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99156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026729.7

    申请日:2012-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制备方法。该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18%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14~1%的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14~1%的顺5-十二碳烯醇。将配制好的性引诱剂直接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管中制成油松毛虫诱芯。在配制诱芯时向其中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光吸附剂。本发明的引诱剂具有灵敏、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准确预报下代虫口发生密度,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森林可燃物中单萜类组分ɑ-蒎烯的提取、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33007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288577.7

    申请日:2014-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可燃物中单萜类组分ɑ-蒎烯的提取、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生长健康、未有病虫危害的可燃物样品,用脱脂棉擦拭掉表面的尘土,用封口袋封存,保存于冰箱冷藏室备用;将可燃物样品剪成粒状;把未经剪切处理的可燃物样品置于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计算含水率;超临界萃取ɑ-蒎烯;用无水乙醇作为回收剂进行回收;用气相色谱测定回收剂中ɑ-蒎烯的浓度;计算ɑ-蒎烯的含量:计算单位质量绝干可燃物样品ɑ-蒎烯的相对含量。本方法可准确快速的测定不同可燃物中ɑ-蒎烯的含量,此科学数据是研究森林燃烧性、树种燃烧性及抗火性的重要理化指标,也是林火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为林火蔓延模拟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一种寒温带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54551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5151.3

    申请日:2014-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出针对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不同坡度、以及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寒温带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线虫卵寄生真菌和孢子萌发促进剂的复配制剂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98673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424889.7

    申请日:2012-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虫卵寄生真菌和孢子萌发促进剂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真菌和孢子萌发促进剂复配菌剂包括: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孢子萌发促进剂。本发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能够促进淡紫拟青霉孢子萌发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室内生测实验验证了其促进淡紫拟青霉孢子萌发及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效果。本发明复配菌剂作用于根结线虫5天,对于根结线虫卵寄生率就可达80%以上,根结线虫卵孵化率几乎为零,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复配菌剂中所添加的孢子萌发促进剂能够有效促进孢子萌发从而提高了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并缩短了作用时间,最终显著提高了对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9279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425997.6

    申请日:2012-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增效剂和载体;其中,所述的增效剂选自植物生长激素、诱抗剂或具有杀线效果的无机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从植物生长激素、诱抗剂或无机盐中筛选出能够增加淡紫拟青霉防效且不影响淡紫拟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增效剂,将所筛选到的增效剂和载体加入到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中制备得到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并能显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6202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08584.4

    申请日:2014-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将获取的火烧迹地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若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获取火烧迹地坡度和面积;根据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根据火烧迹地的面积、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确定所需阻隔物的数量;根据阻隔物的数量确定要砍伐的死亡林木数量;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对砍伐的死亡林木做裁剪处理;根据设置阻隔物的间隔将处理后的阻隔物固定设置在火烧迹地上。本发明通过在坡面火烧迹地就地取材设置水土流失阻隔物,可有效降低坡面火烧迹地发生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程度,加速植被恢复的进程。

    一种松阿扁叶蜂引诱剂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61025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0910089816.5

    申请日:2009-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萜烯作为松阿扁叶蜂引诱剂的应用和一种松阿扁叶蜂引诱剂。R-(+)-α-蒎烯、S-(-)-α-蒎烯、S-(-)-β-蒎烯、S-(+)-3-蒈烯、S-(+)-柠檬烯、S-(-)-柠檬烯和月桂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松阿扁叶蜂引诱剂的应用。混合萜烯引诱剂由R-(+)-α-蒎烯、S-(-)-α-蒎烯、S-(-)-β-蒎烯、S-(+)-3-蒈烯、S-(+)-柠檬烯、S-(-)-柠檬烯和月桂烯组成,其体积比为10-60∶5-45∶3-30∶10-60∶2-15∶0.3-3∶2-15,更优的体积比为30∶15∶10∶30∶5∶1∶5。本发明利用寄主挥发物的植物源引诱剂来大量吸引松阿扁叶蜂,使其聚集并被粘胶纸板固定,然后被清除,以此来防治消灭害虫,具有成本低、高效、对人畜安全、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松阿扁叶蜂的一种有效的新途径,非常适合松阿扁叶蜂的种群监测和诱捕防治。

    一种云南木蠹象引诱剂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22246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910078847.0

    申请日:2009-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萜烯作为云南木蠹象引诱剂的应用和一种云南木蠹象引诱剂。(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云南木蠹象引诱剂的应用。该引诱剂由(1S)-(-)-α-蒎烯和月桂烯组成,(1S)-(-)-α-蒎烯与月桂烯的体积比为1-3∶1-3;或是该引诱剂中由(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组成,(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的体积比为:1-3∶1-3∶1-3。本发明利用含有寄主挥发物的植物源引诱剂大量吸引云南木蠹象,使其聚集在一定的装置内再予以杀死,具有成本低、高效、完全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使得以往被动的化学防治变为主动的生物防治,同时还能根据诱捕器中木蠹象数量的多少,达到监测和预报林业虫害的目的。

    一种云南木蠹象引诱剂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22246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910078847.0

    申请日:2009-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萜烯作为云南木蠹象引诱剂的应用和一种云南木蠹象引诱剂。(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云南木蠹象引诱剂的应用。该引诱剂由(1S)-(-)-α-蒎烯和月桂烯组成,(1S)-(-)-α-蒎烯与月桂烯的体积比为1-3∶1-3;或是该引诱剂中由(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组成,(1S)-(-)-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的体积比为:1-3∶1-3∶1-3。本发明利用含有寄主挥发物的植物源引诱剂大量吸引云南木蠹象,使其聚集在一定的装置内再予以杀死,具有成本低、高效、完全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使得以往被动的化学防治变为主动的生物防治,同时还能根据诱捕器中木蠹象数量的多少,达到监测和预报林业虫害的目的。

    落叶林叶面积指数快速测定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85009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166822.1

    申请日:2008-09-26

    Abstract: 本方法涉及落叶林的重要生态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的快速有效测定,克服使用落叶收集法很费时间和人力的缺点,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同时,能够大大缩短测定的所需要的时间。在一个Landsat TM像元大小(30m×30m)的样地,仅仅5m×5m的取样精度是不够的,只有至少取100m 2 (即4个相邻的5m×5m小样)才能在>90%的概率水平上保证LAI的误差<10%。在这相邻的4个5m×5m样地上,对每个25m 2 的样地人为地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1m 2 取样或随机布设不少于4个1m 2 的取样。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保证在95%以上的概率水平上保证LAI的观测误差<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