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5539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424868.9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透明FTO导电玻璃;(2)制备并清洗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3)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3NH3BX3/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复合薄膜,即得二氧化钛/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复合薄膜;(4)通过蒸发镀膜法将对电极沉积在二氧化钛/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复合薄膜上,得到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发明能减少空穴传输层与钙钛矿层与对电极的界面电荷复合,改善器件的成膜性、结晶性从而增加电荷传输路径,改变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从而使结构趋于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97818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161283.1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制备粒径可控的水溶性硒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水浴加热并磁力搅拌下,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稳定剂搅拌,再加入分散剂搅拌,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为碱性,加入硒代硫酸钠溶液,反应5~8min,将所得产物采用离心法沉淀,弃上清,收集底部沉淀,即制得粒径可控水溶性硒化银量子点。本发明使用相对廉价、无毒的原料,反应时间短,仅需10~15min,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及后序处理,提纯简单。本发明所制备的Ag2Se量子点不含有毒重金属元素、水溶性良好、粒径可控、带隙可调节,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应用于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光电子学和光电器件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513800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997116.1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低共熔溶剂:将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混合均匀、干燥,得到低共熔溶剂;所述氢键供体为尿素或甘油,所述氢键受体为氯化胆碱或溴化胆碱;(2)制备准固态电解质:向N‑甲基吡咯烷酮中先加入琼脂糖搅拌均匀后,再加入I2和LiI继续搅拌均匀,最后加入低共熔溶剂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准固态电解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电解质为准固态,具有较大的离子电导率与稳定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过程中所引入的低共熔溶剂成本较低,易于合成,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光电器件中应用使得光学器件保持较高的光电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18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49862.1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31 , H01G9/0029 , H01G9/2036
Abstract: 一种异位吸附硒化银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透明FTO导电玻璃;(2)制备硒代硫酸钠的去离子水溶液、AgNO3的去离子水溶液,制备Ag2Se量子点,并分散于无水乙醇中;(3)制备TiO2导电薄膜,对导电薄膜表面进行配体交换,得到经双功能分子修饰过的光阳极,敏化Ag2Se量子点,形成量子点敏化光阳极;(4)向量子点敏化光阳极中部滴加电解液,让电解液扩散到整个电极的工作部分;(5)将对电极覆盖至电解液上,将光阳极与对电极固定一起,得到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本发明采用无毒的Ag2Se量子点,并应用配体交换的方式提高量子点的覆盖率,提高器件的光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0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51752.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H01G9/0425 , H01G9/2031 , H01G9/2059
Abstract: 一种p‑n型叠层染料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TiO2浆料沉积于导电玻璃Ⅰ表面,形成TiO2光阳极;(2)将NiO浆料沉积于导电玻璃Ⅱ表面,使之成为NiO薄膜;或者将Cu2O沉积于导电玻璃Ⅱ表面,使之成为膜;烧结制备光阴极;(3)将TiO2光阳极浸入N719染料中16~24h,形成染料敏化的TiO2光阳极;(4)在光阴极上沉积量子点材料,形成量子点敏化的光阴极;(5)在染料敏化的TiO2光阳极上滴加电解质材料,与量子点敏化的光阴极组合成电池。本发明将量子点引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p型光阴极,能扩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
-
公开(公告)号:CN10697818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61283.1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制备粒径可控的水溶性硒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水浴加热并磁力搅拌下,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稳定剂搅拌,再加入分散剂搅拌,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为碱性,加入硒代硫酸钠溶液,反应5~8min,将所得产物采用离心法沉淀,弃上清,收集底部沉淀,即制得粒径可控水溶性硒化银量子点。本发明使用相对廉价、无毒的原料,反应时间短,仅需10~15min,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及后序处理,提纯简单。本发明所制备的Ag2Se量子点不含有毒重金属元素、水溶性良好、粒径可控、带隙可调节,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应用于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光电子学和光电器件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70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24272.3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2 , H01L51/0002 , H01L225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聚合物电解质传输层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透明FTO导电玻璃,得到透明导电衬底;(2)在透明导电衬底上制备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3)在步骤(2)所得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CH3NH3PbX3吸光层薄膜;(4)聚合物电解质传输层的制备;(5)将对电极覆盖到聚合物电解质传输层上。本发明采用聚合物电解质作为空穴传输层,其链节单元中含有可解离性离子集团,具有质轻、易成膜等优点,同时聚合物的网状结构可有效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能提高空穴传输层的稳定性,提高光电器件的稳定性,保护器件的同时提升器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6533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6530.0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H01G9/2009 , H01G9/20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所述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有机‑无机杂化二维材料,所述有机‑无机杂化二维材料选自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向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琼脂糖,水浴恒温条件下搅拌均匀,形成均一溶液;待该均一溶液冷却后,在常温下加入单质碘和碘盐继续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有机‑无机杂化二维材料,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即完成所述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本发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该聚合物电解质中引入有机‑无机杂化二维材料,提供额外电荷通道,提高了电解质的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2025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10101154.9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0.9Zn0.1O的制备方法和制得的Ni0.9Zn0.1O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锌盐、镍盐作为金属源,二元醇和去离子水作为混合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得到有机金属复合前驱体,然后将有机金属复合前驱体进行煅烧,即得本发明的Ni0.9Zn0.1O。本发明制得的Ni0.9Zn0.1O为单相的镍锌复合氧化物,并将其首次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0.8A/g的条件下,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大于600mAh/g;材料的三维网状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与接触,并便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且引入的锌元素可提升材料的导电性,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72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82269.3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制微型液滴形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形状均一的规则二维材料碎片粉末;2)将规则二维材料碎片粉末与有机溶剂或水混合,密封,振荡,得规则二维材料碎片-有机溶剂悬浮溶液或规则二维材料碎片-水悬浮溶液;(3)将步骤(2)所得规则二维材料碎片-有机溶剂悬浮溶液或规则二维材料碎片-水悬浮溶液滴定到玻璃片上制成样品,退火处理,得到与规则二维材料碎片形状相同的微型液滴。本发明利用规则二维材料碎片的形状,控制微型液滴的形状,可以得到微米级的液滴,体积远远小于普通微型液滴,且厚度小于1微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