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20kV双回路及500kV单回路近远结合的输电线路转角塔

    公开(公告)号:CN213585090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2305711.3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上转角杆塔,特别是一种基于220kV双回路及500kV单回路近远结合的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结构要点在于,上层内侧横担包括远期500kV单回路内区格横担和近期220kV双回路外区格横担,内区格横担上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能够挂接500kV单回路双导线的两个导线挂板,远期500kV单回路内区格横担与近期220kV双回路外区格横担形成可拆卸连接;中层外侧横担和中层内侧横担近期作为中层横担且远期作为500kV单回路的下层横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220kV双回路转角塔经过简单改造即可实现升压改造为500kV单回路转角塔的目标,充分利用原线路走廊,无需开辟新的线路路径,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220kV单回路酒杯型耐张钻越塔

    公开(公告)号:CN206554592U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20213310.0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20kV回路耐张塔,特别是一种220kV单回路酒杯型耐张钻越塔,其结构要点在于,塔身为人字型构造,塔头包括有曲臂和横担,曲臂包括塔身连接段和横担连接段,一端连接塔身,另一端则与横担连接,曲臂为两个,对称分布于塔身上端面的两侧;横担包括有导线横担水平空间桁架和羊角型地线支架构造,两曲臂的横担连接段之间的距离与导线横担水平空间桁架适配;三相导线水平分布在导线横担水平空间桁架上,分别位于导线横担水平空间桁架的中部和左右两端部。本实用新型以三相导线水平分布为基础,采用酒杯型构造的塔头和人字形塔身,构成了钻越方便、施工难度低、投资成本少,建设周期短的耐张钻越塔,具有钻越方便、结构合理、外形美观等优点。

    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

    公开(公告)号:CN217501246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20675900.1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的钻越塔,特别是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双塔身、地线横担和导线横担构成“开”字型杆塔构造;地线横担在双塔身之间设置有中心点对称的两个C相跳线挂点,向下垂直对应在导线横担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C相导线挂点;在导线横担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A相导线挂点,在A相导线挂点外侧设置有连接A相跳线挂点的边侧支柱绝缘子;在A相导线挂点的上方设置有垂直并固定在导线横担上的端侧支柱绝缘子用以设置B相跳线挂点,在两横担之间的塔身外侧面上各设置有一榀单区格桁架,在该单区格桁架上设置有B相导线挂点,充分满足了电气间隙要求,能够降低钻越塔的高度,提高钻越效果,并大大提高线路走廊的适用性。

    一种输电线路钻跨同塔杆塔

    公开(公告)号:CN211949857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20505396.6

    申请日:2020-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特别是一种输电线路钻跨同塔杆塔,其结构要点在于,采用了三长一短的塔型构造,其中第三层为短横担,且为跨越和钻越共用横担;跨越侧的三相导线采用倒三角形排列,钻越侧的三相导线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跨越侧位于上层长横担上的边相导线通过连接到钻越侧中层短横担上;跨越侧位于上层长横担上的另一边相导线跳接到钻越侧的下层长横担上;跨越侧位于中层短横担上的导线跳接到钻越侧的下层长横担上。优点在于:实现了三相跨越的倒三角形挂点转变为钻越的正三角形挂点,在满足钻跨同塔的基础上,无需增加塔高、加长横担,有效避免了塔材浪费,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占地面积,减小了施工投资。

    一种220kV钢管杆复合材料横担

    公开(公告)号:CN208416094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1076374.1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用横担,特别是一种220kV钢管杆复合材料横担,包括有一绝缘子串、第一复合材料杆和方形连接板,绝缘子串的一端部与铁塔杆身连接,另一端与方形连接板连接,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复合材料杆、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两方管呈一字排列对称分布于铁塔杆身两侧并与铁塔杆身固定连接,两方管位于绝缘子串与铁塔杆身连接处的下方;第一复合材料杆的一端与第一方管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则与方形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复合材料杆的一端与第二方管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也与方形连接板固定连接。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调节下平面上两复合材料杆的夹角,获得更为合理的受力结构,使得整个立体结构便于荷载传递、不易变形,且运行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