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70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26709.0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串联控制方法,目的是使被控变量响应设定值变化性能和抗对象侧扰动性能同时达到最优。其技术方案是,采用由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主控制器为PID控制器,子控制器为PD控制器,设定值和反馈值求偏差后的信号进入主控制器的输入端,主控制器输出和反馈值求偏差后的信号进入子控制器的输入端,子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本发明采用串联控制方法,被控变量具有很好的跟随设定值变化的能力和很好的抗对象侧扰动的能力,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回路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响应设定值变化性能和抗对象侧扰动的性能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而且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十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93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758309.5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1/36
Abstract: 一种限幅微分控制方法,用于提高大惯性、大滞后、被控对象的控制品质,其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采用限幅微分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当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小于或等于限幅值时,不对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进行限制;当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大于限幅值时,在对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进行限幅的同时,对微分环节中的惯性时间进行闭环调整,通过增加微分控制惯性时间的方法减小微分输出幅度并使总的微分控制量保持不变。本发明在保持总的微分控制作用不变的条件下,将微分的输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大滞后、大惯性对象以及需要大的微分作用进行动态补偿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微分控方法。本发明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现场调试简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8470091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157083.3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自适应冲击负荷注入的PSASP混合动态仿真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领域,本方法依托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固有的模型及计算功能,将实测功率数据以恒定功率和冲击负荷的形式直接注入仿真系统,进行混合动态仿真。本方法利用了商用软件的固有功能,无需开发新的数据接口,且避免了外部系统的等值参数引入的误差,简单且易于实现,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9041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98793.0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葛维春 , 王顺江 , 刘金波 , 宋旭日 , 施毅斌 , 赵军 , 句荣滨 , 寿增 , 金宜放 , 许睿超 , 狄跃斌 , 王铎 , 刘嘉明 , 凌兆伟 , 眭冰 , 丛海洋 , 罗桓桓 , 丛培贤 , 李家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48 , G06Q10/06312 , G06Q10/06315 , G06Q50/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AGC的柔性负荷调度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柔性负荷参与系统调度是以柔性负荷为控制对象,采用适用于该类负荷的调度方法来实现负荷与电源的平衡,实现柔性负荷之间的协调运行,实现对于清洁能源的最大消纳,避免浪费。消纳区利用此案储热消纳发电量,这种形式的源荷互动是一种主动行为,改变了过去电源被动适应负荷的状况。柔性负荷无法满足电量过剩时,缓冲区舍弃部分新能源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96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09961.4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测控装置融合的数据集中预处理方法,属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新技术研发领域。该方法通过对各分布式采集的测量量进行集中,并对同一测量量进行不同精度等级的预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变电站不同测控装置的融合。对智能变电站不同测控装置进行功能方面的融合,以有效解决就地测控量的重复采集问题,同时提高了就地测控装置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247319.4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储热装置的电力系统调压方法,具体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利用电网内的电储热装置作为电网调压的措施。针对负荷变化所造成的电压波动,利用电网中的电储热装置,通过对电储热装置的投入或退出,改变电网中的负荷分布,从而对电网的电压进行调节。该方法优化电储热装置的控制能力,建立了利用电储热装置对电网进行调压的操作过程,形成了电储热装置参与电网调压的全过程操作控制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73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21854.5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10/766 , Y02E70/30 , H02J3/46 , H02J3/28 ,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大容量储热储电协调调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与供热系统协调运行领域。本发明提出在火电机组、风电场及热电联产机组构成的多源系统日前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化学储能和储热电锅炉滚动计划和在线计划,通过滚动计划滚动地修正日内剩余储热‑储电发电计划,再由在线计划不断地调整,制定储热‑储电的基本运行点,最后在线计划及实际计划的小波动由自动发电控制储热‑储电系统承担。一方面,减小了常规热电机组热负荷峰值、“以热定电”必发电功率,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期间储热和储电增加电网负荷谷值,从而为风电上网留出更大空间,提升风电接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01137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36934.5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储热负荷提高电网紧急状态下控制能力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本发明利用电储热负荷作为保证电网紧急状态下提高电网控制能力的方法,将电储热负荷信息进行采集,将电储热负荷设定为电网控制型负荷,根据电储热负荷的集中情况对电网进行分区。本发明减少了正常用电负荷的损失,保证了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的电网紧急状态下的控制能力。由于电储热负荷是通过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行存储后再进行供热,紧急状态下未经计划的对电储热装置进行切除或投入对其供热负荷没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0306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10256145.8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数据源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电气量和开关量进行信息融合,得到精确故障定位结果的多数据源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有限个PMU装置测得的电气量,结合压缩感知算法进行第一次信号重构,得到一个大致的故障范围,在故障范围内对各个元件分别建立贝叶斯网络,得到开关量故障度;再利用有限个PMU节点及其一阶相邻节点获得到的电气量,进行第二次信号重构得到电气量故障度。这两个故障度就是两个证据体,利用DS证据理论将其融合,得到定位结果。本发明控制既要充分发掘各设备的调节能力,又要避免过多无功的传输,导致不必要的网损。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811295381.5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安龙 , 左浩 , 葛维春 , 邵宝珠 , 刘前卫 , 沈力 , 葛延峰 , 王顺江 , 李家珏 , 张铁岩 , 李铁 , 李正文 , 那广宇 , 罗桓桓 , 于游 , 路明 , 刘淼 , 姜峰 , 张建 , 崔岱 , 唐俊刺 , 王印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削峰填谷杠杆控制方法。在大量蓄电池安装的电网系统中,蓄电池不仅仅起到储存电能的要求,对缓解电网调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对蓄电池自身储能状态进行建模;计算低谷时段减少的发电容量;计算低谷时刻提升的低谷值;计算削峰能力及蓄电池额定储能功率、容量的系统中整体的削峰填谷能力。通过对不同阶段发电量的差异以及负荷的情况进行控制,对充放电时刻进行计算,在控制充放电时刻达到杠杆形式,使用较少的电池储能达到较大程度的削峰填谷的作用,既能减少机组的备用容量前提下,又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节省大量能源,使电网的削峰填谷能力提升,峰谷差减小,电网的控制更加稳定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