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6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75082.1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接还原铁矿石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气处理,将原料气通入气柜缓冲后进入脱硫塔去除杂质,再通过换热装置换热后进入加热炉;直接还原,还原气在加热炉内继续加热且分成上下两股分别进入直接还原炉;将矿石从直接还原炉顶部投入,与原料气反应得到还原铁;炉顶气回收捕集,原料气在与矿石反应后由直接还原炉炉顶排出后进入换热装置回收余热,再经压缩机进入变压吸附CO2装置,脱碳后送至气柜循环使用。本申请通过创新的工艺路线,使用富氢气体代替传统炼铁工艺的煤和焦炭,从源头进行碳减排;有效减少传统炼铁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75076.6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装置,包括还原炉,所述还原炉的顶面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还原炉的中部外壁周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一还原进气口,所述还原炉的底部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供给还原气的第二还原进气口;所述还原炉的顶部设置有炉顶出气口;冷却炉,所述冷却炉的中部设置有氮气进口,所述冷却炉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出口,所述冷却炉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连通所述还原炉和所述冷却炉的缓冲部,所述还原炉、所述缓冲部和所述冷却炉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本发明可实现源头碳减排,有效降低了炼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46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90127.8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湿式氧化法脱硫装置及方法,所述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和再生器,所述脱硫塔为密封压力容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富液段、进气段、填料段、脱硫液分布段、除沫段和出气段;所述脱硫塔的塔体中心位置设有中央出气管,所述中央出气管自出气段向下延伸至进气段侧壁上;所述富液段的脱硫富液出口与再生器的液体入口相连,所述再生器的液体出口与脱硫塔的脱硫液入口相连。本发明通过将脱硫塔设计为承压式,使其能够设置于煤气高压段,减少气体量,同时减小装置规模,降低成本;本发明通过脱硫塔内部结构设计,提高脱硫液的分布效果以及与煤气间的接触传质效果,提高高炉煤气的脱硫效率,通过再生器的设置,保证脱硫液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80873.1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K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中有机硫的水解反应装置及水解方法,所述的水解反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沿轴向设置有催化剂隔板组,所述的催化剂隔板组顶面紧贴壳体顶面,所述的催化剂隔板组底面与壳体底面之间形成的空腔为进气室;所述的催化剂隔板组包括由内至外同轴嵌套的内圈隔板件和外圈隔板件,所述的内圈隔板件和外圈隔板件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内填入水解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隔板组底面固定有环形底板,所述的环形底板密封环形空腔的底部;所述的内圈隔板件围成的空腔为排气通道,所述的外圈隔板件与壳体侧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进气通道,所述的进气室与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的壳体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室连通的进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1240343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66892.4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型撑板及塔设备与应用,所述波型撑板上分布有至少2行孔洞,相邻的2行孔洞直排、45°/60°错排或K/Z错排;所述塔设备为包含所述波型撑板的塔设备,且所述塔设备可用作高炉煤气水解塔。本发明进一步优化了高炉煤气水解塔内的催化剂撑板,提升了煤气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和煤气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8205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11536950.0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有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气区、第一净化区、烟道区、第二净化区和出气区,烟气能够以逆流的方式由所述进气区进入所述第一净化区,并能以错流的方式由所述烟道区进入所述第二净化区。本发明的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综合了错流与逆流的吸附工艺,既有逆流工艺烟气与净化区接触充分的优点,又有错流工艺净化区内阻力小的优势;装置较纯逆流工艺烟气阻力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较纯错流工艺烟气与活性炭接触充分,反应动力学性能好,可显著提高净化效率;装置占地面积小、吸附剂运行通畅、磨损率小、利用率很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482039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1536937.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逆流烟气净化装置。所述逆流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连通的净化区,每个所述净化区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位于每个所述净化区的底部,所述出口位于每个所述净化区的顶部,所述净化区内设有流动的吸附剂,烟气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净化区吸附后从所述出口排出。本发明的逆流烟气净化装置的吸附剂与烟气为逆流接触,吸附效果好、结构简单、设备少、活性炭运行通畅、磨损率小、利用率高,可显著提高烟气净化效率,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58585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01470.8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烟气净化吸收装置及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该烟气净化吸收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吸附塔、卸料装置和卸料阀,吸附塔内间隔倾斜设置有多个透气挡板,透气挡板被配置为能够降低活性炭在吸附塔内的堆积压力;卸料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吸附塔的底部,卸料装置被配置为用于调整吸附塔内活性炭的卸料量及卸料位置。吸附塔内的透气挡板能够有效降低活性炭在塔内的堆积压力,从而有效降低活性炭在吸附塔内的破损率,同时透气挡板还可以延长烟气在吸附塔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脱硫脱硝效率;吸附塔底部的卸料装置可以实现塔内活性炭的定量排出,同时也减少了活性炭与卸料阀边壁的物理挤压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4820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36950.0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有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气区、第一净化区、烟道区、第二净化区和出气区,烟气能够以逆流的方式由所述进气区进入所述第一净化区,并能以错流的方式由所述烟道区进入所述第二净化区。本发明的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综合了错流与逆流的吸附工艺,既有逆流工艺烟气与净化区接触充分的优点,又有错流工艺净化区内阻力小的优势;装置较纯逆流工艺烟气阻力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较纯错流工艺烟气与活性炭接触充分,反应动力学性能好,可显著提高净化效率;装置占地面积小、吸附剂运行通畅、磨损率小、利用率很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94024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99129.1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再生塔及再生方法,所述再生塔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进料管道、加热区、冷却区和出料管道,所述加热区包括预热段和加热段,所述冷却区包括预冷段和冷却段,所述加热区和冷却区分别交错设置换热管,所述预冷段壳体外侧环绕设置有夹套层。本发明通过设置带夹套层的预冷段,可避免再生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实现工艺防腐;预热段以及预冷段独特的布料椎型设计,能够使活性炭均匀而平稳地进入加热段和冷却段,实现更佳的回收效果以及对热量的充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炭再生塔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利用率高、再生效率高、操作简单、可连锁控制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活性炭烟气脱硫工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