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71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95559.9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越限风险的光伏逆变器校正控制方法,采集光伏逆变器时序值和断面值,构建时序预测模型和风险预测模型;基于所述时序预测模型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时序风险预测模型并计算;基于所述计算结果,构建光伏逆变器校正控制算法;基于所述光伏逆变器校正控制算法控制光伏逆变器输出。该方法通过预测未来光伏输出的概率模型,基于时序的预测仿真控制实时的光伏逆变器输出,相比传统电压无功控制,该校正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0025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75936.X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缆隧道无人机巡检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无人机控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测距传感器采集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与电缆隧道内壁之间的斜测距离;以距离序列中最大的斜测距离与最小的斜测距离所对应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以及摄像机的中心视角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为约束,确定无人机的飞行参考平面;求解出无人机在飞行参考平面内的飞行俯仰角;根据飞行参考平面和飞行俯仰角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进行校正,并同时启动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本发明可以定时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进行校正,能够在照度条件较差和信号覆盖较弱的情况下实现无人机沿电缆隧道延伸方向飞行的自适应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002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75936.X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缆隧道无人机巡检自适应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无人机控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测距传感器采集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与电缆隧道内壁之间的斜测距离;以距离序列中最大的斜测距离与最小的斜测距离所对应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以及摄像机的中心视角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为约束,确定无人机的飞行参考平面;求解出无人机在飞行参考平面内的飞行俯仰角;根据飞行参考平面和飞行俯仰角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进行校正,并同时启动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本发明可以定时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进行校正,能够在照度条件较差和信号覆盖较弱的情况下实现无人机沿电缆隧道延伸方向飞行的自适应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04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078252.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H02J3/38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发电集中外送通道容量机会约束优化方法,本发明在进行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容量优化时,分析了风电场群输出功率的整体波动特性对外送输电容量规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输电工程的综合收益和风电场群外送功率的波动合格率以及输电工程受端电网的消纳能力约束,为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容量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集中外送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输电效益、弃电损失、建设成本、电网消纳能力;在规划输电线路容量时考虑了风速与光照强度的不确定行对新能源出力的影响以及受端电网的消纳能力约束,保证了优化结果可信度的同时,提高了输电线路容量规划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187971.2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J3/24 ,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1/10 , G06F113/06
Abstract: 基于EMD与耗散能量的风储联合发电系统阻尼评估方法,其目的是为提高阻尼评估的准确性,该方法步骤包括:采集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对采集到的运行数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风储联合发电系统振荡模态;基于各振荡模态下风机与储能系统耗散能量的总和,计算得到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的集成耗散能量;将耗散能量分解得到衰减分量和振荡分量,衰减分量的系数定义为阻尼贡献因子;根据计算得到的阻尼贡献因子评估风储系统的阻尼特性以及暂态稳定水平。在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背景下,本发明所提供的阻尼评估方法,对风电高渗透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支撑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0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3499.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发电系统中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光伏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采用场景分析法获取出现概率最大的光伏出力预测值和负荷预测值;建立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两阶段优化配置模型;在第一阶段中,以光热电站综合投资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求解得到最优光热电站镜场面积和储热系统最大储热容量;在第二阶段中,以联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最大和电能供需差波动最小作为优化目标,结合获得的光伏出力预测值和负荷预测值及最优镜场面积与最大储热容量、计算得到每个时段最优的储热量;通过本方法可以最大化地平抑电能供需差的波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00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0629722.6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直流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技术领域的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端电网多源协调调峰潜力计算模型。包括:计算直流配套电源调峰潜力;计算多源协调电源调峰潜力;计算深度改造电源调峰潜力;计算负荷侧调峰潜力;累计上述各项调峰潜力后,再计及备用容量,计算系统的上调峰潜力;计算系统的下调峰潜力。本发明为实际运行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提供了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88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843132.0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2J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退役同步发电机组的无功补偿接入点筛选方法,目的是在无功源地点固定的前提下筛选合适的无功补偿接入点,实现退役同步发电机组对系统的无功补偿。以系统节点阻抗为依据,计算节点间电气距离。以电气距离为基础,可构建节点特征矩阵。对节点特征矩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实现节点的有效分区。节点分区可缩小退役同步机组作调相机运行时无功补偿接入点筛选范围;根据退役同步发电机组所处地理位置,确定其运行厂址所在的负荷节点分区为其应补偿分区;计算所补偿分区内节点重要度指标值,依此筛选合适的无功补偿接入点;可快速确定基于退役同步发电机组的无功补偿接入点,充分发挥退役同步发电机组的无功补偿能力,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198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622676.7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光热‑风电联合并网发电协调控制方法,利用光热及其储热装置对风电移峰填谷,并将光热与风电的联合输出作为一个整体供电网调度。所述的光热发电系统包括镜场、集热装置、储热装置、热交换装置及汽轮发电机组。所述协调控制用于对风电出力、光热及其储热进行优化调度。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将光热‑风电联合输出作为一个整体并网,代替风电单独入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风电并网而造成的电网负荷峰谷差拉大问题;二是光热、风电的协调控制以联合输出功率波动最小为优化目标,并在优化过程中考虑了风电、光热及其联合系统的各种等式及不等式约束,使联合输出波动较小,具有类似常规电源的调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315256.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J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限暂态电量的直流电网调压控制系统的调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当直流电网由联网调压转为储能调压模式后,基于暂态稳定判据,分析直流电网模式切换过程中的电量变化;步骤2、判断电量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计算直流电网维持调压过程稳定需要的极限暂态电量大小;步骤3、在超级电容内环电流中引入微分算子,根据调压稳定所需电量计算附加电容电流参考值,通过电容放电,弥补系统电量不足,保障储能调压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