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146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28181.8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和BIM的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可视化定位方法。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化BIM模型,AR智能硬件通过固定于电缆沟盖板下部的RFID电子标签及所包含的信息,实现对地下电缆的定位,进一步借助AR智能硬件的定位信息和方位信息等信息,实现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化实时动态AR显示。本发明可同时可运用输变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同时本发明大大地减少了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数量,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且有效解决了输变电工程室内定位卫星定位和RTK方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6023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67728.9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电场架空软导线截面选择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历史典型气象数据,生成设计区域历史典型场景库;步骤2:计算各场景下风电场风力发电机出力,生成设计线路载流量需求;步骤3:计算各场景下导线载流量;步骤4:对导线进行优化选择,计算评价指标、检验约束条件,对不同备选类型导线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最优选择;如存在最优选择,则选定最优导线,如不存在最优选择,则执行步骤5;步骤5:增加备选导线类型或放宽约束条件,并重新执行步骤4。本发明能够根据风机出力特性、地区历史气象数据,根据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风电场内和风电场附近架空导线截面,降低所用导线的截面积,提高电气设计选型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584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39348.7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10/44 , G06V10/46 , G06V10/26 , G06V10/30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20/10 , G06V20/17 , G06V20/64 ,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视图三维重建的输电铁塔局部杆件变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实际服役状况下的输电塔架局部变形杆件图像信息;步骤2:对拍摄的输电塔局部变形杆件图像进行三维点云重建,获取图像深度信息,进而形成三维点云模型;步骤3:对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得到平滑有效的点云数据;步骤4:基于PCL工具进行点云平面拟合,计算杆件的局部变形程度;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以数字化的识别杆件的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4724.1
申请日:2023-06-1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塔智能分类排塔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多个路网开放资源的数据特点,获取相应的多个输电线路路径数据集,对所述输电线路路径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获取相应的预处理数据集;步骤S2、获取相应的电塔数据集,制作用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标签;步骤S3、采用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分类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集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分类处理,获取电塔类型;步骤S4、算法结果可视化,并提供对外使用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095593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811315416.7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福建京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空间测量技术的变电站验收方法,首先导入变电站电气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参数;接着进行变电站电气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实物模型的融合显示: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对变电站电气设备实物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在实物模型适当的位置叠加显示适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实现变电站电气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实物模型的融合显示,其目的是实现真实世界与BIM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人机互动;最后实现交互式地标记变电站电气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关键检查点,标记、计算并显示关键检查点之间的位置信息。本发明能够达到节省大量的人工测量,保证验收质量,提高变电工程验收智能化水平等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687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8255.8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线路模型库的高效存储系统,包括储存中心,模型识别单元、参数提取单元、模型属性提取单元、模型设计单元、数据库选型单元、数据库表设计单元和模型入库单元;储存中心输出端与模型识别单元、参数提取单元、模型属性提取单元、模型设计单元、数据库选型单元、数据库表设计单元和模型入库单元分别连接。本发明系统实现架空线路模型的高效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53559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96612.5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的输电铁塔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以紧固件固定于输电铁塔处,通过传感器采集输电铁塔的杆塔形变核心数据并上传至远程管理机构,同时根据算法和采集数据来评估杆塔的受力情况,并对数据采集频次和数据上传频次进行调整;监测装置上部的光伏发电系统和下部的风力发电系统组合为风光互补供电装置;所述风光互补供电装置对监测装置供电,并根据输电铁塔所在环境的风速、光强变化,在光伏发电工况和风力发电工况之间切换;本发明能聚焦铁塔在施运行期间的运行状态,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908348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1081309.2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杆塔巡查智能爬行机器人,包括爬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监控系统;所述爬行机器人设置有吸附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摄录设备、照明设备;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机械臂及机械足;所述机械臂具有一机械爪,抓持杆塔固定;所述机械足抵接杆塔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平面曲率自由伸缩弹簧以及能够主动收缩的液压杆;所述摄录设备及控制系统均连接所述监控系统,所述摄录设备传输其拍摄的画面至所述监控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送其收集到的数据至所述监控系统。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对杆塔上所有关联设备的近距离巡查。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4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01924.5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山地各位置风速剖面定量描述方法、风速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山地刚体边界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确定风速剖面数据提取点位主导风向及风速序列;根据主动风向与山地选取点位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风速剖面类型及对应的风速剖面目标函数;根据各风速剖面类型将对应的风速序列和风速剖面目标函数进行拟合,得到风速剖面目标函数中的参数,进而确定各风速剖面类型计算式,然后利用风速剖面类型对应的风速剖面类型计算式计算输电铁塔塔身任意处的风载荷;目的就在于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复杂山地地表地形变化对风速沿高度分布的影响,能够准确计算塔身风荷载,进而提高复杂山地条件下铁塔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0816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11175576.1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人值守站的二次屏柜安措布置指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屏柜状态显示LED、灯光控制器、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交换机及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所述屏柜状态显示LED与灯光控制器连接;所述灯光控制器由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的测控IED控制;所述测控IED输出经交换机与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连接。运维许可人员在完成许可流程后,可以在运维站通过安措布置指引系统控制相关二次保护屏柜状态显示LED,使其切换至与工作票安全措施相符的状态,可以对现场工作班布置安措过程进行指导,从而进一步确保安措布置正确性,防止“三误”事件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