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镁合金表面直接电沉积铁的电镀液及其电镀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85062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685672.6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表面工程和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表面直接电沉积铁的电镀液及其电镀工艺。本发明电镀液由包括以下浓度组分组成:水溶性铁盐/亚铁盐1‑300g/L、柠檬酸和/或柠檬酸盐1‑1000g/L、氟化钠1‑50g/L、表面活性剂0.01‑200g/L、辅助配位剂0.1‑500g/L、氨水1‑1000mL/L,水为溶剂。利用本发明电镀液可一步法于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铁,所制备的纯铁镀层致密、均匀、结合力良好,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且效果稳定,可为镁合金基体提供有效的腐蚀防护,还可实现对镀层形貌、晶粒尺寸和厚度等的可控制备。本发明电镀液及其电镀工艺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塑料表面纯镍涂层的纳米反应喷雾沉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403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94930.4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表面纯镍涂层的纳米反应喷雾沉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经预处理的塑料基体置入敏化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后用水冲洗,置入活化液浸泡一段时间;所述敏化液由氯化亚锡和盐酸在水中配制而成;所述活化液为硝酸银溶液;将经活化处理的塑料基体固定,将已配制的镍盐喷涂液和还原液经喷枪雾化喷涂到塑料基体表面。本发明的一种在塑料基体表面镍涂镀层的纳米反应喷雾沉积方法处理过程易于实现,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此外,镍涂镀层沉积过程采用雾化喷涂方法替代传统的浸泡工艺,降低了工艺成本。

    蠕墨铸铁合金导热率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31071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11426.6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蠕墨铸铁合金导热率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检测方法如下:首先构建训练样本集;创建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导热率检测模型;当要进行蠕墨铸铁合金测试样本的导热率检测时,将该蠕墨铸铁合金的基体组织、蠕化率以及对应温度输入到导热率检测模型中,通过导热率检测模型获取到导热率检测结果。本发明基于神经网络对蠕墨铸铁合金导热率进行检测,将经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导热率检测模型,在实际检测时,只需要将蠕墨铸铁合金的基体组织、蠕化率及温度输入到导热率检测模型中即可得到导热率检测结果,具有蠕墨铸铁合金的导热率检测快速、准确以及方便的优点。

    蠕墨铸铁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26122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11412.4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蠕墨铸铁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方法如下:首先获取多个带标签的训练样本,训练样本为蠕墨铸铁样品的蠕化率、珠光体含量和温度,标签为蠕墨铸铁样品在对应蠕化率、珠光体含量和温度下的抗拉强度实际值;然后创建神经网络模型,将蠕墨铸铁样品的蠕化率、珠光体含量和温度作为输入,标签作为输出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抗拉强度检测模型;最后获取待测蠕墨铸铁,将待测蠕墨铸铁的蠕化率、珠光体含量和温度作为测试样本输入到抗拉强度检测模型中,通过抗拉强度检测模型检测到抗拉强度结果。本发明抗拉强度检测模型可准确迅速地得到蠕墨铸铁的抗拉强度,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一种二次锌基电池用纳米Zn@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9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761644.0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锌基电池用纳米Zn@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材料中C为纳米碳材料,其厚度为50~100μm,Zn晶粒尺寸为20~80nm;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碳材料加入纳米锌镀液中进行电镀,然后水洗、吹干,即得到所述纳米Zn@C负极材料;电镀可以采用直流、高频正向脉冲电流或高频双向脉冲电流;所述纳米锌镀液包括硫酸锌、硼酸和晶粒细化剂,pH为1~3,溶剂为水。本发明制备的负极材料结合力良好,经90°弯曲试验20次无锌脱落,枝晶生长抑制能力强,且具有优异的比容量、循环寿命、库伦效率和倍率性能,经放大实验证明效果良好,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一种Ti-Fe微粉包覆下的多通道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4926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06086.3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Ti‑Fe微粉包覆下的多通道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获得Fe‑Ti合金深共晶点附近得合金粉体,合金粉体的熔化温度可达1085℃,通过无压烧结的方法将合金粉体与ZTA陶瓷颗粒在1250~1550℃保温,促使熔融液态Ti对ZTA表面进行活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ZTA与表面活化作用,陶瓷与粘结剂间形成了Ti‑O过渡层使得预制体的压溃强度,提高陶瓷表面与钢铁溶液的润湿性,预制体的压溃强度可达5MP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