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过滤器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4975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81242.0

    申请日:2020-03-16

    Inventor: 吉冈文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负载有废气净化用催化剂时、能够实现废气净化性能的提高、且等静压强度优异的蜂窝过滤器。该蜂窝过滤器具备柱状的蜂窝结构体(10)和封孔部(5),该柱状的蜂窝结构体(10)具有配置成包围多个隔室(2)的多孔质的隔壁(1),蜂窝结构体(10)的外周区域(16)的面积S2相对于中央区域(15)的面积S1的比值、即S2/S1为0.1~0.5,中央区域(15)中所存在的封孔部(5)、即中央封孔部(5a)的气孔率P1高于外周区域(16)中所存在的封孔部(5)、即外周封孔部(5b)的气孔率P2,中央封孔部(5a)的气孔率P1为76~85%,且外周封孔部(5b)的气孔率P2为60~75%。

    蜂窝过滤器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445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15938.8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对废气中所包含的粒子状物质进行捕集的捕集性能优异,并且,对废气中所包含的有害成分进行净化的净化性能优异。该蜂窝过滤器具备:具有多孔质的隔壁(1)的蜂窝结构体(4)、以及封孔部(5),蜂窝结构体(4)还具有仅配设于包围流入隔室(2a)的隔壁(1)的内表面侧的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14),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14)配设于以流出端面(12)为起点至相对于隔室(2)的总长度为至少40%为止的范围,且没有配设于以流入端面(11)为起点至相对于隔室(2)的总长度为至少30%为止的范围。

    蜂窝过滤器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24812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169358.0

    申请日:2017-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升温性优异,并且能够使强制再生时的煤烟灰等粒子状物质的堆积界限量增大。该蜂窝过滤器具备:柱状的蜂窝基材,其具有划分形成从流入端面延伸至流出端面的多个孔格的多孔质的隔壁;流入侧封孔部,其配置在蜂窝基材的流入端面侧以将流出孔格的开口部进行封孔;以及流出侧封孔部,其配置在蜂窝基材的流出端面侧以将流出孔格以外的流入孔格的开口部进行封孔,蜂窝基材具有以分割的方式将流入孔格划分为2个的流入孔格分割用隔壁,配置于蜂窝基材的流入孔格内的流出侧封孔部的封孔长度LOUT的平均值比配置于该蜂窝基材的流出孔格内的流入侧封孔部的封孔长度LIN的平均值大。

    蜂窝过滤器
    34.
    发明公开
    蜂窝过滤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897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41737.4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提供一种捕集性能优异、且压力损失降低的蜂窝过滤器。所述蜂窝过滤器具备:柱状的蜂窝结构部(4),其具有以包围从第一端面(11)延伸至第二端面(12)的多个隔室(2)的方式配置的多孔质的间隔壁(1);和封孔部(5),其配设在各隔室(2)的任一开口部,在通过结构解析求出的间隔壁(1)的细孔径分布中,将累积细孔容积达到总细孔容积的10%、50%以及90%的细孔径(μm)分别设为D10、D50以及D90的情况下,下述式(1)~(6)全部满足。3.9μm<D10…(1),10.5μm<D50<16.6μm…(2),D90<38.7μm…(3),(logD90‑logD10)/logD50<0.80…(4),logD90/logD50<1.36…(5),logD50/logD10<1.56…(6)。

    蜂窝过滤器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28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109445.3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捕集性能优异,且压力损失降低。隔壁(1)由包含堇青石作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气孔率为55~65%,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平均细孔径为5~10μm,且在按将横轴设为细孔径(μm)、将纵轴设为log微分孔容(cm3/g)的方式表示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累积孔容的细孔径分布中,包含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第一峰的、与该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1/3值宽度相当的细孔径(横轴)的值为8μm以下。

    蜂窝过滤器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46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0219840.X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对废气中所包含的粒子状物质进行捕集的捕集性能优异,并且,对废气中所包含的有害成分进行净化的净化性能优异。该蜂窝过滤器具备:具有多孔质的隔壁的蜂窝结构体、以及封孔部,蜂窝结构体还具有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以及捕集层,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至少配设于包围流入隔室或流出隔室中的任意一方的隔壁的内表面侧的整面,并且,在隔壁的厚度方向上,仅存在于隔壁的表面侧,捕集层配设于位于配设有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的隔壁的第一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侧,且捕集层至少配置于从流出端面至蜂窝结构体的总长度的50%为止的范围,没有配置于从流入端面至总长度的至少40%为止的范围。

    蜂窝过滤器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280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0086671.4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捕集性能优异,且压力损失降低,此外通过担载废气净化用的催化剂而显示出优异的净化性能。隔壁(1)由包含堇青石作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气孔率为60~68%,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平均细孔径为8~12μm,且在按将横轴设为细孔径(μm)、将纵轴设为log微分孔容(cm3/g)的方式表示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累积孔容的细孔径分布中,包含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第一峰的、与该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1/3值宽度相当的细孔径(横轴)的值为10μm以下。

    蜂窝过滤器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137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086594.2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捕集性能优异,且压力损失降低,此外通过担载废气净化用的催化剂而显示出优异的净化性能。隔壁(1)由包含堇青石作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气孔率为60~68%,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平均细孔径为19~26μm,且在按将横轴设为细孔径(μm)、将纵轴设为log微分孔容(cm3/g)的方式表示通过压汞法测定得到的隔壁(1)的累积孔容的细孔径分布中,包含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第一峰的、与该log微分孔容的最大值的1/3值宽度相当的细孔径(横轴)的值为18μm以下。

    蜂窝过滤器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445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910215938.8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其对废气中所包含的粒子状物质进行捕集的捕集性能优异,并且,对废气中所包含的有害成分进行净化的净化性能优异。该蜂窝过滤器具备:具有多孔质的隔壁(1)的蜂窝结构体(4)、以及封孔部(5),蜂窝结构体(4)还具有仅配设于包围流入隔室(2a)的隔壁(1)的内表面侧的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14),含有铂族元素的催化剂层(14)配设于以流出端面(12)为起点至相对于隔室(2)的总长度为至少40%为止的范围,且没有配设于以流入端面(11)为起点至相对于隔室(2)的总长度为至少30%为止的范围。

    蜂窝过滤器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05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498688.7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过滤器。该蜂窝过滤器具备:柱状的蜂窝结构部(4),其具有配设成包围多个隔室(2)的多孔质的隔壁(1);及封孔部(5),其配设于隔室的任一个开口端部,多个隔室在蜂窝结构部(4)的与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成四角格子状,该截面中的隔室的形状为具有包括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的角部的一部分脱落得到的特定角部(15)的变形四边形,隔室的特定角部(15)包括:第一弯曲部(6)、第二弯曲部(7)及连结部(8),第一弯曲部(6)的曲率半径R1及第二弯曲部(7)的曲率半径R2为40~80μm,第一弯曲部(6)的曲率中心O1与第二弯曲部(7)的曲率中心O2之间的中心间距离T为80~200μ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