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08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9886.6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金属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铜金属的加工方法,包括:对铜金属前驱体进行氧化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对所述金属氧化物前驱体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多孔纤维铜金属;对所述多孔纤维铜金属进行电化学处理,得到所述铜金属。该加工方法可以加工得到表面粗糙度高,比表面积大的铜金属,该加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1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0156952.7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的制备技术,该制备技术包括:对粗化铜箔进行瘤球化处理,以在粗化铜箔的表面形成具有若干个瘤球件的电镀层,得到固化铜箔;对固化铜箔进行针状处理,以在固化铜箔的表面形成粗糙层,得到低轮廓铜箔,其中,粗糙层包括形成于电镀层表面的多个纳米级的针状件,针状件与瘤球件形成瘤球针状结构,针状件为铜结构件。本发明提供的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的制备技术能够在确保粗糙度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使得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具有较高的抗剥离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156952.7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的制备技术,该制备技术包括:对粗化铜箔进行瘤球化处理,以在粗化铜箔的表面形成具有若干个瘤球件的电镀层,得到固化铜箔;对固化铜箔进行针状处理,以在固化铜箔的表面形成粗糙层,得到低轮廓铜箔,其中,粗糙层包括形成于电镀层表面的多个纳米级的针状件,针状件与瘤球件形成瘤球针状结构,针状件为铜结构件。本发明提供的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的制备技术能够在确保粗糙度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使得瘤球针状低轮廓铜箔具有较高的抗剥离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904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345022.3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IPC: H01M4/1395 , H01M4/62 , H01M10/052 , C25D11/34
Abstract: 一种原位成膜保护锂金属负极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锂金属电池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难以形成均匀的保护膜,保护效果不好的问题。原位成膜保护锂金属负极的方法:一、先制备氧化铝前驱体溶胶,氧化铝前驱体溶胶旋涂在导电基片上,在马弗炉中以630~680℃的温度保温,得到负载有过渡固态电解质膜的导电基片;二、在氩气保护条件下将抛光的金属材料置于负载有过渡固态电解质膜的导电基片上,夹固后分别给导电基片和金属材料施加负电压和正电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本发明通过阳极氧化原位膜保护的锂金属全电池的循环寿命由未保护的锂金属全电池的76圈提升到了300圈。经过该原位保护材料修饰后锂金属电极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96641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17142.3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H01M4/02
Abstract: 介电效应影响锂金属表面沉积电流和电势分布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缺乏锂金属保护膜中沉积电流和电势受到介电特性影响的研究。有限元分析方法:一、建立实体二维模型;二、设定二维模型中锂金属、保护膜和电解液的电学参数,对输入的实体二维模型进行网格剖分;三、选用Nernst‑Plank方程研究离子运动规律;四、选择电分析模块模拟电沉积过程;五、选择固体力学和静电模块模拟介电行为;六、模拟电极表面扩散双电层;七、建立空间电荷密度耦合;八、设定电分析场边界条件;九、求解器设置;十、获取介电效应下的锂金属表面电势分布和沉积电流分布。本发明能对锂金属表面锂离子沉积电流和表面电势分布的可视化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49041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45022.3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IPC: H01M4/1395 , H01M4/62 , H01M10/052 , C25D11/34
Abstract: 一种原位成膜保护锂金属负极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锂金属电池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方法难以形成均匀的保护膜,保护效果不好的问题。原位成膜保护锂金属负极的方法:一、先制备氧化铝前驱体溶胶,氧化铝前驱体溶胶旋涂在导电基片上,在马弗炉中以630~680℃的温度保温,得到负载有过渡固态电解质膜的导电基片;二、在氩气保护条件下将抛光的金属材料置于负载有过渡固态电解质膜的导电基片上,夹固后分别给导电基片和金属材料施加负电压和正电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本发明通过阳极氧化原位膜保护的锂金属全电池的循环寿命由未保护的锂金属全电池的76圈提升到了300圈。经过该原位保护材料修饰后锂金属电极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3182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511394.2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效拓展微纳米电极粒子表面积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拓展电极表面积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表面积小的问题。具体操作步骤为:一、配制前驱体溶液;二、搅拌、蒸干、还原和烧结;三、酸洗;四、水洗和干燥。优点: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效拓展微纳米电极粒子表面积的方法,易于操作,方便快捷,制备效率高;二、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相比于现在常用的离子刻蚀技术降低了制备成本;三、本发明处理得到的微纳米电极粒子表面积与原微纳米电极粒子表面积相比提高了1.4倍~1.8倍。本发明可使微纳米电极粒子的表面积得到拓展。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29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389990.8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元素高温扩散的方法制备阳极/电解质半电池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元素高温扩散效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积极利用方法。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采用阻止元素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高温扩散的方法不能完全阻止元素扩散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长期运行后的输出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梯度Ni阳极的制备;二、梯度Ni+富Fe阳极支撑体的制备及烧结;三、阳极支撑体+LSGM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烧结。本发明将SOFC中元素高温扩散的消极影响变为积极的作用,原位合成Ni-Fe合金,实现Fe对Ni的收纳,有效阻断Ni向LSGM电解质扩散,可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82503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6781.2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75 , H01M4/8885 , H01M4/8896 , H01M8/10
Abstract: 一种浸渍法制备双层孔结构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浸渍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在浸渍过程中存在的金属镍纳米颗粒在多孔YSZ支撑体中不均匀分布导致的电化学活性低的技术问题。方法为:一、制备以面粉为造孔剂的YSZ阳极支撑体;二、制备具有双层孔结构和孔隙率的多孔YSZ阳极支撑体;三、制备致密的YSZ电解质膜;四、制备致密YSZ电解质表面阴极;五、浸渍制备双层孔结构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本发明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与使用单一造孔剂的电池性能相比,可大幅提高单体电池的输出性能。本发明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07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93004.3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17 , H01M4/8825
Abstract: 一种在多孔基底内表面高温制备针状金属Ni的方法,它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基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统Ni基阳极高温应用时易烧结,长期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配制镍金属盐前驱体溶液,二、制备多孔基底骨架,三、浸渍过程,四、冷冻干燥,五、多次浸渍-冷冻干燥,六、针状NiO的制备,七、针状金属Ni的制备,即完成在多孔基底内表面高温制备针状金属Ni的过程。本发明的方法易于操作、方便快捷、制备效率高,制备得到多孔基底中的金属Ni具有独特的针状结构,不易烧结,利于浸渍电极和电池长期高温工作稳定性的提升。本发明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