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28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91196.X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冷媒主路包括相连接的室内换热器、第一控制阀、散热模块、第二控制阀以及室外换热器,所述散热模块用于对发热部件散热,所述冷媒支路包括第三控制阀和储能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散热模块的第一温度和所述散热模块所在环境的第二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中至少一个控制阀运行以降低所述散热模块的凝露风险,和/或,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室外风机运行以降低所述散热模块的凝露风险。本发明旨在降低散热模块的凝露风险,提高热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3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494751.2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系统形成有冷媒流路,空调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于冷媒流路上的喷焓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喷焓压缩机具有回气口以及喷焓口;空调器系统还包括涡流管,涡流管具有进气口、冷端出口以及热端出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支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利用高压气体流经涡流管的冷热效应,与空调器系统的冷热需求相结合,可有效提升空调器系统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条件下的运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493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511431.5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3 , F24F5/00 , F24H4/02 , F25B29/00 , F25B30/06 , F25B41/20 , F25B41/37 , F25B41/31 , F25B49/02 , F24H15/385 , F24H15/3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热水器、空调内机、阀门组件、以及压缩机;热水器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内的水箱换热器;阀门组件与压缩机的冷媒输入端和冷媒输出端、室外换热器、空调内机、以及热水器连接;阀门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内机对应的制冷负荷和热水器对应的制热负荷;根据制冷负荷和制热负荷控制阀门组件的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4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89725.3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第二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并联连通,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切换器用于切换流经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流向;该方法包括: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控制切换器,以调整流经送风单元和/或排风单元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在新风系统内设置压缩机,根据目标运行模式控制切换器,从而切换系统内冷媒流向,调整室内空气温度,实现主动制冷制热。
-
公开(公告)号:CN219756547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1045924.4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系统,其中,空调器系统形成有冷媒流路,空调器系统包括连接于冷媒流路上的喷焓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喷焓压缩机具有回气口以及喷焓口;空调器系统还包括涡流管,涡流管具有进气口、冷端出口以及热端出口,在冷媒流路上且在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形成有进气支路,进气支路连接进气口,冷端出口与回气口连通,热端出口与喷焓口连通;利用高压气体流经涡流管的冷热效应,与空调器系统的冷热需求相结合,可有效提升空调器系统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条件下的运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8511197U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222392708.9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箱组件和热泵系统,其中水箱组件包括内胆、进水管路、换热管组和进水支路。内胆形成有容水空间;进水管路连通容水空间;换热管组缠绕于内胆的外周壁上,换热管组形成有共同并行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出水端连通容水空间;进水支路连通水流通道的进水端和进水管路。本申请提供的水箱组件,一方面换热管组不与容水空间内的水液接触,容水空间内水质更洁净,且内胆在长期使用不易出现水垢,换热管组的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换热管组设置有共同并行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水流通道,进水管路内的水液先流入水流通道提前与制冷剂通道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容水空间内的水温突变。
-
公开(公告)号:CN219103145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2916072.3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后级控制对象、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控制器以及位于室外的压缩机;后级控制对象包括蓄能水箱、空调内机和生活水箱;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经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蓄能水箱的第一端,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连接所述空调内机的第一端,经所述第三四通阀连接所述生活水箱的第一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经所述第四四通阀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吸气口;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和所述第三四通阀的通断,以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219083269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23106224.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PC: F24F1/0063 , F24F1/0083 , F24F1/16 , F24F11/65 , F25B41/20 , F25B41/24 , F25B41/30 , F25B41/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室内换热组件、压缩机;室内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具有回气口、第一排气口以及第二排气口;空调器系统具有再热除湿模式,对应此模式下,在空调器系统内形成有再热循环流路以及制冷除湿循环流路;第二排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回气口依次连接于再热循环流路上;第一排气口、室外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回气口依次连接于制冷除湿循环流路上;在第二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设有分配支路,分配支路上设有调流装置,用以调节自第二排气口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的冷媒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218120240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427170.0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IPC: F25B13/00 , F25B30/02 , F25B41/20 , F25B41/40 , F25B41/00 , F25B47/02 , F25B49/02 , F24F5/00 , F24D15/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泵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模块和蓄热模块。热泵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依次设置在冷媒循环管路上的压缩机、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蓄热模块包括冷媒蓄热管路和依次设置在冷媒蓄热管路上的蓄热器和第二节流装置;冷媒蓄热管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换向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冷媒蓄热管路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本申请提供的热泵系统,一方面热泵系统冷媒循环管路的制冷剂能够流入冷媒蓄热管路内并与蓄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蓄热模块将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避免热泵系统的频繁启停。另一方面蓄热模块还可用于反向除霜,提高了除霜效率,降低了用户侧的水温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218120197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392757.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箱组件和热泵系统,包括内胆、蓄热管组和相变蓄热层。内胆形成有容水空间;蓄热管组形成有共同并行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容水空间;相变蓄热层包覆于所述蓄热管组外。本申请提供的水箱组件一方面,蓄热管组同时设置有共同并行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的水液能够提前在制冷剂通道内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制冷剂通道的换热效率,降低了容水空间内的水温突变。另一方面,通过在蓄热管组外包覆相变蓄热层,制冷剂通道也能够与相变蓄热层进行热交换,储存在相变蓄热层内的能量也能为水流通道内的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