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2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81853.4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锚固工程的倒置灌浆方法,它是在锚杆安装过程中,埋设多条伸入钻孔长度不同的注浆管,其后采用多次分级注浆及孔底返浆法,通过多次注浆,克服竖置由下而上注浆过程中的重力问题,确保浆液填充密实度,有效提高锚固工程的灌浆质量。本发明突破了石质文物保护锚固工程传统注浆方法的局限性,可用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锚固注浆,为平顶洞窟顶板开裂岩体锚固工程提供了新的灌浆方法,也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79053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72136.X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C04B28/00 , C04B7/02 , C04B7/36 , C04B2/10 , C04B111/2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砂岩石窟文物加固的新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混合物原料制备:将石灰石、红黏土和石英砂分别粉碎,粉碎均匀后将上述石灰石粉碎物、红黏土粉碎物和石英砂粉碎物分别按照质量比12:3:2、12:4:2、12:5:2、12:6:2、12:7:2混合,进而制得五组不同质量比的石灰石、红黏土和石英砂粉碎混合物,胶凝原料制备:将上述制得的五组粉碎混合物放入1000℃和1100℃两种焙烧温度下的高温炉中焙烧3-4小时,焙烧3-4小时后,自然冷却。本发明通过控制红黏土的含量及焙烧条件,可以使生成物中的水硬组分和气硬组分比例产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胶凝材料,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砂岩石窟的加固保护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90722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06705.1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遗址表面和内部温度场影响的测量方法,通过在遗址内部合理布设若干传感器,并将测试温度数据绘制成温度等值线剖面图,通过与环境数据对比,评估环境对遗址内部温度影响程度。尤其突出赋存环境对遗址本体表面的温度场影响,其测试方法对研究遗址本体表面风化机制、赋存环境的影响机制、遗址本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748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104839.X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G01N2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统夯筑工艺夯筑墙体失水速率测试方法,通过将介电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设置夯筑埋入土体,在完全与夯筑土体接触的基础上,连续测量其介电常数变化,通过与室内校准对应的介电常数进行比较,或通过取样测试质量含水的结果,修正测试质量含水率,得到夯土体实际含水率。本发明简单实用,对遗址本体扰动小,能够连续性监测土体内部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土建筑遗址失水干缩、毛细水上升、降水入渗、水盐运移研究与保护加固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3271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044631.9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10 , C04B2201/20 , C04B2201/50 , E04G23/04 , C04B22/002 , C04B14/043 , C04B14/04 , C04B14/3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烧料礓石改性土夯筑加固土遗址支顶的方法,其步骤是将烧料礓石和土料按照1:25均匀搅拌,得烧料礓石改性土。在夯筑加固土遗址支顶施工中,每层铺垫厚度为10~20cm烧料礓石改性土,选择不同夯锤,成排有序夯实,被修复夯筑砌补块体,其抗压强度提高15%,抗风蚀能力提高5倍以上,改性土夯实区域观感与原土遗址无较大差别,符合文物保护修复传统工艺的基本要求,是传统工艺的科学化得以在古代土建筑工程实践的再现,其为挽救大面积坍塌的古代土建筑遗址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444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10160555.7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E02D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潮湿环境保护考古现场土遗址降排水的方法,在已探明的需要考古发掘区周围边线向外扩1.0m为原状土隔墙;2、隔的周围开挖填砂导水排水沟,形成易于地下水渗流的导水通道;3、填砂导水排水沟配置集水抽水井,4、及时疏排集水井中的水。本发明针对粘性土地区考古现场地下水排水困难的问题,采用了在考古探方周边构筑人工填砂导水排水沟,在填砂排水沟中集水井方法。现场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排除粘性土中的地下水,而且能够隔断毛细水运动,从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治考古探方渗水,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潮湿环境地下水浅藏地区的遗址保护和陈列馆渗水防治。达到控制遗址区周边地下水、防治其渗入考古探坑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444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60555.7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E02D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潮湿环境保护考古现场土遗址降排水的方法,在已探明的需要考古发掘区周围边线向外扩1.0m为原状土隔墙;2、隔的周围开挖填砂导水排水沟,形成易于地下水渗流的导水通道;3、填砂导水排水沟配置集水抽水井,4、及时疏排集水井中的水。本发明针对粘性土地区考古现场地下水排水困难的问题,采用了在考古探方周边构筑人工填砂导水排水沟,在填砂排水沟中集水井方法。现场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排除粘性土中的地下水,而且能够隔断毛细水运动,从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治考古探方渗水,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潮湿环境地下水浅藏地区的遗址保护和陈列馆渗水防治。达到控制遗址区周边地下水、防治其渗入考古探坑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72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97536.8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C04B7/345
Abstract: 用灰白色泥灰岩制作的加固土建筑遗址的胶凝材料,包括制备步骤:将含CaCO385%和白粘土15%的灰白色泥灰岩入粉碎机中粉碎,筛选成粒径为1cm~5cm碎粒泥灰岩;将碎粒泥灰岩在在1000℃~1400℃焙烧炉中焙烧3~4小时,出炉后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得烧碎粒泥灰岩;将烧碎粒泥灰岩在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烧泥灰岩粉;准备好过5目筛的粉土;按照粉土:烧泥灰岩粉为2:1质量比例,入搅拌器内混和均匀,得胶凝材料。它用于修复土建筑遗址,外观、色泽与遗址土接近,解决了土遗址裂隙、坍塌等经加固后的耐久性问题。与遗址本体土有很好的兼容性,夯补土体孔隙率大,透水性好,与遗址土体结合牢固不易剥离,抗风化性能较强、耐冻融性和水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200251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54791.1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林毅 , 郭青林 , 崔建勤 , 李燕飞 , 杨善龙 , 周应庆 , 李志鹏 , 常自奋 , 裴强强 , 韩军强 , 彭嘉选 , 周楠楠 , 王海燕 , 强玉琴 , 董梅 , 邱凡
IPC: C04B28/12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硬性石灰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氧化钙12~70份、氢氧化钙15~80份、碳酸钙10~25份、矿粉1~5份、助剂0.2~0.5份;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矿粉为超细粉料且比表面积为450~500cm2/kg。所述水硬性石灰胶凝材料是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修复加固工程。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岩土质修复材料生产中原材料受限和质量无法调控的瓶颈,不但能满足岩土质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性能要求,而且产品性能稳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完全实现规模化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46170.8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兰州大学 , 敦煌研究院 , 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寺小型洞窟动态换气次数的测定方法及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步骤,S1:测量窟外环境CO2背景浓度:将校准后的CO2监测设备置于窟外,读取10min时的读数作为背景浓度;S2:布设窟内监测点并排空窟内残留CO2气体:打开待测洞窟窟门,在洞窟主室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1.5m高度处布设3个CO2监测点,采用校准后的CO2监测设备进行监测,通过辅助测试装置加速搅拌空气或吸附CO2的方式加速残余CO2气体的排出,待窟内设备读数与窟外一致,关闭并用塑料布密封窟门;通过固定测试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CO2浓度,可以将原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变为常数,仅需要知道测试时长即可计算出换气次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