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1636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031504.6

    申请日:2011-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72

    Abstract: 本发明船用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循环系统、船底换热介质环路系统和空调水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该船底换热介质环路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海水侧盘管换热器、第二水泵,该海水侧盘管换热器通过海水侧连接管连接至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冷凝器的一侧接有第一电动水阀和第三电动水阀,连接蒸发器的一侧接有第二电动水阀和第四电动水阀;该空调水系统接空调末端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空调末端、第一水泵、膨胀罐,该空调末端通过空调供回水管连接至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冷凝器的一侧接有第六电动水阀和第八电动水阀,连接蒸发器的一侧接有第五电动水阀和第七电动水阀。本发明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成本低、能效高。

    多功能空调系统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9812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0246.4

    申请日:200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及两个换热器连接而形成的换热工质循环回路,两个换热器中至少一个为水侧换热器,该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在进水管、出水管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水泵;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有室内风机盘管及地板换热盘管,室内风机盘管的进水口、出水口通过风机盘管连接水管分别与出水管、进水管连接而形成风机盘管空调水循环回路,地板换热盘管的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地板盘管连接水管分别与出水管、进水管连接而形成地板空调水循环回路,在风机盘管连接水管及地板盘管连接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本发明在一个设备上可实现风机盘管制冷、制热或地板采暖等多种功能,舒适性高、节能效果好。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65536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393097.2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辐射板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辐射板的一侧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用于将所述辐射板升温或降温,所述辐射板通过辐射使其周围环境升温或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换热器的结构及传热方式,通过增加辐射板提高了辐射效率,并且采用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同时对室内进行升温或降温,使房间可以快速升温、降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采暖散热器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32748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0920281.1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联箱管、至少一个散热管和多个连接管,所述联箱管设置于所有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处,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联箱管上,每一个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联箱管连通,所述散热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为胀接。本实用新型的采暖散热器采用在联箱管与连接管连接,并以连接管胀接固定在散热管一端的方式,将联箱管与散热管连通,使联箱管与散热管的连接不需要通过焊接连接,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也使安装质量得到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高,还减小了热阻,提高了导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散热器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22972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267215.0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22 Y02P80/15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其中的散热器包括:多组散热翅片、风机组件和控制器(17);散热翅片包括:竖直管(1)、与竖直管接触的前面板(11)、后侧面板(13)以及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侧面板(13)之间的肋片;竖直管(1)的两端分别接入循环流体回路中,形成流体通道;在肋片之间和/或肋片与后侧面板(13)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控制器控制风机组件的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在达到辐射与对流的功能之外减少了普通散热罩带来的风道厚度,节省了空间;可利用低温热水供暖,有利于低品位热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并可根据房间负荷对于风机的开启台数及开启档位进行智能调节。

    空调系统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10822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20009655.6

    申请日:2013-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单元;地源热泵单元,地源热泵单元与室内单元相连通,空气源热泵单元,空气源热泵单元与室内单元相连通;地源热泵单元包括地埋管换热器,空气源热泵单元与地埋管换热器相连通;控制器,连接室内单元、地源热泵单元和空气源热泵单元,在低谷电价时间段内启动空气源热泵单元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向土壤蓄能。本实用新型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土壤蓄冷或蓄热,可以有效地调节系统峰值冷热负荷,在低电价时蓄能,高电价时使用,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费用。

    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329330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356451.0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壳体(3);入口(1)和出口(16),第一介质通过入口(1)进入壳体(3),通过出口(16)流出;套管换热器(6),设置于壳体(3)内部,其包括由内管(61)和外管(62)组成的套管(60),内管(61)与外管(6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63),在环形通道(63)内流通第二介质,在内管(61)内流通第三介质;第一出入口(12)和第二出入口(15),分别与环形通道(63)的两端连通;第三出入口(13)和第四出入口(14),分别与内管(61)的两端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换热器,能实现三种介质在同一个换热器内同步换热的功能。

    船用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08259U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20030749.2

    申请日:2011-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船用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循环系统、船底换热介质环路系统和空调水系统,该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该船底换热介质环路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海水侧盘管换热器、第二水泵,该海水侧盘管换热器通过海水侧连接管连接至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冷凝器的一侧接有第一电动水阀和第三电动水阀,连接蒸发器的一侧接有第二电动水阀和第四电动水阀;该空调水系统接空调末端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空调末端、第一水泵、膨胀罐,该空调末端通过空调供回水管连接至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冷凝器的一侧接有第六电动水阀和第八电动水阀,连接蒸发器的一侧接有第五电动水阀和第七电动水阀。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成本低、能效高。

    热交换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08238598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752973.4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热交换装置包括管路组件和翅片,管路组件用于通入冷媒,翅片为多个,多个翅片与管路组件相连接,当向管路组件内通入冷媒时,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风道,以使翅片可与外界气流进行热交换。通过将多个翅片与管路组件相连接,使得相邻的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风道,使得对流风道内的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经负压的作用下排出并引入新的空气,同时多个翅片与扁管由于与室内物体有温差,可发生辐射传热,进而在完全无送风作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对流结合辐射传热的换热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直膨式空调系统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973792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938665.6

    申请日:2017-07-31

    Inventor: 谢文利 罗苏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膨式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压缩机(15)、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单元(21)和室内换热单元(3)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1)包括至少两套采用不同热源的直膨式热泵子系统,能够实现所述直膨式热泵子系统内流通的制冷剂与热源之间的直接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利用直膨式热泵子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直接与不同类型的热源进行热交换,省去了制冷剂与热源之间的进行能量传递的中间换热装置,从而无需设计二次热媒的相关输送设备,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化,也减少了输送耗能和制冷剂能量损失,进而提高了系统能效,此外通过采用不同热源的直膨式热泵子系统作为室外换热单元能够适应不同工况的制冷/制热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