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439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8627.X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隔热材料包括胶凝材料、粗骨料、砂子、水、玻化微珠、聚丙烯纤维、早强剂、速凝剂、减水剂,其中,胶凝材料、粗骨料、砂子、水、玻化微珠、聚丙烯纤维的质量份数分别为:320-430、560-790、560-790、144-193、60-140、0.5-0.9,早强剂、速凝剂、减水剂分别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6%、2.5%-4%、0.5%-1.2%。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材料不仅具有普通矿井支护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同时还能达到节能、绿色、环保、利废的目的,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6823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23953.X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空区瓦斯来源综合判断与预测方法,对比分析采空区瓦斯甲烷稳定碳氢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及二氧化碳的稳定碳位素与目标层位解吸瓦斯中同类稳定同位素差异,结合采空区涌出瓦斯、本煤层及邻近层解吸瓦斯组分浓度,通过同位素分源数值计算,确立采空区瓦斯来源,形成一套以同位素判别为基础、结合瓦斯组分分析的综合判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来自不同端元的瓦斯体积比。通过对采空区瓦斯来源进行判别和预测,制定积极有效的瓦斯抽采工艺、减小了因采空区瓦斯向大气逸散而产生温室效应,有助于实现瓦斯资源绿色开采利用,并取得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979456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99361.6
申请日:2014-03-17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压千斤顶和加荷系统。本发明油压千斤顶,包括:油缸和活塞,所述油缸包括油缸底、油缸壁和油缸盖,所述活塞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油缸盖、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油缸壁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回油腔;所述油缸壁、所述活塞以及所述油缸底形成进油腔;所述油箱中的油通过所述进油管道流入所述进油腔,在所述活塞的底部形成向上的压力推动所述活塞竖直向上运动;所述油箱中的油通过所述回油管道流入所述回油腔,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上底面形成向下的压力推动所述活塞竖直向下运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现有油压千斤顶不能满足破坏试验的超载要求,而且多个油压千斤顶同时使用不能保证模型体表面均匀受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7648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47105.1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性能的混凝土。所述的具有隔热性能的混凝土包括粉煤灰、水泥、水、砂子、瓜子片、陶粒、早强剂、减水剂、聚丙烯纤维;其中,所述粉煤灰、水泥、水、砂子、瓜子片、陶粒、早强剂、减水剂、聚丙烯纤维的占比为:所述粉煤灰(10~30):所述水泥(70~90):所述水(40~50):所述砂子(150~200):所述瓜子片(80~160):所述陶粒(40~120):所述早强剂(3~6):所述减水剂(0.5~2):所述聚丙烯纤维(0.25~0.45)。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隔热性能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耐火性,满足矿井深度开采的保温与承重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69419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752192.1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瓦斯煤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相似材料选择一定粒径分布的煤粉和腐植酸钠水溶液作为原料,其中煤粉作为骨料,腐植酸钠水溶液作为胶结剂;严格按照配比量取一定粒径分布的煤粉、水和腐植酸钠并充分搅拌均匀,将拌和好的混合料倒入钢制模具内,并在压力机下以一定压力将混合料压制成型;将模具拆开,取出成型试件,放置在常温下或干燥箱内干燥。物理力学参数试验表明:材料具有容重、孔隙率与原煤相当;吸附性与原煤十分接近;单轴抗压强度高,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广等优势,并且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15716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748509.4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煤与瓦斯吸附解吸与突出试验装置,包括一圆筒形煤样室,煤样室上设有若干能够检测型煤温度和气体压力的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煤样室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能够沿轴向伸入其中且能施加轴向地应力的液压加载设备,另一端设有工作时与煤样室连通的煤与瓦斯喷出口,在煤与瓦斯喷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出口导通的快速释放机构;液压加载设备通过万向节与活塞杆相连,活塞杆末端与试验时放置于煤样室中的煤样接触的面式充气加载盘连接。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利用该装置的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研究型煤在不同地应力、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对瓦斯的吸附解吸特性和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979456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099361.6
申请日:2014-03-17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压千斤顶和加荷系统。本发明油压千斤顶,包括:油缸和活塞,所述油缸包括油缸底、油缸壁和油缸盖,所述活塞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油缸盖、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油缸壁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回油腔;所述油缸壁、所述活塞以及所述油缸底形成进油腔;所述油箱中的油通过所述进油管道流入所述进油腔,在所述活塞的底部形成向上的压力推动所述活塞竖直向上运动;所述油箱中的油通过所述回油管道流入所述回油腔,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上底面形成向下的压力推动所述活塞竖直向下运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现有油压千斤顶不能满足破坏试验的超载要求,而且多个油压千斤顶同时使用不能保证模型体表面均匀受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929356U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23045494.9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孔近端对接型煤矿区煤层气井结构,包括地面水平井、井下钻孔以及井下巷道,井下钻孔设在地面水平井的下方,并与地面水平井连通,二者连通点位于地面水平井的最底处;井下钻孔内钻入套管,且套管前端连接自旋转斜向器,自旋转斜向器与地面水平井连通;地面水平井的内部设有盲堵封隔器。本申请井下钻孔与地面水平井筒标高最低处连通,并利用水、砂子、煤粉和桥塞残留物等固废的重力自动向下并从井下钻孔巷道排出,充分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浮力自动向上从井口排出,气水在井筒内自动完成分离,该方法取消了潜水泵排水,杜绝了卡泵、检泵、管漏、地面停电等造成的排采中断事故,改善了因砂粉沉积造成的井筒堵塞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19956925U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20810432.3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集煤矿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通风降尘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综掘工作面双压入式风筒通风仿真试验系统,包括试验模拟平台、设于试验模拟平台一端并向试验模拟平台内提供粉尘的粉尘发生组件、设于试验模拟平台外并用于测量试验模拟平台内气流速度的三维粒子测速装置,以及与三维粒子测速装置电连接并用于探测试验模拟平台内粉尘浓度和粉尘粒径分布的光散射气溶胶粒径谱装置。本申请具有实验周期短、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使用三维粒子测速装置和光散射气溶胶光谱装置,监测试验平台内气流场分布和粉尘粒径分布,为探究综掘面双压入式风筒通风流场及粉尘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19412562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0880904.2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层气管路防水除渣装置,包括罗茨流量计、水渣沉降器,水渣沉降器的一端排气口螺纹连接罗茨流量计、另一端进气口螺纹连接有四分镀锌管,水渣沉降器的底部排污口螺纹连接有排水排渣管路;所述水渣沉降器的内部设有挡板。本申请水渣沉降器内部设有挡板作为拦截装置,确保水和煤渣吸附并脱落,形成较为干净的气体,确保过滤网不粘结含水煤渣堵塞,且通过装置下方接口排出,确保煤渣及时排除,保障装置工作的连续性、可靠性以及装置的耐用性,确保了流量计稳定运行,又具有“桥梁”连接作用,通过螺纹接口,摒弃传统的软管连接,确保装置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和安全性,避免气体泄漏至巷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