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星载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的含双层微蜂窝遮光罩

    公开(公告)号:CN109709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69009.8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散光抑制遮光罩,具体涉及用于星载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的含双层微蜂窝遮光罩。所述含双层微蜂窝遮光罩包括罩体壁、内蜂窝层、外蜂窝层、罩底固定环和罩顶固定环;所述内蜂窝层以一侧层面为粘接面粘接在罩体壁内表面;所述内蜂窝层的另一侧层面上粘接有所述外蜂窝层,并且所述内蜂窝层上的蜂窝孔与外蜂窝层上的蜂窝孔保持开口交错形式;所述内蜂窝层和外蜂窝层在遮光罩内,并且所述内蜂窝层和外蜂窝层的上下两个边沿分别与所述罩底固定环和罩顶固定环相连。所述含双层微蜂窝遮光罩能够有效阻挡视场外杂散光向光学系统内部的传播,满足星载光学系统高分辨的探测需求。

    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测量装置及高温传热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109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0464714.7

    申请日:2016-06-23

    Abstract: 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测量装置及高温传热实验方法,涉及一种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实验方法,为解决现有微/纳米孔隙材料的实验测量系统不能提供超高温加热、气氛压力不可变、加热模式单一、采集信号单一的问题。本发明能够获得微/纳米孔隙材料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高温耦合传热特性数据,将待测试件固定于密封舱中,抽出密封舱内空气,充入保护性气体,控制供气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抽气装置,使密封舱内气体压力达到预期压力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稳态实验、瞬态实验、阶跃辐照实验和周期性辐照实验四种类型,加热周期调节装置控制隔热板开闭状态,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实验数据。本发明用于微/纳孔隙材料的耦合传热特性的研究。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自由面二次反射聚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09339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1027925.6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60

    Abstract: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自由面二次反射聚光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聚光系统。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传统太阳能碟式聚集系统的吸热腔体的入口面积有限,不能接收全部光斑的能量,会对其进行截取,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系统由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组成;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均是轴对称结构,且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三者同轴;接收器是由吸热器和聚光光伏电池板和法兰组成,聚光光伏电池板安装在法兰的外侧;二次镜的自由曲面的确定方式如下:一、起始和目标点的离散;二、二次镜自由曲面离散点的求解;三、绘制二次镜曲面。本发明应用于太阳能领域中。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自由面二次反射聚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0933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27925.6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60 F24S23/71 F24S20/20 F24S2023/87 H01L31/042

    Abstract: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自由面二次反射聚光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热/电高效转换的聚光系统。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传统太阳能碟式聚集系统的吸热腔体的入口面积有限,不能接收全部光斑的能量,会对其进行截取,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系统由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组成;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均是轴对称结构,且一次镜、二次镜和接收器三者同轴;接收器是由吸热器和聚光光伏电池板和法兰组成,聚光光伏电池板安装在法兰的外侧;二次镜的自由曲面的确定方式如下:一、起始和目标点的离散;二、二次镜自由曲面离散点的求解;三、绘制二次镜曲面。本发明应用于太阳能领域中。

    一种高温太阳能空气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4012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198277.X

    申请日:2014-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高温太阳能空气加热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加热装置。本发明为解决太阳能吸热器的换热效率低,导致太阳能的高温热利用受到限制的问题。三层直径不等的圆筒同轴设置,位于最外层的圆筒的外壁上加工有两个进气孔,三层直径不等的圆筒之间形成两个环形腔室,所述两个环形腔室相互连通,位于最内层的圆筒壁上沿轴向依次加工有三圈通孔;三个内径一致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圆柱形多孔陶瓷吸热芯和三个内径依次渐缩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沿吸热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内嵌在吸热器壳体内,最内层圆筒壁上的三圈通孔与三个内径一致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对应设置,三个内径依次渐缩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由内向外内径依次渐缩设置。本发明用于太阳能空气加热。

