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双层评估模型、系统及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30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05002.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双层评估模型、系统及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定主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LB和子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上界UB,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主问题模型;步骤S2,求解上层模型,松弛攻击向量和更新下限LB;步骤S3,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子问题模型;步骤S4,求解下层模型,更新上限UB,构建割集约束;步骤S5,计算收敛误差,判断收敛性。本发明克服了目前计算方法效率低、收敛性不足、求解范围局限和无法适用于大规模系统等问题,实现了大规模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双层评估模型计算。本发明具有计算复杂度低、迭代次数少、收敛快的优势,可以有效的评估电力系统面临的网络攻击风险。

    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系统与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585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04575.7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系统与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针对当前子站系统缺乏电力调度指令安全评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融合实时工况数据的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根据变电站之间的局部通信网络,建立电网局部潮流计算模型;利用通信圈边界节点之间的相角差、边界节点注入功率等效技术,实现了基于局部工况数据的电网潮流精确计算,同时将物理后果严重程度融入到调配指令的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实现子站对于遥控指令的安全评估,避免了恶意指令带来的风险隐患。本发明实现了信息系统脆弱性和物理安全后果的融合,克服了现有评估方法缺乏物理后果分析的严重不足。

    电力调度操作指令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196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90065.8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nventor: 刘绚 严康 于宗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调度操作指令安全校验方法及系统,根据变电站之间的局域通信网络建立了电网局域潮流计算模型,计算调度操作指令执行后通信圈内线路传输功率;研究了调度指令执行前后线路潮流的变化关系,建立电力调度指令可信度模型,实现了调度指令安全分析的量化评估。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方法无法应对网络攻击的不足,提高了电力调度的安全水平。

    基于数据还原的电力网络恶意攻击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04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90062.4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nventor: 刘绚 宋宇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还原的电力网络恶意攻击检测方法及系统,根据历史样本数据,建立样本集动态安全域,并计算样本集动态安全域的聚类中心;计算目标检测样本相对于聚类中心的对称点,确定与对称点的最邻近量测值样本集合;计算注入恶意数据,通过恶意数据攻击特征的深度匹配实现网络攻击行为的判定。本发明实现了隐性恶意数据攻击的检测,克服了当前检测方法只能有效检测具有明显异常点特性的网络攻击行为的缺陷。

    基于功率系数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功率均分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6124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102739.2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率系数补偿的直流微电网功率均分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各分布式微源的功率系数;步骤2,计算定时器定时时间;步骤3,启动定时器,计时先终止的分布式微源将最大功率系数发送至其他分布式微源;步骤4,接收到最大功率系数的分布式微源重置定时器时间;步骤5,根据最大功率系数计算功率补偿值;步骤6,将功率补偿值输入功率输出控制部分,调节各分布式微源的功率输出;本发明通过计算最大功率系数,能够对微电网中各分布式微源的功率输出实现均分,有利于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本发明微电网的通信线路仅需传输最大功率系数,通信线路的负担和设计复杂度降低。

    电力物联设备即插即用的方法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2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99641.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设备即插即用的方法,针对当前电力物联网智能管控存在终端感知辨识能力薄弱的问题以及新型电力系统中分布式光伏、储能等电力物联终端海量接入的需求,提出了设备自发现机制和基于设备特征指纹库的电力物联终端智能辨识技术。首先,基于设备自发现机制,实现新接入设备的识别。其次,基于设备特征指纹库的电力物联终端智能辨识技术,实现设备厂商信息的获取。最后,以智能网关为核心,实现设备的自动注册、状态更新与数据上送。本发明解决了感知终端适配时需要进行复杂配置的难题,能够满足海量终端接入的需求。此外,整个方法简单高效,时间复杂度低。

    一种电力系统负荷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330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10738526.2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负荷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将负荷样本分解为典型场景(中心样本)、极端场景(极端样本)和普通场景(普通样本)。为了确保鲁棒性,使用极端场景(极端样本)来确定机组组合方案;利用具有较高发生概率的典型场景(中心样本)计算相应的调度问题。考虑到每个负荷样本都是高维数据的这一特性,我们采用PCA技术将原始负荷样本降低到一个低维空间,以更好地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得到一个鲁棒性与经济性都较强的调度方案。

    一种融合业务特征的电力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38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345334.7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业务特征的电力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根据协议启动符对电力网络流量进行协议分类。通过对流量数据进行字段级的深度解析,实现流量的遥测类业务、遥信类业务以及遥控遥调类业务的划分。利用流量数据信息熵跳变阈值,实现遥测类业务流量中的数据跳变异常检测。建立起基于业务时序逻辑模型相似度的遥控遥调类业务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利用欧几里得距离计算出实时业务流量的相似度结果,完成遥控遥测类业务的异常流量检测。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电力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侧重于网络层攻击特征的局限性,能够有效辨识隐藏于复杂业务逻辑中的定制化攻击行为,提升了异常行为检测的准确率。

    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攻击行为监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25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675512.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攻击行为监测方法及装置,对实时捕获的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的流量数据进行应用层报文提取,并按照IEC 60870‑5‑103规约解析。其次对报文进行时钟篡改攻击检测。然后根据规约要求针对报文格式进行畸形报文攻击检测。最后建立各类系统业务的正常行为模型,依据正常行为模型对系统流量数据进行应用层的攻击行为检测。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攻击行为检测方法侧重于继电保护装置测量点的数据分析,缺乏针对流量数据应用层报文进行攻击行为检测的不足,提升了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攻击行为检测的精准性。

    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系统与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585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504575.7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系统与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针对当前子站系统缺乏电力调度指令安全评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融合实时工况数据的电力调配指令安全评估方法。根据变电站之间的局部通信网络,建立电网局部潮流计算模型;利用通信圈边界节点之间的相角差、边界节点注入功率等效技术,实现了基于局部工况数据的电网潮流精确计算,同时将物理后果严重程度融入到调配指令的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实现子站对于遥控指令的安全评估,避免了恶意指令带来的风险隐患。本发明实现了信息系统脆弱性和物理安全后果的融合,克服了现有评估方法缺乏物理后果分析的严重不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