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钢棍抗拉防结构连续倒塌的体外钢绞线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2756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091836.1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林峰 张逢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钢棍抗拉防结构连续倒塌的体外抗力可调钢绞线网装置,是由若干个连接单元纵横交错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段连接线和连接装置,所述两段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形成连接单元。所述连接线为钢绞线(4),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盒(5),所述连接盒(5)内部设置有多个锚具、高强度钢块(7)、两个一级钢棍、两个二级钢棍、两个三级钢棍。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具有效率高、经济性好和不影响建筑美观的优点。

    超大型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缩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4101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71036.3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顾祥林 李毅 林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大型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缩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根据冷却塔缩尺模型的空间尺寸,使用电热丝对缩尺模型的硬质塑料泡沫模板逐层切割,采用不同型号的铁丝焊接好支柱骨架,安装好每层的内模板后,焊接塔筒内的子午向、环向铁丝网,然后逐次安装外模板并浇筑筒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作的冷却塔缩尺模型,其模型在水平面内半径、厚度可随着模型高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且试验模型的外表光滑、连续,其几何尺寸尤其是冷却塔筒体的厚度可达到毫米级的控制精度。该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所需材料在市场上容易购买等优点。

    试件受扭试验系统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03902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054344.X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林峰 顾祥林 崔玮

    Abstract: 一种试件受扭试验系统,其包括试验加载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试验加载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加载装置。试件置于支撑装置上方,且在试件两端设置加载装置对其加压试验。该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弧形支座,弧形支座固定于底座上支撑试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下两部分,上下部分对应位置开有浅槽放置滚珠,可实现试件支座的无摩擦自由转动。该加载装置对称设置于试件两端,加载装置两侧各设有千斤顶及作为反力端的千斤顶上顶梁。本发明的试件两端千斤顶对角加载,可实现单调扭矩。若4个千斤顶组合时,对角的2个为一组,每组交替进行加载-卸载-加载,如此反复,可实现反复扭矩,且避免了设置固定端而可能出现的固定端节点先破坏的不足。

    试件受扭试验系统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03902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910054344.X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林峰 顾祥林 崔玮

    Abstract: 一种试件受扭试验系统,其包括试验加载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试验加载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加载装置。试件置于支撑装置上方,且在试件两端设置加载装置对其加压试验。该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弧形支座,弧形支座固定于底座上支撑试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下两部分,上下部分对应位置开有浅槽放置滚珠,可实现试件支座的无摩擦自由转动。该加载装置对称设置于试件两端,加载装置两侧各设有千斤顶及作为反力端的千斤顶上顶梁。本发明的试件两端千斤顶对角加载,可实现单调扭矩。若4个千斤顶组合时,对角的2个为一组,每组交替进行加载-卸载-加载,如此反复,可实现反复扭矩,且避免了设置固定端而可能出现的固定端节点先破坏的不足。

    面向大型冷却塔的减振水池数据计算获取和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06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08838.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李俊江 徐哲 林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大型冷却塔的减振水池数据计算获取和建造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冷却塔模型;步骤S2,根据冷却塔模型计算得到模拟数据;步骤S3,根据模拟数据通过软件模拟得到最佳半径;步骤S4,根据核电厂减振需求,设置预测水池深度;步骤S5,根据预测水池深度和最佳半径构建减振水池模型;步骤S6,根据减振水池模型计算得到减振效果;步骤S7,判定减振效果是否满足核电厂减振需求,若是,则将预测水池深度作为最佳深度,若否,则增大预测水池深度,并回到步骤S5。总之,本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倒塌瓦砾分布范围并建造成本较低、维护简单、施工便捷且减振效果较好的减振措施。

    一种提升框架结构性能以防御地震与连续倒塌的起波钢板

    公开(公告)号:CN116254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096089.7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框架结构性能以防御地震与连续倒塌的起波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钢板、凸起部钢板以及第二平直段钢板,凸起部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段钢板、第二凸起段钢板以及第三凸起段钢板,第一凸起段钢板与第一平直段钢板连接,第三凸起段钢板与第二平直段钢板连接,第一凸起段钢板、第二凸起段钢板以及第三凸起段钢板形成起波构造。在本发明中,因为第一凸起段钢板、第二凸起段钢板以及第三凸起段钢板能够形成起波构造,所以起波钢板应用于完成抗震设计后的钢框架或RC框架结构后,能够实现在不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前提下有效提升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目的,从而实现框架结构性能提升以综合防御地震与连续倒塌。

    一种基于颤振精密探测估计的遥感图像复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251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547794.X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颤振精密探测估计的遥感图像复原方法,包括:获取多光谱遥感图像和传感器参数,采用密集匹配算法得到视差,在垂轨方向上直接从视差中分离出颤振,在沿轨方向上先将视差转换为相对残差,后从相对残差中分离出颤振;将颤振信息转换为点扩散函数,利用传感器的级数和积分时间对多光谱遥感图像中每行图像进行点扩散函数估计;根据点扩散函数采用最优窗RL算法对图像进行复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使得复原后影像的辐射质量和几何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局部细节更加清晰,纠正了几何偏移等优点。

    一种遥感影像的颤振变化仿真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7032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48757.4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感影像的颤振变化仿真方法和系统,输入一幅正射影像将其作为参考影像,并基于动态成像的数字仿真模型,生成两幅具有固定成像时间间隔的仿真影像;对两幅仿真影像进行图像配准,计算两幅仿真影像间的视差值;根据视差值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公式,求取颤振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公式的参数,获取颤振的幅值与频率,用于描述遥感影像的颤振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分析如TDI CCD积分级数以及图像配准中匹配窗口大小对颤振幅值和探测频率的影响,给基于遥感影像的颤振探测提供有益参考。

    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直剪承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8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29145.0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林峰 郭俊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直剪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将钢板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固直剪面部位的表面以提高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直剪承载力,所述钢板的截面积根据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直剪承载力和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构件需达到的直剪承载力来确定,并根据所述钢板的截面积和所述直剪面的长度确定所述钢板的厚度。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根据待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各物理参数以及需要达到的加固效果,精确的定量确定用于加固的钢板的用量,加固效果高效,方法简单明了易于使用。

    一种减弱大型构筑物倒塌引起地面振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594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84986.2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弱大型构筑物倒塌引起地面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确定构筑物倒塌后瓦砾堆积的地面范围;Ⅱ)提供减振垫层,设计选定该些减振垫层的初步物理参数,利用所述瓦砾堆积中的碎片和瓦砾得到所述减振垫层的压缩高度,再将所述减振垫层的所述初步物理参数与所述压缩后高度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所述减振垫层的最佳参数;Ⅲ)将最终物理参数确定的所述减振垫层布置在所述瓦砾堆积的地面范围内。本发明利用减振垫层所具有的耗能强、压缩后回弹几乎可忽略、耐久性好、维护费用少等优点,在冲击力作用下,减振垫层可产生多道“褶皱”,从而有效减弱大型构筑物倒塌引起地面的振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