    一种多孔材料对流传热与压降的瞬态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5811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27470.8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一种多孔材料对流传热与压降的瞬态测量装置,涉及一种多孔材料对流传热与压降的瞬态测量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气体通过多孔材料时压降和换热效果的瞬态试验数据难以保证分析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气源、气体流量计、加热器、多孔测试段组成;所述的多孔测试段由压差表、绝对压力表、热电偶、导压管和圆形管路组成;在法兰之间且靠近法兰处各设置一个导压管,两个导压管之间再连通一个设置有压差表的导压管,在法兰和导压管之间的管路内设置热电偶,在导压管之间的圆形管路的管壁设置热电偶。本发明优点:本发明组装方便,待测的多孔材料更换方便,可以测量不同气体工质通过不同多孔材料在一定来流温度和速度的传热和压降瞬时数据。

    一种测量管内多孔材料与气流高温换热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4931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95970.3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一种测量管内多孔材料与气流高温换热的实验装置,涉及一种测量管内多孔材料与气流高温换热的实验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无法在高温下测量多孔材料的耦合传热基本参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空气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旁路系统、温压补偿涡轮流量计和测试段组成;所述的空气压缩机与稳压罐相连,调节阀的出口分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连通截止阀,截止阀与旁路系统相连,另一条支路与温压补偿涡轮流量计相连,测试段与出口稳定段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可以完成在高温下测量多孔材料的耦合传热基本参数的操作,并且各系统间协同运行、安全稳定、拆卸组装方便、多孔材料可更换、重复测量性高等特点。

    一种用于高温液体煤油吸收系数测试用的可装配式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2706805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31828.9

    申请日:2012-07-05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温液体煤油吸收系数测试用的可装配式容器,它涉及一种煤油吸收系数测试用的可装配式容器,以解决现有用于煤油吸收系数测试技术不适用于高温液体煤油吸收系数测试用,它包括第一圆柱、第二圆柱、第一支撑密封垫、第二支撑密封垫、金属定位垫、内密封垫、外密封垫、第一透光玻璃板和第二透光玻璃板,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密封垫上设置有第一玻璃板,第二支撑密封垫上设置有与第一透光玻璃板正对设置的第二透光玻璃板,第一透光玻璃板和第二透光玻璃板之间夹装有金属定位垫,第一透光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具有缝隙。本发明用于高温液体煤油吸收系数测试用。

    一种集成相变储能与化学储能的太阳能高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987675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80489.5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相变储能与化学储能的太阳能高温反应器,属于太阳能高温热利用领域。石英玻璃板连接于反应器壳体的左侧开口端,并与反应器壳体构成反应腔,工质入口设置于反应器壳体的左侧,工质出口设置于反应器壳体的右侧,整体式多孔催化剂设置于反应器壳体中,相变储能器安装于反应器壳体的外侧面上,相变储能器壳体设置于相变储能器的外表面上,保温层包裹在相变储能器壳体上。本发明在光照不稳定和阴影时依然能提供反应所需的热能,保持化学反应连续进行;另外,可维持化学反应层多孔结构边缘的温度,增大反应区域的同时,降低径向温度梯度,防止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塌陷;且回收了废气中的部分热量对进气进行了预热。

    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测量装置及高温传热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1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64714.7

    申请日:2016-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G01N25/18

    Abstract: 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测量装置及高温传热实验方法,涉及一种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实验方法,为解决现有微/纳米孔隙材料的实验测量系统不能提供超高温加热、气氛压力不可变、加热模式单一、采集信号单一的问题。本发明能够获得微/纳米孔隙材料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高温耦合传热特性数据,将待测试件固定于密封舱中,抽出密封舱内空气,充入保护性气体,控制供气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抽气装置,使密封舱内气体压力达到预期压力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稳态实验、瞬态实验、阶跃辐照实验和周期性辐照实验四种类型,加热周期调节装置控制隔热板开闭状态,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实验数据。本发明用于微/纳孔隙材料的耦合传热特性的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