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一体化多舱位管廊结构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61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50140.4

    申请日:2024-06-11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一体化多舱位管廊结构,包括管廊体,属于地下建筑技术领域,管廊体包括位于两端的集水箱涵和若干并列设置在中部的综合箱涵,集水箱涵和综合箱涵均设置有品字分布的管线涵洞和倒品子分布的污水处理涵洞,集水箱涵和综合箱涵中部均设置有条形连通涵洞,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管廊一体化多舱位管廊结构,集成化利用地下空间,具备管线布置和污水处理功能,品字分布的管线涵洞和倒品子分布的污水处理涵洞,集水箱涵和综合箱涵中部均设置有条形连通涵洞,功能涵洞间隔布置提高安全性。

    一种管廊用上下叠拼可滑动管托式电力管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8380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19014.X

    申请日:2024-06-24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用上下叠拼可滑动管托式电力管支架,属于管廊内电力管支撑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固定臂和设置在支撑固定臂上的轨道组件,轨道组件内设置有若干滑轮架,滑轮架通过伸缩机构固定有管托组件;轨道组件包括若干依次设置在支撑固定臂上的轨道单元,轨道单元包括S形固定部和两个中心对称设置的活动部,活动部通过十字弹簧合页与S形固定部铰接,活动部的截面为L形,活动部和S形固定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线性分布的第一定位通孔,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管廊用上下叠拼可滑动管托式电力管支架,通过活动部的开启进行更换托管组件,方便快捷,且托管组件可以在轴向和高度上进行调整,便于调整。

    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2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23322.3

    申请日:2024-03-21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洪涝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和球形舱,所述球形舱位于救生舱顶部中心处并与其连通,所述球形舱用于扩大救生舱内部空间,所述救生舱与球形舱均为透明材质;所述救生舱顶部端面靠近左侧处装配有防水拉链,所述球形舱侧壁上装配有充气机,所述救生舱内腔顶面安装有无线救生器;所述救生舱顶部靠近球形舱处设置有换气组件,所述球形舱顶部设置有透气组件,所述救生舱侧壁上设置有防撞组件。本发明能够确保逃生人员在洪水中的安全性,避免逃生人员长时间浸入水中造成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被困人员的逃生率。

    给水管及配套设施检修智能控制指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72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58883.6

    申请日:2023-08-01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水管及配套设施检修智能控制指挥系统,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光纤作为传感器沿着给水管道布置;其次,激光脉冲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后向瑞利散射形式的反射光感应信号;然后,给水管数据信息化平台基于反射光感应信号得到光纤沿供水管道各点的振动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泄漏点;最后,对泄漏位置进行定位,通过交通指挥信息化平台,实时在线检测泄漏位置范围内车况,实时调整维修路线。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给水管及配套设施检修智能控制指挥系统,能实现超长距离、高精度的实时监测,同时在管道上方10公分处敷设另一根光纤,通过两个光纤采集振动信号,相互可以抵消同样的车辆行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监测精度更高。

    一种利用复配硅藻土和A2O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5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28823.5

    申请日:2023-06-19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复配硅藻土和A2O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将由所述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原材料和硅藻土混合后,进行程序升温热处理,经研磨和酸浸活化,得到复配硅藻土,然后将所述经预处理的污水、复配硅藻土和从沉淀区回流的回流污泥在所述混合槽进行微生物培养驯化,然后进入厌氧区,促进厌氧区的污染物的酸化水解和开环断链,再依次进入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以利用复配硅藻土负载的群体浓度高、种群多样化的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同时利用其作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内微生物的载体,扩大了处理的污染物范围,且生物炭和硅藻土的协同使用,大幅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氮磷除去率。

    一种防倒灌管井一体化沿河截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63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69823.3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倒灌管井一体化沿河截污装置,包括排污管和截污管,排污管通过检查井与截污管连接,截污管与市政污水管连接;截污管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墙,防护墙设置在河道的河床底部,防护墙与驳岸密封固定连接,河道内的截污管设置在防护墙的内部,防护墙的顶部不低于河道的常水位,防护墙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与防护墙及驳岸均密封固定连接,盖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检查盖,检查盖与盖板密封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防倒灌管井一体化沿河截污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截污管容易河水倒灌,不易清理和维护的问题。

    一种截污排洪一体的排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218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0131.4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污排洪一体的排水装置,包括截污墙,截污墙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截污墙的顶端不低于河道的涝水位,截污墙的两端与驳岸密封固定连接,截污墙的顶端设置有将截污墙顶部开口进行封闭的盖板;截污墙与驳岸围成封闭的污水存放空间,排水箱涵与污水存放空间连通,污水存放空间的一端设置有截污管,截污管通过检查井与市政污水管连接;截污墙的两端设置有排洪机构,河道内的河水通过排洪机构进入污水存放空间内。本发明采用上述截污排洪一体的排水装置,能够有效的将污水和河水一并的排出,避免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河水。

    三段式节能拍门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6955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60703.6

    申请日:2012-09-26

    Inventor: 林功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段式节能拍门,该三段式节能拍门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倒灌入下水道,及在河道常水位时可顺畅排水。本发明三段式节能拍门通过拍门由两节以上拍门板依次铰接构成,从而在河道常水位时,下水道中较少量的污水也能冲开拍门而顺畅排水;在河道高水位时,拍门闭合使河道的水也不会倒灌入下水道。

    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装配式检查井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273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65988.8

    申请日:2024-12-18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装配式检查井及其安装方法,属于检查井技术领域。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装配式检查井,包括井体,井体的内部设置有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呈圆周阵列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安装座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安装座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同步滑动的动力机构,第二支撑杆与井体之间通过锁紧结构连接,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防护结构,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防护结构,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缓冲结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防坠功能的装配式检查井及其安装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检查井防坠效果差,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一种水位适应性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14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0542.8

    申请日:2025-02-27

    Inventor: 林功波 高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位适应性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生态驳岸技术领域。水位适应性生态驳岸包括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河床的两侧,河床的侧壁上部与蓄水池连通,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景观植物的浮床,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汇流池,汇流池通过第一连通孔与蓄水池连通,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汇流池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行走通道,汇流池与路边的护板之间设置有过滤池,过滤池的顶端从路边向河床方向逐渐的向下倾斜,过滤池靠近河床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过滤池通过进水孔与汇流池连通,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种植框。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水位适应性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生态驳岸稳定性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