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25656B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03803085.3
申请日:2003-01-20
Applicant: 日立粉末冶金株式会社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4 , F16C33/1065 , F16C33/12 , F16C2204/60 , F16C2240/40 , Y10S384/902 , Y10T428/12021 , Y10T428/121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受高表面压力作用的含油烧结滑动轴承中减少切削和研磨加工的工艺,并且具有不低于以往的轴承的性能的轴承。该轴承由淬火组织的多孔铁系烧结合金加工而成,通过切削加工内周面在轴线方向并列形成多条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高低差为2~12.5μm的凹凸条,形成沿轴线方向弯曲的面,同时使从内周面的表层开始深度为10~60μm的部分密度增加,封闭表面的气孔,使表面上开口气孔的面积为1%~10%,在表面压力6kgf/mm2(58.8MPa)以上、滑动速度为2~5cm/s的条件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97977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580017869.6
申请日:2005-10-25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F16C33/10 , F16C17/02 , C10M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机械停止时因轴及轴承发生滑动而引起的异常噪声的滑动轴承用润滑脂。所述滑动轴承用润滑脂24供给至由气孔30中含浸有润滑油31的多孔烧结合金衬套构成的滑动轴承16、和插入上述滑动轴承16之中并以能沿圆周方向旋转滑动的方式被支撑的轴22之间,其特征为所述滑动轴承用润滑脂24使用40℃下动粘度为10~70mm2/s、在轴22的负荷作用下渗出并于滑动轴承16和轴22之间形成油膜35的基础油。
-
公开(公告)号:CN100427776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480001280.2
申请日:2004-08-23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06 , F16C11/045 , F16C33/104 , F16C33/109 , F16C33/12 , F16C23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组件(12),其至少具有轴(22)和衬套(16),所述衬套(16)由具有多个气孔(25)的多孔烧结材料形成,其特征为,所述衬套(16)中含浸有含2.0~30wt%固体润滑性微粒(26)的润滑油(24),所述固体润滑性微粒(26)由MoS2、WS2以及六方晶型BN中的至少1种或1种以上构成,所述轴(22)和衬套(16)在6Kgf/mm2或6Kgf/mm2以上的表面压力、以及2~5cm/秒范围内的滑动速度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734C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01802871.3
申请日:2001-10-19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B62D5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5/0887 , B62D55/21 , B62D55/211 , Y10S474/901
Abstract: 密封垫(21)由与履带(7)的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连结各凸缘部(22,23)的中间连结部(24)构成。而且,当把链节侧凸缘部(22)、衬套侧凸缘部(23)、链节侧连结部(24A)、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设为(T1,T2,T1′,T2′)时,则有(T2≈T2′>T1≈T1′)的关系,另外,把中间连结部(24)的最大外径(24C)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外侧。而且,由中间连结部(24)使衬套侧凸缘部(23)全体均匀地压附在衬套(11)的端面(11A)上。
-
公开(公告)号:CN1392852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1802871.3
申请日:2001-10-19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B62D5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5/0887 , B62D55/21 , B62D55/211 , Y10S474/901
Abstract: 密封垫(21)由与履带(7)的外侧链节部(9)接触的链节侧凸缘部(22)、与衬套(11)接触的衬套侧凸缘部(23)、连结各凸缘部(22,23)的中间连结部(24)构成。而且,当把链节侧凸缘部(22)、衬套侧凸缘部(23)、链节侧连结部(24A)、衬套侧连结部(24B)的厚度尺寸设为(T1,T2,T1′,T2′)时,则有(T2≈T2′>T1≈T1′)的关系,另外,把中间连结部(24)的最大外径(24C)侧配置在衬套侧凸缘部(23)的径向长度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外侧。而且,由中间连结部(24)使衬套侧凸缘部(23)全体均匀地压附在衬套(11)的端面(11A)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