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5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265943.3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第一换热器、室外第二换热器、室外第三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在负荷≥第一预设值时,室外第二换热器能被控制打开,室外第三换热器能被控制关闭;在负荷≤第二预设值时,室外第二换热器能被控制关闭,室外第三换热器能被控制打开,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本公开能够采用组分分离方法,实现不同工况下非共沸工质调容,提高系统能效的同时,拓宽系统的工况的运行范围,实现不同负荷下的高效运行,实现系统调容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还能解决系统在恶劣工况下室外机结霜,除霜化霜时室内环境舒适性下降的问题。

    一种环保节能型制冷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0451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436055.3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型制冷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制冷剂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第一组分为一氟甲烷,第二组分为1,1,2‑三氟乙烯,第三组为正丁烷、三氟碘甲烷、二甲基乙醚、异丁烷、丙烷、丙烯、2,3,3,3‑四氟丙烯、反式1,3,3,3‑四氟丙烯或1,1‑二氟乙烷。本发明基于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特性,通过权衡不同制冷剂各自的特点,提出一种低GWP且系统能效高的环保节能型制冷剂组合物,该制冷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GWP低于140,且绝大部分制冷剂组合物的GWP低于100,同时该制冷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制冷设备的运行能效,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6492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63506.8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第一换热器、室外第二换热器、室外第三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空调系统中包括第一沸点制冷剂和第二沸点制冷剂,第一沸点制冷剂的沸点<第二沸点制冷剂的沸点,室外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能够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端或吸气端、另一端能够连通至室外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和/或室外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室外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外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混合后能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能够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或排气端。根据本发明主体冷凝器不结霜或缓解结霜速度,通过2个辅助换热器的轮流工作,使得系统在稳定制热的同时还能实现除霜、化霜,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37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57379.3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新风通道内,还包括集水件和回收换热器,集水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底部,以收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凝露水;回收换热器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工质接通,工质预先在所述回收换热器与凝露水换热。本发明,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回收换热器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549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20490.5

    申请日:2020-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节流装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进口均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第一节流装置位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冷媒入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位于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与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245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44511.7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空调具有内风机、并联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台室内换热器与空调节流部件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路节流部件和第二支路节流部件;该方法包括:根据室内干球温度确定由PD反馈控制策略或热负荷和湿负荷控制策略控制压缩机运行频率;根据室内露点温度确定由PD反馈控制策略或热负荷和湿负荷控制策略控制内风机转速;根据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吸气过热度,分别确定由PD反馈控制策略或拟合公式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支路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该方案,通过结合PD反馈和热湿负荷控制策略控制空调运行,保证系统精确控温控湿并稳定高效运行。

    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31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01756.2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第一组分选自氟乙烷或1,1‑二氟乙烷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组分选自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或六氟丁烯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提供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通过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相互配合,利用混合工质均衡各组分制冷剂性质的特点,以及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其与换热流体的换热温差小,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小,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使得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此外,本申请提供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还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在制冷装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其制备方法、应用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4160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918321.4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该环保型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该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应用及制冷系统。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一氟甲烷,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烯,所述第三组分选自2,3,3,3‑四氟丙烯、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二甲基乙醚、反式‑1,3,3,3‑四氟丙烯、异丁烷、三氟碘甲烷中的一种,所述环保型混合制冷剂的GWP值不大于150。本发明提出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既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环境特性,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能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能够兼顾GWP和系统能效,成为制冷剂向着零ODP、低GWP的方向加快发展的这一趋势下,高GWP工质的良好替代方案。

    混合制冷剂及制冷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528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0143.2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冷装置。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第一组分为1,1‑二氟乙烷,当第二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一氯二氟甲烷、2,3,3,3‑四氟丙烯、三氟碘甲烷、反式1,3,3,3‑四氟丙烯、异丁烷、正丁烷或1,1,1,3,3五氟丙烷时,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重量比为(1.85~19):1;当第二组分为二甲基乙醚或一氟乙烷时,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重量比为(1~19):(1~19)。上述原料制成的二元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且GWP小于或等于500;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换热系统能效。

    三元环保混合制冷剂、其制备方法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458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227285.9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元环保混合制冷剂、该三元环保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及制冷系统。三元环保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一氟甲烷,所述第二组分为氟乙烷,所述第三组分为正丁烷、二甲基乙醚、异丁烷、2,3,3,3‑四氟丙烯、反式‑1,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及1,1,1,3,3‑五氟丙烷中的一种。三元环保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500;并且获得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相变过程中伴有温变现象,可减少与换热流体的换热温差导致的传热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达到节能提效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