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32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828001.0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9 , F24F11/64 , F24F11/86 , F24F1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机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在极限工况条件下、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间时的运行频率和蒸发器内管的管温差;当所述运行频率不小于预设运行频率,且所述管温差不小于预设温度差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止运转,以此实现了在极限工况条件下,不用对压缩机外置过载保护器,即在不增加企业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也能降低压缩机被烧毁的风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3293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28001.0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9 , F24F11/64 , F24F11/86 , F24F1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机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在极限工况条件下、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间时的运行频率和蒸发器内管的管温差;当所述运行频率不小于预设运行频率,且所述管温差不小于预设温度差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止运转,以此实现了在极限工况条件下,不用对压缩机外置过载保护器,即在不增加企业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也能降低压缩机被烧毁的风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37061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1060687.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蜗壳结构、风机、新风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新风部件通用性较差,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安装空间,通常需要对蜗壳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加大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成本的问题。该蜗壳结构包括蜗壳盖板、蜗壳及蜗舌,两个蜗壳盖板之间通过蜗壳和蜗舌连接,且蜗壳盖板、蜗壳以及蜗舌围设出蜗壳风道,蜗壳上远离蜗舌的端部与蜗壳盖板之间形成活动连接,受空间大小影响可通过该活动连接来调节蜗壳型线,使得蜗壳能沿蜗壳结构的径向移动以改变蜗壳风道的空间,通用性较强,可根据安装空间的大小来调节蜗壳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从而能使得具有该蜗壳结构的新风部件适应于不同产品,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204948.8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泵系统包括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内流通冷媒的实时温度为T1,第一冷媒出口内的冷媒的实时温度为T2,在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能够依据T2与T1的差值被调整。本发明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流量提升,能够使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冷媒过冷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实现在维持压缩机出口温度最适情况下,使得换热量增加,压缩机可靠性得到提高,同时室内侧换热器的制冷能力得到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72495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41364.6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在空调内机与外机之间设置两个节流装置,在两个节流装置之间的一条支路上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另一条支路上设置闪蒸器,在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三阀门;该方法包括: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运行工况以及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两个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空调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方案,在空调内新增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对阀门的控制防止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避免空调功率升高;同时在开启补气功能后,通过对两个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避免发生液击,提高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42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900985.8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65 , F24F11/64 , F24F11/74 , F24F13/06 , F24F13/10 , F24F6/04 , F24F13/30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壳体、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离心风机组、加湿设备,其中:壳体设有壳体进风口、壳体出风口,壳体进风口与壳体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离心风机组包括第一离心风机和第二离心风机,第一离心风机和第二离心风机并排设置在第一风道上,提供送风动力,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A1、第一子风道A2、第一子风道B,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子风道C,加湿设备设置在第一子风道C上,还包括流路控制设备,第一子风道C通过流路控制设备可被选择地连接在第一风道上,使空调可以选择加湿模式和非加湿模式,以实现空调的不同出风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07310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84393.9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补气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与压缩机连接;闪蒸器,分别与换热器和压缩机连接,从闪蒸器至压缩机形成补气主路;调节阀,设置于闪蒸器与换热器之间,从闪蒸器、调节阀、换热器最后至压缩机形成补气支路。本发明通过将压缩机、换热器以及闪蒸器连接,并从闪蒸器至压缩机形成补气主路,利用补气主路进行空调系统补气增焓,以及利用设置于闪蒸器与换热器之间的调节阀,从闪蒸器、调节阀、换热器最后至压缩机形成补气支路,从而利用调节阀对补气增焓过程进行调节,使空调系统中的部分冷媒经由补气支路进行处理,减少冷媒中的液体含量,进而减小补气带液造成的影响,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04948.8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泵系统包括连接形成冷媒循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内流通冷媒的实时温度为T1,第一冷媒出口内的冷媒的实时温度为T2,在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能够依据T2与T1的差值被调整。本发明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流量提升,能够使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冷媒过冷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实现在维持压缩机出口温度最适情况下,使得换热量增加,压缩机可靠性得到提高,同时室内侧换热器的制冷能力得到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19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669864.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11 , F24F1/0025 , F24F1/005 , F24F1/0063 , F24F1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进风组件、蒸发器、风机和出风组件;风机包括蜗壳、蜗舌和可转动地设置的风叶部件,蜗壳和蜗舌共同围成用于安装风叶部件的安装腔,风叶部件的外径为D,风叶部件中叶片的数量为Z;其中,Z=((34~36)+(3~5)×n)片,n=(D‑110)/10,当(D‑110)/10为小数时,n取小数中的整数部分。本发明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3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22520.8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8 , F24F13/02 , F24F13/10 , F24F13/14 , F24F1/0022 , F24F1/0033 , F24F11/64 , F24F11/70 , F24F110/40 , F24F110/70 , F24F110/65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新风控制方法,包括:安装壳体和第一风叶,安装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连通的安装腔,第一风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安装腔内;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出气管路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进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出气管路可选择地与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连通;其中,当进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引新风状态;当进气管路与室内空气连通时,出气管路与室外空气连通,以使新风结构处于排污风状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结构的使用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