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77162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72227.5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12/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负载均衡方法均衡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P数据包首部信息提取,哈希运算,队列分发及存储管理,多态并行分类及调度。本发明的负载均衡方法利用了静态均衡与动态自适应均衡相结合的动态自适应哈希均衡策略,使得本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当前流量负载情况,进而使得高速数据流可以均衡分配到多个低速网络接口上,提高各个子通道相互间的均衡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299735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710107159.3
申请日:2007-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波频率偏移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发送端采用的训练符号数据,生成包络均衡因子;利用生成的包络均衡因子,对接收到的训练符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包络均衡;对包络均衡后的数据进行频率估计,获得载波频率偏移估计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载波频率偏移估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包络均衡因子产生模块、包络均衡处理单元和载波频率偏移估计单元。本发明能够独立于训练符号的结构实现载波频率偏移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3009.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见光/SAR的跨模态特征融合目标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见光遥感图像在复杂环境(云、雨、雾)下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图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操作,得到可见光‑SAR图像;其次,分别对可见光图像和SAR图像进行单模态特征提取;再次,在特征融合阶段,基于交叉注意力机制进行跨模态特征融合;然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图输入到多尺度的检测头部,进行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实现了提高可见光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2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79922.6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罩天线系统热电联合测试方法,装载带罩天线系统至测试环境;将加热装置装载至带罩天线系统外表面;调试加热装置,将带罩天线系统加热至目标温度区间最大值;卸载加热装置并装载保温装置;通过测温系统实时获取带罩天线系统温度,并计算带罩天线系统保持目标温度区间分布的时间t0;根据计算的保持目标温度区间分布的时间t0,计算测试的单次可用温度保持时间t以及单次温度保持时间内转台转过的角度b;卸载保温装置,装载加热装置,对带罩天线系统进行复加热,到指定温度后立即卸载加热装置并装载保温装置;热电联合测试;本发明能够在目标温度区间内实现对带罩天线系统进行热电联合测试,具有测试误差小、测试方案完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10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29845.5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表面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面向高超声速飞行环境的自感知表面雷达结构。本发明的相变/气冷被动隔热层、辐射阵面层、功分网络层均包括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罩和共形阵列天线,共形阵列天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共形馈电网络、第一介质基板、接地板、第一金属框架、第二介质基板、第二金属框架、第三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上设置有拱形微带双贴片阵列,第三介质基板上设置有共形寄生贴片阵列;第一金属框架与第二介质基板之间、第二金属框架和第三介质基板之间、第三介质基板与天线罩之间设置有气凝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热性和耐热性兼具的面向高超声速飞行环境的自感知表面雷达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3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18283.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快速网络化雷达节点遴选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构建蒙特卡洛搜索树并确定节点属性,根据选择决策,选出需被扩展的节点,通过节点选择,将从根节点至终止状态子节点的雷达节点集合作为一次遴选方案,采用评价函数进行模拟,确定性能,进而对所有访问过的节点,修改节点属性,并通过反向传播改变对应树节点的选择概率,结束一次训练迭代,多次训练后得出蒙特卡洛搜索树的最优节点遴选组合;通过对同一棵树的重复训练,保存训练结果参数,实时搜索时,微调训练后的蒙特卡洛搜索树,逐层遴选出最优的雷达节点组合;本发明可在数以亿计的节点组合中,在极短的时间给出满足实际要求的节点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35620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161616.2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三维无线光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网络生存时间短和节点能量损耗不均衡导致簇首死亡过快的问题。其实现方案为:对无线光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初始化;通过APT系统发现邻居节点;计算网络的最优簇首数量,计算出簇首选举阈值;依据节点生成的随机数与阈值比较选举簇首;每个簇首将包含自身信息的数据包广播给邻居节点,建立簇结构;每个簇首收集簇成员节点的数据,以单跳或者多跳的形式传输至基站;一轮结束后,重新开始分簇建立网络路由。本发明均衡了网络能量损耗,解决了节点与基站距离受限的问题,提高了网络生存时间和抗毁性,可用于对能量均衡和生存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三维无线光传感器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133842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225784.3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F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功率寻优控制方法,该方法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间的关系,通过给出状态量的反馈而实现系统输出、消耗等达到最优,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减轻系统振荡,采用直接占空比控制,相对于应用广泛的针对阵列输出电压的控制,简化了中间控制环,有助于减轻系统振荡;本发明增加系统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在寻优过程中,确定当前粒子不可能处于全局最优区域时丢弃;本发明增加辅助变量,防止误判,为了确保获得真正的全局最优,增加了临时全局最优,本次迭代不会对辅助变量进行更新,只有经5个周期的稳定后仍然大于临时全局最优,才对临时全局最优进行更新,减少误判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33892.7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2P25/098 , H02P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磁链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控制系统和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转矩估计模型对转矩进行估计,并利用动态RBF神经网络转矩‑磁链模型实现相参考转矩到磁链的转换,基于估计的转矩信息对磁链进行实时前馈补偿,以获得准确磁链信息,实现了SRM的磁链控制,抑制转矩脉动,方法运算量小;所构造的神经网络转矩估计模型具有能够体现SRM转矩变化规律的激励函数,且对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预处理,以实现对瞬时转矩的估计;本系统可构成嵌入式系统,通过神经网络转矩估计模型实现瞬时转矩估计、通过动态RBF神经网络转矩‑磁链模型实现相参考转矩到磁链的转换及磁链前馈补偿,实现了SRM的磁链控制,抑制转矩脉动,方便开关磁阻电机的在线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288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64303.9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华能酒泉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模糊聚类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电场功率预测方法,针对现有的预测往往很难做到精确预测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数学方法分析温度、湿度、风力级与风速的相关性;S2、利用模糊聚类算法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研究分析,依据样本的相似性对数据复杂繁多的历史样本进行分类,选取与风速有较大相似性的数据来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S3、构建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其中深度学习主要分析输入的历史样本信息,进而从中提取相应的特征信息,本发明实现功率预测控制的目标,既优化了数据,又优化了网络,结合两者的优势,以期获得更为精确地功率预测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