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84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02921.8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低压直流领域的直流插座,包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绝缘壳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导电夹头、操作机构和开关;所述导电夹头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夹头连接;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操作机构上;所述操作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的闭合状态;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电夹头相对应的绝缘插孔;所述插头穿过所述绝缘插孔与所述导电夹头连接。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压直流领域的直流插座,可以方便接入直流家用电器设备,在拔出前可靠熄灭直流电弧,保证用户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070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95698.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四端口电能路由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包括一个模块化多电平单元、两个有源全桥单元、一个双向BUCK/BOOST单元、一个四绕组高频变压器串联移相电感网络单元;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单元通过所述四绕组高频变压器串联移相电感网络单元分别与所述双向BUCK/BOOST单元以及两个有源全桥单元连接;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单元,用于采用循环移相调制策略降低中压侧高频链的电压变化率。本发明采用双向BUCK/BOOST单元可外接储能单元,保证直流微电网的母线电压稳定和连续运行,而且还在模块化多电平单元采用循环移相调制策略降低中压侧高频链的电压变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99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626435.2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点型多端口电力集能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高压直流母线、两个电压源型换流器、双向DC/DC变换器、boost变换器和buck变换器;所述两个电压源型换流器的直流侧与所述高压直流母线并联,所述两个电压源型换流器的交流侧与电网或交流负荷连接;本发明通过各换流器和各变换器对分布式电源、储能及柔性负荷并网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柔性负荷的潮流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分布式电源、储能及柔性负荷控制管理的效率,同时,使分布式电源、储能及柔性负荷可以即插即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7197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45867.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R13/66 , H01R13/70 , H01R13/717 , H01H3/02 , H01H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直接插拔的无弧直流插头和直流插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插头和插座系统插拔时产生电弧,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所述系统由直流插头和直流插座组成,所述直流插座包括:插座触点、弹簧机构、联动开关、限流电阻和氢气接触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流负载在插入和离开直流电源时的拉弧问题,降低电器设备发生火灾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19411.9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路由器及其保护方法,能量路由器包括AC/DC整流器、高压直流母线、直流变压器、低压直流母线、低压直流馈线、DC/AC逆变器和控制器;高压直流母线上设有高压直流母线开关,低压直流母线上设有低压直流母线开关,低压直流馈线上设有低压直流馈线开关;AC/DC整流器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直流变压器连接,直流变压器通过低压直流母线和低压直流馈线与DC/AC逆变器和外部接口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和相应的开关能够确定故障类型,实现故障定位,并进行故障保护,能够实现配电网之间电能的转换和交直流电网的融合,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另外,本发明能够及时把故障母线/馈线切断且实现故障隔离,防止故障的扩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43433.4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系统量测终端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计及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容量确定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重要性权重;将所述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重要性权重代入预先构建的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模型并求解,得到优化结果;将所述优化结果作为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方案;其中,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故障区段上游的二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上游的三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下游的二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下游的三遥终端配置系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能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使得经济成本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011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47515.2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姚 , 段青 , 沙广林 , 盛万兴 , 史常凯 , 段祥骏 , 吴云召 , 刘璐 , 丛炘玮 , 马春艳 , 李佳 , 高健 , 赵彩虹 , 王昊晴 , 刘宁 , 蔺海丽 , 冯德志 , 李运硕 , 王素敏 , 赵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从智能设备终端注册信息的自描述序列中提取通信协议特征;基于智能设备终端通信协议特征与预先构建的协议特征库进行协议特征匹配,识别出智能设备终端;该方法和系统通过协议特征匹配可实现接入智能设备终端的自动识别,简化各种不同类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的接入配置,提高设备的接入识别效率,减少配电智能设备终端接入和调试的工作量;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从而为更好地实现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即插即用的注册机制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3274.8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昊晴 , 刘宁 , 沙广林 , 赵彩虹 , 吴云召 , 丛炘玮 , 段青 , 梁英 , 史常凯 , 马春艳 , 张姚 , 刘璐 , 高健 , 蔺海丽 , 卜强生 , 吕朋蓬 , 罗飞 , 郭野 , 高磊 , 崔一嘉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配电网馈线终端信息校正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S101采用矩阵算法,基于馈线终端的告警信息确定初始故障区段;步骤S102基于定位结果判据确定初始故障区段是否正确,若是,则将初始故障区段作为最终故障区段,否则,对馈线终端的告警信息进行修正后返回所述步骤S10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新增设备即可对馈线终端畸变信号进行修正,提高了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39110.6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域能源信息物理融合的电力调度方法及装置,包括:对能源互联网中区域进行联盟划分,得到能源互联网的多域能源调度联盟;在多域能源调度联盟中对能源需求侧区域和能源供应侧区域进行能量调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灵活配电网中多种形式能量的协调管理、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23059.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姚 , 段青 , 沙广林 , 盛万兴 , 史常凯 , 段祥骏 , 吴云召 , 马春艳 , 刘璐 , 李佳 , 高健 , 张伟超 , 赵彩虹 , 王昊晴 , 刘宁 , 蔺海丽 , 冯德志 , 李运硕 , 董增波 , 贾伯岩 , 李秉宇 , 杜旭浩 , 郭小凡
Abstract: 一种系留气球通信系统的防雷装置,包括:防雷网、屏蔽层、防护电路;所述防雷网包裹所述系留气球;所述屏蔽层安装在系留气球的所述通信模块和通信线的外部,且与所述防雷网连接;所述防护电路连接在所述通信模块内部,用于对雷电造成的共模和差模干扰进行防护;本发明针对系留气球中通信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布置于系留气球外的防雷网、屏蔽层以及设置于通信模块内部的防护电路对通信模块和通信线进行全方位的防雷击处理,有效降低雷电发生过程中对系留气球通信模块造成的损坏以及辐射和传导干扰,确保通信模块在发生雷击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