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1508.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扬州市优珂电气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洪早 , 叶勇健 , 颜岩 , 夏金秀 , 袁军 , 兰花 , 华庆德 , 张杰 , 矫明 , 夏本全 , 冯琰磊 , 严经星 , 张少俊 , 姜震 , 王翠芳 , 张熠 , 张巍 , 邢文斌 , 王源 , 姚向昱 , 张威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反应堆供应蒸汽的电加热系统,包括通过蒸汽管路串联的多个电加热器、连接最上游电加热器的蒸汽输入管以及连接最下游电加热器的蒸汽输出管,其中每一电加热器包括:压力容器,具有开口、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多个加热元件,置于所述压力容器内且沿着所述压力容器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压力容器开口之外;汇集法兰,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开口处,所述多个加热元件穿过所述汇集法兰且与所述汇集法兰固定;以及接线箱室,连接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压力容器之外的一端。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62151.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洪早 , 叶勇健 , 颜岩 , 姚向昱 , 兰花 , 邢文斌 , 矫明 , 张杰 , 严经星 , 冯琰磊 , 屈旭东 , 姜震 , 胡晓春 , 张熠 , 邓敏 , 袁军 , 付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水堆和燃气锅炉耦合的热力系统,该系统包括:压水堆常规岛;换热系统,包括除盐水箱、加热器、预热器和补水加压泵,常温除盐水自除盐水箱经补水加压泵加压至外供压力等级后,进入预热器和加热器进行换热升温成高压流体;升温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单元;其中,从压水堆常规岛输出的主蒸汽进入换热系统中的加热器冷凝放热,然后进入预热器进一步放热降温,疏水回至压水堆常规岛,换热系统输出的高压流体送入升温系统升温后提供给用户。本发明可部分利用压水堆能量,提升压水堆工业供汽的压力和温度参数,降低最终热用户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通过燃气锅炉与核电压水堆及换热系统耦合,可行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8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16321.9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战宏 , 王秉熙 , 陈红生 , 张亚军 , 夏春梅 , 丁谦学 , 任志东 , 郭涛 , 李辉 , 王弘昶 , 梅其良 , 矫明 , 李玲 , 黎辉 , 史涛 , 白掌军 , 牟东 , 张伟宁 , 李小平 , 胡瑞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铌片制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严格选用矿石,利用萃取设备多次酸洗和反铌萃取;第二步、进行铝热还原、水平电子束,控制杂质元素含量;第三步、进行真空电子束精炼提纯,控制熔炼速度、熔炼真空度、熔炼功率;第四步、对整个过程进行整体过程进行二次污染控制;第五步、采用半成品高纯度铌片作为包覆材料,进行叠轧及包覆轧制工艺进行轧制。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除钽元素以外,其余残余元素的含量,并控制铌片厚度,使最后制备的高纯度铌片可准确进行1.0MeV快中子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36878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647325.9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固反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水蒸汽的混合气氛高温气固反应装置及控制方法。一种含水蒸汽的混合气氛高温气固反应装置,包括大流量气体控制模块,小流量气体控制模块,主流量调节器,水蒸汽控制模块,主控制阀一,气固反应控制模块,主控制阀二,真空泵,以及尾气处理控制模块;所述大流量气体控制模块用于提供恒定流量的大流量气体,其包括第一气罐,第一控制阀,第一流量调节器和第二控制阀。本发明将气体介质分为大流量气体和小流量气体,并通过大流量气体控制模块和小流量气体控制模块进行分别接入,小流量气体先在气体混合器中充分混合之后再与大流量气体逐步混合,可防止大流量气体流速过快而影响小流量气体的流量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351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601155.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重庆常升里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10M169/04 , C10N50/10 , C10N30/06 , C10N30/08 , C10N3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辐射耐高温螺纹润滑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及涂层技术领域。该润滑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基础油:25~50份,改性脂肪酸衍生物:11~17份,低分子酸:20~30,石墨粉:20~22份,金属粉:16~18份和抗氧剂:0.1~0.3份;其中,改性脂肪酸衍生物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蓖麻油有机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蓖麻油有机衍生物包括脱水蓖麻油或蓖麻油的氨基化产物。该润滑材料的使用温度为‑29~1315℃,对γ射线的耐辐照性能为≤1×107rad辐照剂量。其有效解决了可拆卸式连接件在高温和长期辐照工况下运行咬合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润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2377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47342.2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丸强度测试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表面喷丸强度测试用的测试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器本体,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固定器本体包括支撑体,呈矩形体状设置,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支撑体厚度方向的测试片夹持孔;测试片夹持螺钉,与所述测试片夹持孔拆卸式连接,用于与所述支撑体配合以将测试片边缘夹紧;第一插接体,与所述支撑体的第一宽度方向边缘连接;第二插接体,与所述支撑体的第二宽度方向边缘连接。通过本发明的测试片固定装置能够将测试片与样品管道进行有效的间接轴向连接,使得喷丸设备能够对测试片及样品管道产生同等强度的喷丸操作,最终能够通过测量测试片弧高的方式来确定喷丸设备对样品管道的喷丸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60323.9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流弹激励磨损分析计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流体弹性刚度引入到传热管磨损分析中,能够在流速接近但未达到流弹性失稳时,较为准确的预测传热管的磨损情况,在设计阶段及运行服务阶段用于蒸汽发生器设计及寿命管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1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42422.7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04 , C02F1/16 , F25B30/06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回收乏热淡化海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利用低温乏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产生低温乏热的机组依次连接若干个冷却器、蒸发器的乏热进口,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依次连接压缩机、低温多效蒸馏装置的首效换热管的管程、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蒸发器的乏热出口依次连接冷却水泵、冷却器进口;所有效换热管的壳程进口连接喷淋装置,前一效换热管的壳程出口连接下一效换热管的管程进口,末效壳程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壳侧进口,首效外的其余效换热管的管程出口及冷凝器的壳侧出口连接蒸馏水收集装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冷媒提取低品位乏热,增温后用于蒸发海水,降低淡水生产的能耗,造水比可达8~1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