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显示系统和信息显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424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33550.3

    申请日:2010-0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67 G02F2001/133342 G02F2201/42 G09G2300/0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配置有紧凑型驱动装置和薄型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系统及信息显示方法。该信息显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信息显示面板(9),其具有第一面板基板(2)、第二面板基板(1)和显示介质(3),其中,第一面板基板具有至少之一为透明的信息显示画面区域并且沿着表面方向导通,第二面板基板具有至少之一为透明的信息显示画面区域并且沿着表面方向不导通,显示介质配置在第一面板基板和第二面板基板之间并且由电场所驱动;以及驱动装置(31),其具有TFT基板(21)并且由与信息显示面板分开的工件制成,其中,TFT基板配置有具有薄膜晶体管(TFT)的像素电极。信息显示面板的第二面板基板侧的表面与TFT基板的表面相对配置,以利用在第一面板基板和TFT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之间所生成的电场,在信息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画面区域上显示信息。

    信息显示面板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1785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80156651.7

    申请日:2009-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52 G02F1/167

    Abstract: 提供一种信息显示面板,其包括:透明第一基板,其具有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的透明像素电极、形成为从像素电极引出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的第一连接用电极和形成为不连接到第一连接用电极的另外的线状电极的第三连接用电极;以及膜状第二基板,其具有形成于信息显示屏区域的像素电极和形成为从像素电极引出到信息显示屏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线状电极的第二连接用电极;其中,透明第一基板上的透明像素电极和第二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以在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彼此相对,在该空间中,显示介质被密封于信息显示屏区域;各第三连接用电极的一个电极端子和第二连接用电极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并且各第三连接用电极的另一个电极端子和第一连接用电极的电极端子经由连接用配线基板电连接到连接用电极端子,该连接用电极端子设置到驱动单元侧的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被布置于第二基板的后侧,连接用配线基板在允许到驱动电路侧的连接端面朝里的状态下被无折返地安装以电连接到驱动单元,从而经由相对的像素电极驱动显示介质以显示信息。

    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0927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150026.X

    申请日:2006-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其中,当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在隔壁上配置丝网、在丝网上放置显示介质、在使板状部件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在丝网上移动,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由此,可以得到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填充显示介质、并且容易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以及容易控制显示介质向小室内的填充量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

    机械手
    34.
    发明公开
    机械手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899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80062591.2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机械手具备:筒状的根部致动器,其筒周的一侧根据筒内的内压上升而在筒轴方向上收缩地弯曲;框架构件,其沿着根部致动器的筒轴方向配置并支承根部致动器,具有追随根部致动器的弯曲变形而伸缩的伸缩部;以及筒状的手指致动器,其以沿与筒轴交叉的方向伸出的方式且是以一端固定于框架构件且另一端成为自由端的方式在根部致动器的伸出方向上分离地安装有多个,该手指致动器的筒周的一侧根据筒内的内压上升而在筒轴方向上收缩地弯曲。

    气动致动器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9552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780096467.2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耐久性的气动致动器,解决方案为一种气动致动器(10),该气动致动器(10)具有致动器主体部(100),该致动器主体部(100)包括利用气压进行膨胀及收缩的筒状的管(110)和编入在规定方向上取向的帘线(121)而成的筒状的套管(120),该气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无负荷且无加压状态下,所述帘线(121)的相对于致动器的轴向(DAX)的平均角度(θ1)为20度以上且小于45度,在气压5MPa下所述帘线(121)的相对于致动器的轴向(DAX)的平均角度(θ3)为45度的状态下,所述帘线(121)的间隙(122)的总面积(S2)与所述致动器主体部(100)的外表面的面积(S1)之比(S2/S1)为35%以下。

    隔振装置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03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80029379.0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限制通路(24)包括形成于面向第1液室的第1障壁(34)并且向第1液室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形成于面向第2液室的第2障壁(35)并且向第2液室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将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连通起来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贯通第1障壁(34)或者第2障壁(35)的多个细孔(26a),在主体流路(25)中的、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的连接部分配置有涡流室(29),该涡流室(29)与来自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另一者的那一侧的液体的流速相应地形成液体的回旋流,并使该液体通过细孔(26a)而流出。

    液压致动器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0632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80068447.4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耐久性的液压致动器。这通过一种液压致动器(10)来实现,该液压致动器(10)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致动器主体(100),所述致动器主体(100)由通过液压而膨胀或收缩的圆筒状管(110)和将沿预定方向取向的帘线(121)编织而成的管状套管(120)构成,其中,在没有负载或没有加压的状态下,帘线(121)相对于致动器的轴向(DAX)的平均角度(Θ1)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45°;并且在5MPa的液压下,在帘线(121)相对于致动器的轴向(DAX)的平均角度(Θ3)为45°的状态下,帘线(121)之间的间隙(122)的总表面积(S2)与致动器主体(10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S1)的比率(S2/S1)小于或等于35%。

    防振装置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11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80038196.5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10)包括第1安装构件(11)、第2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以及分隔构件(16)。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第1液室(14)与第2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24)。限制通路包括向第1液室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向第2液室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使第1连通部与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沿着主体流路的流路方向配置的多个细孔(26a)。细孔的最小横截面的投影面积或者开口面积占第1障壁或者第2障壁的每预定面积的比例随着沿流路方向远离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而逐渐变小。

    防振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8197.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防振装置(10)包括: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的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11)和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的第2安装构件(12);将上述两个安装构件(11、12)连结起来的弹性体(13);以及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9)划分为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的分隔构件(24),该主液室(14)将弹性体(13)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16)形成有将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连通起来的限制通路(24),在分隔构件(16)设有流速抑制部(32),该流速抑制部(32)用于抑制在限制通路(24)中流通的液体(L)的流速,流速抑制部(32)将主液室(14)的液压为负压且预定时间内的液压的变动率为5%以下时的从限制通路(24)向主液室(14)流入的液体(L)的峰值流速抑制为10m/sec以下。

    隔振装置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589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2014-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