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293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3401.5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基底的自适应润滑超结构,包括和负载接触的多层级的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每一层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通过拉胀效应引入润滑颗粒;根据负载的形状和实际运动情况,不同区域的多层级的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来实现局部润滑效果的人工编码和动态控制;润滑时,负载作用在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上,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会带动润滑颗粒向受压点汇聚,从而加强受压处的润滑效果;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制造工艺,对负泊松比基底晶格结构和润滑颗粒进行一体化快速制造,采用光固化(VPP)、粉末床熔融(PBF)或材料挤出成形(MD)工艺;本发明可以使润滑颗粒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为表面润滑的自适应动态控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2745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2718.0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64/10 , B29C64/386 , B33Y10/00 , B33Y50/00 , B29L31/50
Abstract: 一种基于绝对零刚度结构的隔振鞋中底的3D打印制作方法,先确定鞋中底承载级别,鞋中底采用镂空晶格结构,规划晶格单元的排列方式;再给晶格单元设定一个初始构型,使上下刚性臂、主刚性臂组合成上下对称的六边形结构;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对晶格单元的等效刚度进行评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以晶格单元的等效刚度绝对等于零作为目标功能,对晶格单元特征元件的几何尺寸进行自动搜索,确定满足条件的晶格单元构型;结合设计简约性原则,确定最优零刚度晶格单元;将最优零刚度晶格单元按照鞋中底的晶格结构进行阵列,得到晶格阵列,并根据鞋中底模型进行排布;最后对鞋中底样件进行3D打印;本发明实现了复杂鞋中底结构的一体化、轻量化快速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13778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844628.5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的矫形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矫形器主体、矫形结构、第一矫形施力区、第二矫形施力区和第三矫形施力区;矫形器主体为单侧有纵向开口的贴合人体脊柱段的筒状结构,矫形器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开口,两侧开口内均设置有矫形结构,矫形器主体一侧设置有第一矫形施力区,第一矫形施力区位于所在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矫形施力区和第三矫形施力区,第二矫形施力区和第三矫形施力区分别位于所在侧面的上下端,形成三点式矫正力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制化矫形器装置和设计方法,该种矫形器可以适配体表形貌特征,变刚度特征可对患者矫形部位进行精准矫形的同时可以减少对于矫形器的依赖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09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1360583.8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LM成形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本方法基于有限差分原理,采用单元嵌套方法进行温度场模拟,突破了有限元方法、其他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尺寸小和计算时间长的限制。相较于有限体积法,本方法仅在温度梯度大的熔池周围采用小尺寸离散单元,而在远离熔池且温度梯度小的区域使用大尺寸离散单元,使用单元嵌套的方法缩减了参与计算的离散单元数目。更进一步的,通过计算时间步长的嵌套,能够减少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计算次数,从而能够减小SLM温度场模拟计算的计算量,且能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为大尺寸样件的温度场数值模拟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19283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864755.1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64/118 , B33Y10/00 , G21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定向辐射屏蔽防护结构及其3D打印方法,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喷头将基体材料打印形成具有填充腔的骨架单元;通过第二喷头在骨架单元填充腔内打印填充增强材料;经过第三喷头将固定材料喷覆在增强材料上表层形成薄膜并使其固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加工完成。该方法通过骨架单元结构解决了高分子单一材料进行大工件实填充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翘曲、变形等缺陷,制作的工件具有高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53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30987.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Abstract: 一种减小激光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粘粉的方法,分粉器出口设置四个自动粉末开关,每个自动粉末开关的回收通路与粉末回收缸连接,其送粉通路与粉末喷头中的两个后侧送粉管、两个前侧送粉管连接;激光束开始运动,与两个后侧送粉管相连的两个自动粉末开关切换至回收通路,与两个前侧送粉管相连的两个自动粉末开关切换至送粉通路,粉末输送至零件上凝固沉积;激光束运动至零件中间位置,与两个后侧送粉管相连的两个自动粉末开关切换至送粉通路,与两个前侧送粉管相连的两个自动粉末开关切换至回收通路,粉末输送至零件凝固沉积;激光束运动至零件前侧位置,单道熔覆道沉积结束;重复直到成形所需零件;本发明减少成形零件的表面粘粉,提高其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23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1419052.4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燃料与氧化剂隔离成形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属于复合固体推进剂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隔离成形技术提出隔离增材制造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的方法,采用一个喷头同轴铺放金属燃料浆料和另一个喷头直接打印氧化剂浆料的方式打印复合固体推进剂,其目的在于利用同轴的方法在金属燃料外包裹光敏预聚物,固化后光敏预聚物作为氧化剂与金属燃料之间物理隔绝界面,保证复合固体推进剂制造过程的安全性。这种方法省去了传统工艺中氧化剂和金属燃料混合的步骤,而且可以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不同的性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氧化剂与金属燃料的成分配比和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制造过程的安全性,还可以制造出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固体推进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18625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0888317.9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65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10/052 , C09D11/03 , C09D11/106 , C09D11/52 , B29C64/106 , B29C64/393 , B33Y1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直写成型3D打印技术的三维锂电池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设计电解质块并导入直写成型机;步骤二,制备凝胶电解质墨水,供给到直写成型机料筒;步骤三,料筒内电解质墨水受压力被挤出;步骤四,程序控制打印头在工作平台上按当前截面数据运动,成型截面;步骤五,完成前截面,工作平台下降一分层厚度;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电解质块打印完成;步骤七,对电解质块激光打孔,得电极预留贯穿孔;步骤八,配制正、负极墨水,将正、负极墨水分别灌注到预留贯穿孔中,得电池预制体;步骤九,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水分;步骤十,热处理电池预制体,实现电极、电解质块的固化;步骤十一,封装,完成三维锂电池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137785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0845629.1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A61F5/01
Abstract: 一种体外矫形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矫形主体、前矫形面和后矫形面;矫形主体为中空的圆柱状,矫形主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为开口,前矫形面和后矫形面分别设置在矫形主体的前后开口内;本发明前部块状结构底面与前部外侧单元块组成了前部的块状结构区域。前部外侧单元块为从上至下,大小由小至大、间隙由大及小的六边形单元块分布,当使用者膝关节向后伸展,膝关节呈屈曲状态时,部分前部外侧单元块之间的间隙会缩小而开始产生接触挤压,会产生微小的形变阻力;该块状结构通过调节各前部外侧单元块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刚度渐变。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7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626022.4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64/386 , D01D5/00 , B64G6/00 , B33Y50/00
Abstract: 一种多材料可控辐射屏蔽宇航服组件增材制造方法,先根据辐射要求制备成打印用的专用材料;然后根据宇航员身体构造、屏蔽部位的不同,设计具有不同材料组分比例、密度的各部位屏蔽组件结构;在计算机中对各部位屏蔽组件结构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离散化数据,进行打印路径规划,打印出宇航服各部位的辐射屏蔽部件;最后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喷射出微纳米尺度的连续纤维,使其附着在辐射屏蔽部件的之间,形成柔性的辐射屏蔽纤维层,辐射屏蔽纤维层将各个部位的辐射屏蔽部件连接起来形成柔性一体化的辐射屏蔽宇航服组件;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宇航服辐射屏蔽性能不可调节的缺点,也解决了由多层缝屏蔽材料缝制引起的柔性和舒适性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