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32506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210167689.8

    申请日:2012-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93 H01R13/639 H01R1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壳体嵌合前抑制进行产生按压连接端子彼此的按压力的操作的连接装置。在阳侧壳体(21)与阴侧壳体(22)已嵌合时,阳侧连接端子(311~313)、阴侧连接端子(321~323)以及第一~第四绝缘部件(41~44)成为层叠结构的连接装置(10)具备:利用可旋转地支撑在阳侧壳体(21)上的旋转部件(51)的旋转来产生将上述层叠结构在其层叠方向进行按压的按压力的按压单元(5);在阳侧壳体与阴侧壳体的非嵌合状态下,能够禁止旋转部件(51)向产生按压力的方向旋转的旋转禁止单元(7);以及通过阳侧壳体与阴侧壳体的嵌合来解除由旋转禁止单元对旋转部件的旋转的禁止的旋转禁止解除单元(8)。

    连接器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9365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110424341.8

    申请日:2011-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93 H01R13/28 H01R24/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该连接器能提高对于使连接部件转动的转动机构的耐久性。该连接器具备通过推压使第一接合端子(4a~4c)及第二接合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固定并电连接的连接部件(9),连接部件(9)具有:固定在第一接头壳体(5)上的环状的支撑部(91);以及上部插通由环状的支撑部(91)形成的空心部,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91)上的推压部(92),通过使推压部(92)的上部转动,推压部(92)相对于支撑部(91)转动,推压部(92)伴随该转动而相对于支撑部(9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连接器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4264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010523905.9

    申请日:2010-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第一接合端子及第二接合端子均能够难以直接接触手、手指等异物的连接器。连接器还具备:第一绝缘部件43a(或44a或45a),是分割绝缘体(8a~8d)而形成的两个分割绝缘体的一方,形成为固定在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4a(或4b或4c)的另一面上,并且至少覆盖邻接的第一接合端子4a(或4b或4c)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面;以及第二绝缘部件43b(或44b或45b),是分割绝缘体的另一方,形成为固定在邻接的第二接合端子6a(或6b或6c)的另一面上,至少覆盖第二接合端子6a(或6b或6c)的嵌合方向前端侧的面,在第一终端壳体与第二终端壳体嵌合时,通过相互重叠两个分割绝缘体从而形成规定厚度的绝缘体。

    连接结构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82349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010272196.1

    申请日:2010-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15 H01R13/5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提供能构建有效的散热路线的连接结构。设置有连接部件(9),其具有由头部(12b)和与头部(12b)连接的轴部(12a)构成的主体部(12),轴部(12a)贯通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接点和多个绝缘板(8a~8d),并且通过以头部(12b)挤压邻接的绝缘板(8a),使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个接点一并固定并电连接,且至少贯通各接点的部分由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并具有导热性。在连接部件(9)中形成有贯通各接点并与第一终端壳体5的外部连通的中空部(12f),由各接点产生的热通过连接部件(9)、中空部向第一终端壳体的外部进行散热。

    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82361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10536284.8

    申请日:2010-1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一种可在连接器的外壳体与电缆之间充分地保持气密的线束。在通过将由树脂构成的熔敷部件(21)超声波熔敷在由树脂构成的外壳体(5)上而保持外壳体与电缆(2)之间的气密的线束中,熔敷部件以隔开规定宽度的间隙部并包围电缆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外壳体的电缆插入孔(5a)的插入侧形成用于嵌合熔敷部件的凹部(5b),在超声波熔敷时,通过使熔敷部件嵌合在凹部,一边使熔敷部件振动一边将其向凹部的底壁(5c)侧按压,使与凹部的底壁接触的熔敷部件的前端部熔化,并使该熔化了的熔敷部件即熔化树脂流入上述间隙部(24),从而以熔化树脂覆盖上述电缆的周围。

    距离测定系统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73623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100357.1

    申请日:2016-0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设置空间的距离测定系统。测定由软磁性体构成的第一部件(11)与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第二部件(12)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测定系统(1)具备:永久磁铁(2),其固定于第一部件(11)的;夹设部件(3),其接合于第一部件(11)且夹设于第一部件(11)与永久磁铁(2)之间,由非磁性体构成;以及磁场传感器(4),其固定于第二部件(12)并对由永久磁铁(2)产生的磁场的强度进行检测,永久磁铁(2)以一对磁极沿着相对于第一部件(11)的与夹设部件(3)的接合面(11a)平行的方向并排的方式固定于夹设部件(3)。

    距离测定系统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73622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026135.X

    申请日:2016-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距离测定系统,即使不使永久磁铁大型化,也能够提高距离的测定精度。本实用新型的距离测定系统测定能够在规定的接离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一部件(11)以及第二部件(12)间的距离,所述距离测定系统(1)具备:永久磁铁(2),其一部分嵌合在形成于第一部件(11)的凹部(110);磁场传感器(3),其固定于第二部件(12),且检测通过永久磁铁(2)产生的磁场强度,第一部件(11)由软磁体构成,凹部(110)朝向第二部件(12)开口,永久磁铁(2)通过本身的磁力固定于第一部件(11),并且构成为通过向凹部(110)的嵌合而限制了向与接离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的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