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32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344540.1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质量分析精度的简化插值算法,将三样条插值算法应用于智能化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采样数据的扩充中,针对三样条插值算法计算速度慢,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基于采样特征,对三样条插值算法进行简化,包括通过用等间隔特征精简计算过程、减少计算参数;通过增加虚拟采样点满足三样条插值中周期性要求,简化边界条件计算过程;通过简化样条方程为三对角线性方程,用追赶法求解方程组,减少计算步骤。本发明既可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电能质量分析精度,又可以避免传统三样条插值计算复杂,求取时间长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610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373322.X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变更管理方法,建立变电站基础信息库,识别出SCD文件所包含的全部二次设备信息,并在二次设备列表中展示,导入各二次设备对应的配置文件信息,创建配置文件变更任务,审核配置文件变更任务,确认配置文件变更任务并执行,执行配置文件变更任务,并可视化配置文件变更任务执行流程,选择二次设备的配置文件变更任务进行回溯,更新站点信息库的站点信息,更新二次设备的配置文件信息。本发明实现配置文件变更过程的规范化和可视化,提高了安全性与稳定性,加强了对二次设备配置文件变更的管控。能实现各阶段配置文件的自动校验,大大提升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1717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010547.1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硬压板状态监控系统、方法及装置,该系统包括变电站、开入量采集装置以及与变电站连接的多个控制器,每一控制器对应控制多个硬压板;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遥控指令,控制对应多个硬压板的投退,并采集对应控制的各个硬压板的第一状态信息上传给上位机;所述开入量采集装置的一端连接上位机,另一端分别连接各个硬压板,用于采集各个硬压板的第二状态信息并发送至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根据每一硬压板的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获得各个硬压板的投退状态。本发明实现了硬压板投退状态的双确认,提高了变电站硬压板状态监控的准确性,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176099.2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策略可视化验证方法及平台,该平台包括数据导入模块、可视化编辑模块、动态验证模块、统计分析模块、数据库模块、模块管理器、数据交互接口、人机交互模块。本发明可实现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策略的可视化验证,经过策略原始信息解析、策略逻辑和系统结构的可视化构建,使得策略验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直观可视;同时,通过生成完备的测试用例,使得策略验证更加高效可靠,可在多种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生产场景实际应用中发挥辅助决策或现场验证作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策略验证,有效辅助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策略实用,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安全运行提供直观高效的验证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6499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466564.2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显明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3M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交流模数转换响应的采样值信号时域特性检测方法,其基于交流模拟量信号与通信物理层交流采样值数字信号及其信息的实时响应特性并结合时间同步信号参量,检测交流模数转换设备的秒时域交流采样的采样值信号响应时刻正确性、稳定性。本发明根据交流模数转换设备的时间同步信号输入状态、交流信号输入与通信物理层交流采样值数字信号及其信息输出,采用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同步频率信号参量,通过测算交流模数转换设备在时间同步工作模式及其切换至时间失步工作模式的交流采样值信号时域响应特性,可用于评估交流模数转换设备的交流采样时刻正确性和交流采样频率稳定性,符合量值传递的原则、具有物理可展示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57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08388.1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压板、硬压板遥控系统及方法,其中,硬压板包括电机、压板连片、压板座、保护屏面、复位弹簧、丝杆、支架和伸缩锁止机构。本发明通过硬压板各部件之间的传动配合,将电机的旋转动作转换为压板连片的推出、旋转90度、拉回等动作,以实现硬压板的投退切换。压板连片旋转90度打开,继续旋转90度闭合,控制过程简单,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安全可靠。并且,该硬压板的投退可手动控制,避免控制器硬件故障时无法控制硬压板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压板遥控及方法,可实现硬压板的远程遥控,避免工作人员到现场遥控,节省人力,便于硬压板的监视和校核。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22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00843.2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调相机影响的直流闭锁送端电网过电压阶段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直流控制保护信息,判断电网故障为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或直流系统故障,若是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则执行步骤二,若是直流系统故障则执行步骤三;步骤二、根据安稳装置机时间确定安稳装置是否切机,并确定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导致直流闭锁后安稳装置切机前过电压计算模型和切机后过电压计算模型;步骤三、根据安稳装置切机时间确定安稳装置是否切机,并确定直流系统故障导致直流闭锁后安稳装置切机前过电压计算模型和切机后过电压计算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对直流闭锁工况下送端过电压的理论分析,对送端电网结构优化和运行方式调整提供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7627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0730259.X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拓扑关联的组态式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及方法。所述的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测试控制台和测试工作台两部分。测试控制台用来完成外部信息交互、应用数据管理、信息分析处理、测试组态配置、测试过程控制和测试综合管理,测试工作台用来接收测试控制台的信号命令,向检测对象提供可识别的测试激励信号。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继电保护装置及其系统的准确度、主要功能及投入电网运行进行自动化的测试与管理,并能够根据预定的评价规则生成测试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50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91595.X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测试项目信息;对所述测试项目信息按采样种类进行分类,并按照分类结果将测试项目信息发送给各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块;根据测试项目信息生成设定采样率的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据所述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获取所述待测二次设备的采样数据信息。本发明提出了继电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等的检测技术方案,对二次设备进行现场还原检测,能够准确评估二次设备的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7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26620.6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HSR标准传输协议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至少两个与所述测试平台连接测试子平台,测试平台用于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每个控制信号均带有IP地址信息,测试平台将每个控制信号传递给与该控制信号所带有的IP地址相对应的测试子平台;每个获得控制信号的测试子平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个测试信号,并向与其连接的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信号,测试与其连接的待测试设备,并将测试的结果传递给测试平台。本发明的支持HSR标准传输协议的测试系统,通过采用给不同测试子平台定义不同ID,进行分相控制,从而实现了多台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测试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