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078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85207.9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碳层包覆的氧化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储能应用,是首先通过溶剂热合成氧化钴纳米片前驱体,然后在氧化钴纳米片前驱体表面附载同时作为氮源和碳源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层,最后在氩气氛围保护下进行高温煅烧,充分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原位碳化和分解,即可获得氮掺杂碳层包覆的氧化钴纳米片。本发明的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过程易于控制,可以批量化生产;且本发明所制备的氮掺杂碳层包覆的氧化钴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优异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7540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47619.3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蓬松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将硅纳米颗粒、聚丙烯酸和山梨醇分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使硅纳米颗粒包覆上由聚丙烯酸和山梨醇混合物组成的聚合物,再将其置于一定温度惰性气氛下使聚丙烯酸和山梨醇酯化成键。酯化后的聚合物具有不溶于水或乙醇等溶剂的特性并且残碳率低(10.7wt%)。将其分散于合适的溶剂中可以十分方便的继续包覆一层高残碳率的有机物,从而在硅纳米颗粒表面再包覆上一层聚合物。最后在对其碳化过程中,内层聚合物分解产气从而使得外层聚合物形成蓬松结构的碳。蓬松的碳壳有利于缓解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5488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923707.X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3C1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Ox电致变色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NiOx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由平均粒径40nm的NiOx颗粒组成的多孔结构,通过制备一种NiOx纳米颗粒,并将NiOx纳米颗粒制备成一种可用于微电子打印刮涂系统的电致变色浆料,通过微电子打印机将材料均匀刮涂在掺氟氧化锡导电玻璃上,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电致变色NiOx薄膜。所述材料具有在碳酸丙烯酯/高氯酸锂(PC/LiClO4)中变色的能力,拥有较高的褪色态透过率(78.3%)和较低的着色态透过率(24.1%),其对比度超过了54%,可以在不同电压下实现黑色和淡黄色的可逆转变,可用于智能窗户和静态显示领域,以及为实现氧化镍在PC/LiClO4溶液中与氧化钨形成互补器件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409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10407031.1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3C17/245 , G02F1/1524 , G02F1/15 , G02F1/1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变色薄膜领域。本发明中,所述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材料包括FTO导电玻璃基底层和氧化钨层,O原子比例从所述FTO导电玻璃基底层的表面到氧化钨层的表面呈逐渐增加趋势;所述氧化钨层中的O原子集中分布在氧化钨颗粒的表面,所述氧化钨颗粒内部集中存在大量氧缺陷,所述氧化钨颗粒具有斜方相结构。本发明稳定的晶态结构、均匀的晶粒尺寸以及独特的梯度成分分布和氧缺陷分布提升了电致变色薄膜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55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60831.1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掺杂Y2O3增强CuCrZr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机械合金化;步骤二:第二相粒子Y2O3的掺入;步骤三:放电等离子烧结;步骤四:均匀化退火。本发明通过球磨的方法将Cu、Cr、Zr三种粉末达到原子级别的结合,保证了组织的均匀性,避免了熔炼过程中产生气孔、疏松缩孔等缺陷。通过湿化学法将第二相粒子Y2O3引入到CuCrZr粉体中,可以达到使其弥散分布的状态。在保证导电率维持在84.3~74.9%IACS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强硬度,随着Y2O3含量的提高,硬度和强度分别提高到185.2~272.3HV0.1和378.3~460.6MPa,减少材料磨损率,延长铜合金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94202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352666.6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金属氧化物量子点组装超薄多孔纳米片的通用方法,其是:以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粉末作为前驱体,通过超低温冷冻脆化预处理和超声剥离破碎处理,获得金属氧化物量子点的分散液;然后将金属氧化物量子点的分散液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均匀后进行水热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最后将复合水凝胶冷冻干燥并进行空气气氛退火处理,即制得金属氧化物超薄多孔纳米片。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无需复杂的化学修饰改性处理,即可批量制备纯相或多种混合成分的量子点并组装得到超薄多孔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片。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25474.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涉及光电催化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N异质结ZnO@CuO/Cu2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两电极体系阳极氧化法在高纯铜材表面生长垂直于基底密集排列的针、片状CuO/Cu2O纳米阵列,然后采用电沉积法,以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混合水溶液为电解液,在纳米阵列上原位生长ZnO颗粒,获得ZnO@CuO/Cu2O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根据本发明提供的P/N异质结ZnO@CuO/Cu2O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大面积制备,在光电催化和有机物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8670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39900.7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型TrAdaBoost的迁移学习室内定位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采集指纹数据库的原始场景作为源域,将新场景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场景定义为目标域;2、利用One‑Hot算法对消除线性变换后的CSI幅度数据进行编码;3、利用One‑vs‑Rest算法对处理后的幅度数据进行交叉匹配;4、利用TrAdaBoost算法调整源域和目标域数据的权值,训练出最终的多分类器,并结合两个场景的指纹特征构建新的指纹图库,用于目标域的定位;5、最后,通过置信回归估计测试点的位置。本发明能以较低的成本更新场景发生变化的指纹库或建立新场景的指纹库,在保证较高定位精度的前提下降低算法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8517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1422375.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iC纳米片的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应用,其是将通过超低温浸渍处理结合超声辅助液相剥离工艺制备的SiC纳米片,通过水热合成工艺负载在三维rGO气凝胶上,从而获得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复合气凝胶。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设备要求低、操作方便,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1219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508088.0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维MOF@ZIF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不同MOF材料分散于乙醇水混合溶液,形成均匀悬浮液C;(2)将2‑甲基咪唑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形成溶液D;(3)将悬浮液C置于水浴中预热到反应温度,倒入溶液D,恒温搅拌,在此过程中将发生不同晶体结构MOF间的转化,将产物离心分离,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最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MOF@ZIF核壳结构粉体。这种一维核壳结构MOF@ZIF核壳结构在高温碳化、酸洗后形貌可以得到保留,获得的多孔碳@氮掺杂多孔碳,由于其独特的核壳结构和原位氮原子掺杂,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能性能。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过程易于控制与观察,成功实现了MOFs材料间的转化和形貌调控,制备的MOF@ZIF核壳结构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电化学能源存储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