承接及推移,使其在提升滑块的斜面作用下滑落至堤坝主体的顶部,以便于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04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198308.8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石坝面板防裂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混凝土面板允许基础温差;(2)确定面板分区高程及各分区高程的允许最高温度;(3)确定混凝土浇筑温度;(4)得到混凝土温度控制曲线;(5)确定需要的保温效果,并确定保温板厚度;(6)可控温保温板底部布置水管;(7)施工中面板布置温度计监测温度;(8)在施工区布置水温控制设备;(9)布置智能通水控制设备。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面板施工期尤其是早龄期温度变化,实现应力安全可控,为面板堆石坝安全建设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03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30363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面板外观缺陷及内部质量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缺陷探测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装载在所述移动基台模块上,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操控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所述方法先是利用3D高清摄像组对大坝面板进行高清拍摄,经后台分析,对缺陷进行初步预估,根据预估结果,选择是否使用地质雷达对坝面板进行脱空检测,结合高清图像检测结果,可给出缺陷的演变预测。总之,本发明功能多样,节约检测时间,并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11317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309772.6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8B13/181 , G08B13/196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近程安防系统及装置,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红外摄像平台、定位平台;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与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之间无线通讯连接,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用于对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以及确认;红外摄像平台用于对水上可疑目标进行监控、跟踪;定位平台用于对水上可疑目标进行定位;通过本发明能够对侵入目标进行有效防御,阻止其通过重点监控水域对大坝、码头、水面船只及岸边重要设施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45593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97053.X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面板接缝表层柔性止水防冰结构,包括混凝土面板、弹性支撑件、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和柔性防渗涂层,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形成V形槽,弹性支撑件卡接在V形槽底部,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镶嵌设置在V形槽内,柔性防渗涂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上;一种混凝土面板接缝表层柔性止水防冰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将混凝土面板上表面打磨露出粗骨料,将弹性支撑件卡接在V形槽内部,将可压缩塑性嵌缝材料分层放入V形槽内部,将界面剂涂抹在相邻混凝土面板上表面,铺设柔性防渗涂层;本发明施工简单、防渗性能好、耐久度高、适用于严寒地区新建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352165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83948.5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F16L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CCP管的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设计,所述PCCP管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从内侧到外侧依次包括:柔性防渗涂层、碳纤维布层、弹性及刚性组合垫层以及PCCP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本发明提供的PCCP管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通过设置弹性垫层,在保证PCCP管没有明显受力的前提下,增加了碳纤维布层的变形量,从而增加了碳纤维布层所能承受的拉应力,即预应力碳纤维,进而减小了分散到PCCP管的应力,避免了PCCP管混凝土出现裂缝或预应力钢丝断裂,使碳纤维材料的高强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增加了碳纤维对PCCP管的补强加固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