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70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811609323.5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其中,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包括OpenSees数值子结构模块、MATLAB计算模块、ARM嵌入式控制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作动器加载系统和试验子结构模块。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将OpenSees、MATLAB和ARM嵌入式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OpenSees与MATLAB之间的实时双向通信和MATLAB与ARM嵌入式控制器之间的实时双向通信的功能,解决了整体结构中OpenSees数值子结构模块数值仿真试验与试验子结构模块实物试验协同工作的问题,可实现减震结构的混合动力模拟地震试验。本发明还具有试验系统占地面积小、成本低、试验精度高、试验程序易于移植、试验系统易于控制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1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53090.6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B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曲面金属材料的腐蚀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向样品表面发出太赫兹波,根据获得的反射回波时间确定飞行时间;基于得到的飞行时间,结合太赫兹波的波速、太赫兹波入射时的折射角以及腐蚀层的折射率,得到设定测点的曲面金属材料的腐蚀层厚度,根据得到的多个测点的数据,确定最终的腐蚀层信息。基于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信号,利用太赫兹波在非极性材料(腐蚀层和涂层)发生反射和透射、在金属材料只发生反射的特性,结合飞行时间和材料折射率等因素,实现曲面金属材料腐蚀层厚度的无损、快速且定量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22008.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变温环境的差分反射检测方法,基于光源(1)出射光分光所获彼此波长相同、强度相同的第一分光与第二分光,以温度可控环境下的第一基底(4)为依据,切换控制第一分光与第二分光依次经第一基底(4)反射、以及样品室(3)内第二基底(5)表面所设二维待测样品反射,并通过分别所获第一检测光反射光强信息、第二检测光反射光强信息之间的差分运算,依据二维待测样品所对应标准品的吸收特征光谱,实现对二维待测样品的结构特征检测;设计方法具有抗温度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的优点;并进一步设计实现该方法的装置,通过模块化光路布局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待测样品结构特征检测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0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96394.5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F16F15/027 , E04B1/98 , E04H9/02 ,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减震一体化装置及物联系统,在应用磁流变减震装置针对其所对接减震对象实现减震的同时,引入位移检测模块、加速度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力检测模块进行实时信号检测,获得反馈交互式设计,及时侦测到装置故障,保障装置实际应用的稳定性;同时设计基于此装置的物联系统,能够实现多线程双向通信,实现对多个磁流变减震一体化装置的监控,在实现物联网的同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性,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2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3283.3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东瑞减震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子结构混合试验方法,采用全新设计思路,通过回声状态网络在线预测获得结构体的预测恢复力,并将预测恢复力反馈给数值积分程序进行求解,获得结构体在下一时刻的预测位移,然后以此作为控制目标,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对作动器进行控制,实现结构体的位移,检测获得结构体在下一时刻的实际位移,以及结构体试验子结构在下一时刻的实际恢复力,最后以此为依据实现下一轮的预测;如此整体方案设计,解决了子结构混合试验中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预测精度问题、以及子结构位移控制的时滞问题,从而实现具有高性价比、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的混合试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513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74852.0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泵浦零阈值近红外激光器及其制造方法,由下至上依次堆叠设置的介质基板(1)、氧化铟锡分布反馈光栅层(2)、电子传输层(3)、碲化汞量子点层(4)、空穴传输层(5)、正电极层(6);基于外接电源取电、以及碲化汞量子点层(4)由各富含表面态的碲化汞量子点组成,由电子传输层(3)与空穴传输层(5)向碲化汞量子点层(4)注入的电子与空穴、会快速从碲化汞量子点的带边态弛豫到能量更低的表面态,即碲化汞量子点存在较强的表面态发射跃迁,激发碲化汞量子点、由表面态发射实现零阈值的近红外光增益,进而由氧化铟锡分布反馈光栅层(2)提供光反馈,高效获得电泵浦、零阈值、高发射强度的近红外激光。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78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7263.2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微小振动的旋转剪切式磁流变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装置包括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主壳体,其设有两个隔腔,分别是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齿轮传动放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腔中;齿条,其至少一端外露在所述主壳体外部,齿条上穿设于主壳体内所述第一隔腔中的部分与齿轮传动放大机构中的输入齿轮啮合,齿轮传动放大机构中输出齿轮的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二隔腔中与位于第二隔腔中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振阻尼器连接。该装置解决了传统磁流变液减震装置的漏液问题;齿轮传动放大机构同时实现了对微小振动的放大和平动向转动的转换,有效提高减震装置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283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524165.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永磁铁的磁流变阻尼减振装置及其减振方法,包括隔磁套壳,所述隔磁套壳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柱形腔和第二柱形腔;连接法兰,其下端通过一竖杆与一横杆刚性连接,所述横杆的上端面上位于所述竖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活塞杆,横杆的下端面连接一竖向布置的阻尼减振柱,所述阻尼减振柱能够伸入所述第二柱形腔中;隔磁套壳上临近所述第二柱形腔的两侧设置对称布置的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中布置极性相对的两个永磁铁;隔磁环,套接固定在所述阻尼减振柱的上端,所述隔磁环的导磁率大于所述隔磁套壳的导磁率。本发明通过隔磁材料和机械结构的有效结合,实现磁流变阻尼器的低能耗,低产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134144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26196.3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含硫化镉/硫化锌核壳量子点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利用富含表面态的硫化镉/硫化锌核壳量子点(4‑2)的表面态发射,可实现超低阈值的光增益,其中,应用硫化锌壳(4‑2‑2)将硫化镉量子点(4‑2‑1)的表面态与外部环境隔离,可提高表面态的稳定性;同时将内含硫化镉/硫化锌核壳量子点的主二氧化硅层(4)“夹”在两片高反镜之间,最终可获得超低阈值、高稳定性和高品质因子的垂直腔面发射量子点激光器,能够有效提高所设计激光器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设计了针对此激光器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所设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制作的工艺标准,保证激光器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