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5545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35271.3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nventor: 章一新
IPC: A61K9/06 , A61K31/513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凝胶,其特征在于,由纳米级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悬液和卡波姆凝胶混合而成,纳米级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凝胶中5-氟尿嘧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3-0.5%;所述纳米级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悬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大豆卵磷脂19-202份;Tween801.31-1.35份;三氯甲烷29.66-29.70份;5-氟尿嘧啶38-42份;磷酸盐缓冲液5.02-5.06份;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0.01M。本发明的纳米级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凝胶,稳定性好,具有透过增生性瘢痕组织,并携带有效药物在瘢痕组织滞留的能力,并且对瘢痕组织的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87639.9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创无药化治疗淋巴水肿的压电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压电微针制剂包括:具有压电性能的衬底和分布在衬底一侧的具有导电性能的微针阵列。其中,衬底采用压电材料制备,并进行极化处理;微针阵列由可降解性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可降解性微针阵列负载或者涂覆有导电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能够产生局部电荷。本发明的微针刺入力度强,微针侵入性小,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无需复杂的电线、电极连接,从而避免传统供电系统带来的感染问题;无需加载药物,因此成本低廉便于长期保存;不会带来较大的创口,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
公开(公告)号:CN118949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87943.1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用于淋巴水肿引流的含取向多孔的纤维状弹性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将天然生物材料与交联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预设形状的反应容器内,一端接触低温介质,使冰晶从该端向另一端生长,冰晶生长过程中溶液中的天然生物材料与交联剂逐渐析出到冰晶表面;继续冷冻,在保持冰晶结构的同时天然生物材料同时进行物理和化学交联;而后室温静置,冰晶熔化,进一步完成物理和化学交联,形成弹性多孔纤维状支架;清洗及冻干后得多孔纤维状弹性支架。支架不仅保留了其优异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且提升了其力学强度和亲水性,并使得支架具有良好的弹性,可实现淋巴网再生和功能重建,也可用于其他组织再生修复,如外周神经、血管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75918.7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递送纳米淋巴造影剂的微针及其应用,包括微针载体以及注射在其内的装载造影剂的脂质体。其中,微针载体选自中空微针、可溶性微针或负载有储存腔的中空或可溶性微针;造影剂选自异硫蓝、专利蓝、亚甲蓝以及吲哚菁绿中的任意一种;结果显示纳米造影剂可以很好的从微针中释放出来,且具有缓释的效果,这对有长期使用需求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活体淋巴管显像也表明纳米造影剂能够很好地从微针中释放出来并靶向淋巴管,这为淋巴成像及其他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4444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121230.4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B17/04
Abstract: 送线机构可更换式皮肤减张缝合装置及其送线机构涉及医疗设备机械技术领域。送线机构可更换式皮肤减张缝合装置,包括动力驱动部,还包括两个送线机构,两个送线机构输送的倒刺可吸收缝合线的穿刺方向相反;两个送线机构相互铰接,两个送线机构包括一固定座以及可旋转的安装在固定座内的旋转座,两个送线机构之间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两个送线机构还包括至少三个周向排布的送线针,旋转座上滑动连接有送线针,且旋转座与送线针之间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还包括用于推动送线针前进将倒刺可吸收缝合线送入皮肤的送线针触动杆,送线针触动杆与送线机构可拆卸铰接,针线针触动杆与固定座之间通过直线拉簧相连。加快了缝合速度,提高减张缝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904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144530.X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G16H40/20 , G06Q1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菌包计时提醒系统及方法,包括通信连接的信息条码生成部及计时提醒部。其中,信息条码生成部将至少包含无菌包名称、器械或敷料属性、消毒日期、失效日期的信息生成识别码,消毒后贴在无菌包表面,并将识别码信息发送至计时提醒部。计时提醒部包括盛放无菌包的柜体、安装在柜体上的条码识别器以及计时提醒组件。柜体包括多个间隔;条码识别器对无菌包上的识别码进行识别并将识别信息传输给计时提醒组件;计时提醒组件包括控制模块、计时模块、指示灯模块,控制模块将扫描后的条码信息与信息条码生成部发送的信息进行比对,无误后,控制计时模块进行计时,并在到达失效前不同预定时间时控制指示灯模块发出不同的提示颜色。
-
公开(公告)号:CN11545695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972708.8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支血管自动识别和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穿支,确定扫描方向上的扫描范围,并且提取扫描范围内三维图像数据;对所述三维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分层切分图像数据;以所述分层切分图像数据为最小分析单位,通过信噪比动态阈值法筛选出穿支血管信号点;将三维图像数据中相连的所述穿支血管信号点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重建后的信噪比总分筛选出候选穿支血管;根据候选穿支血管对于表皮层和深部肌肉层的相对位置、斜率和深度确定穿支血管。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穿支血管的自动快速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6077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43227.3
申请日:2023-01-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种可调节式淋巴水肿激光治疗套,包括套体,套体包括覆盖在肢体外围的覆盖部,覆盖部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围成环状结构;覆盖部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布层、反光层、发光层、柔性透光上层以及柔性透光下层;柔性透光上层与柔性透光下层之间夹设有储药囊,柔性透光下层上设有与储药囊对接导通的送药通道,送药通道内设有受热打开的温控开闭结构。本发明通过优化套体的结构,便于实现了温控自动给药的效果,同时,通过发光层,便于实现进行光波热疗,提高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16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89312.5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G01N33/68 , A61K45/00 , A61K31/7088 , A61K39/395 , A61P17/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诊断试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瘢痕诊断试剂及其应用。本申请首次发现了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内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显著降低,首次发现了免疫微环境在瘢痕疙瘩的发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首次发现了sHLA‑E在正常人体内表达较增生性瘢痕患者和瘢痕疙瘩患者均有显著差异。将sHLA‑E作为诊断标志物,可用于鉴别传统意义上认为同属病理性瘢痕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鉴别诊断,并用于判断瘢痕疙瘩治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868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45976.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B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缝合线输送技术领域。应用倒刺可吸收缝合线皮肤减张缝合的送线方法,采用缝合装置将倒刺可吸收缝合线弹出;缝合装置上设有针仓,针仓内滑动连接有送线针,送线针为中空针体,中空针体内容纳有倒刺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装置上设有用于将送线针激发弹出的触发件,触发件将送线针触发击出;缝合装置上设有用于切换触发件正对针仓内的送线针的位置的切换机构;缝合装置包括一动力源,动力源与切换机构联动,动力源还与触发件联动。本专利优化传统手动人工送线进行皮内皮下减张缝合的方式,改良为应用专用缝合装置进行送线。动力源的单次触发,可以实现切换机构与触发件的动作交替进行,进而实现,一次触发,即可实现换针以及送线两项动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