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811756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316036.5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简易动物吸烟装置,包括吸烟室、第一封闭阀门、进烟口、观察玻璃、封闭门、第一连接管、三通器、进烟管、第二封闭阀门、注烟器、吸烟口、第二连接管和吸烟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三通器呈台状,三通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且第二封闭阀门呈咬合式水平卡接固定在三通器的凸起管道部分,对三通器实现更好的控制,封闭门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在吸烟室的前侧面板上,防止在将动物置于吸烟室后不能快捷的将封闭门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221357037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2159899.9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手术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旋转截骨角度定位套件及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同轴且可拆卸式套设在克氏针上的主套管;主套管外壁处设置角度测量尺,该角度测量尺的轴线与所套设的克氏针的轴线同一平面且彼此垂直。本实用新型可在保留传统的三针定位法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股骨旋转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739056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1843172.1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UBE手术用侧方倾斜开口枪式椎板咬骨钳,包括有钳身、盖板,盖板位于钳身上且可沿着钳身前后移动,钳身的前端设有钳头,钳头与盖板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咬口,所述钳头对应咬口的一侧设有第一侧面,所述盖板的前端部对应咬口的一侧设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咬口上表面的相交线,在咬口上表面平面上均相对于沿着钳身宽度方向分布的中垂线呈倾斜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咬骨钳通过倾斜分布的结构设计,方便UBE或其他需侧方倾斜进入器械咬除椎板的手术中对器械操作通道开口旁侧的椎板进行咬骨作业,接触面积大,咬骨安全性和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17338661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0517775.6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膝关节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胫骨后方软组织保护拉钩。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形呈长条板状的引导板,引导板由尾端向首端依序构成可供手持的操作段、用于保护副韧带的中部防护段以及用于伸入胫骨后方的穿行段,该穿行段的下沿凸出中部防护段的下沿从而形成用于保护胫骨后方软组织的下凸部。本实用新型能在实现对副韧带的有效保护功能的同时,还能同步保证对胫骨后方软组织的在线保护目的,从而能有效降低术者的操作门槛,并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高效准确完成提供基础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21549307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0883560.1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植体与骨结合形成体强度检测装置,涉及强度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因骨组织与种植体样本的体积较小,不易固定,导致检测过程中定位种植体时易出现偏差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座,基座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基座对应放置槽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坠落槽;固定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基座靠近放置槽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基座通过滑动槽滑动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安装座,安装座的上端铰接有夹板;基座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有弧形齿条、齿轮及活动杆;达到骨组织与种植体样本在结合强度检测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固定的目的,有利于结合强度检测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215130324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323986.1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胫骨高位截骨术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下肢力线L型定位仪。本实用新型包括压板,压板的上板面构成可供患者躺卧的托撑面;压板处还设置有与下肢力线相重合的参考线,所述参考线为X光显影线,所述参考线的位于患者足部的一端布置使得患者下肢伸直时足部始终竖直朝上的丁字鞋。本实用新型能在手术前及手术中均能准确的实现对下肢力线的测量目的,随之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并同步减少了长时间反复透视对医患的辐射损伤,利于临床应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