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度计节点及湿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13776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37307.2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度计节点及湿度检测方法,属于气象无线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电压式传感调理电路、电容式传感调理电路、数字式传感电路、无线处理器、液晶显示模块、USB转串口电路以及键盘,其中电压式传感调理电路、电容式传感调理电路、数字式传感电路的输出分别连接无线处理器,经数据融合处理后取得湿度检测结果,并送液晶显示模块、USB转串口电路输出。本发明采用多个传感器来测量湿度,提高了湿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支持ZigBee技术的CC2530无线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形成湿度传感器节点,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他气象传感器节点组网,具有无需通信连线、组网方便、高精度等特点。

    一种眼标控制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85699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1030669.1

    申请日:2021-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标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头部视频;根据头部视频信息实时提取脸部及眼球坐标信息和脸部动作信息;根据脸部及眼球坐标信息计算出显示屏的眼标指针显示位置,其中利用脸部坐标确定头部的上下及左右的位置移动,用于眼标指针的粗定位,眼球坐标用于眼标位置的定位微调。根据脸部动作信息确定眼标的左击、双击及右击,以及是否进行眼标初始位置及灵敏度校准。优点:仅利用头部及眼球定位,相对鼠标的秒级定位时间可提高控制速度,能够胜任基本的鼠标功能而无须手控,有发展潜力。

    一种超低湿露点仪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52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811062483.2

    申请日:2018-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低湿露点仪及其温度控制方法,属于气象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主控模块、制冷模块、测温模块、光学模块,主控模块与其他各模块相连,主控模块包括stm32微控制器、功率桥堆、通信电路,制冷模块由四级半导体制冷片堆叠而成四级制冷堆,测温模块由高精度温度计构成,光学模块由激光器、光洁镜面、透镜、光电传感器组成,光学模块的光洁镜面放置于冷模块的四级制冷堆上,四级制冷堆放置于散热装置上。通过控制光强达到控温的效果,将反射光强输入动态PID控制器中,根据PID输出量改变占空比来控制四级制冷模块的制冷。具有可有效加快系统制冷速度、大大缩短露点温度测量时间、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测量精度、扩大露点仪测量范围等优点。

    一种视频与光学检测融合的露点仪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7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856504.3

    申请日:2021-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与光学检测融合的露点仪及控制方法,包括测温模块、制冷模块、主控模块、视频模块、光学模块;测温模块包括四线制铂电阻PT1000,四线制铂电阻PT1000嵌入到冷镜内部进行测温;制冷模块采用三级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热硅胶粘贴到冷镜反面,用于镜面控温;主控模块包括STM32微处理器、H桥驱动电路及通信电路,完成检测、控制、处理、通信等工作;视频模块由摄像头、激光器组成,对镜面进行视频采集;光学模块由透镜、光电传感器组成,检测镜面的反射率;本发明通过图像识别与光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等优点。

    一种细颗粒物自校准检测系统及其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7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250600.3

    申请日:20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物自校准检测系统及其校准方法,系统包括校准模块、检测模块、电动阀、微处理器和LCD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校准模块通过气路连接电动阀;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动阀工作,接收来自检测模块及校准模块的数据,利用校准模块的测量值校准检测模块的细颗粒物检测值,并把处理后检测结果发送到LCD显示模块。本发明利用双传感器结构,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校准,还可以对传感器进行调零,通过对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实时滤波处理,减小了由于环境、气象等因素对数据产生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检测精度。

    一种测量云层高度和厚度的硬件和软件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998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077546.6

    申请日:2016-02-03

    Inventor: 吕雪驹 唐慧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云层高度和厚度的硬件和软件配合方法通过发射高速激光脉冲序列的自动发射和自动采集,将采集到的离散数据存储在FPGA中,并提供嵌入式处理器来处理;本发明采用高速FPGA发射脉冲和数据采集,比其他硬件系统速度更快,更加节省片外资源,本发明还采用根据曲率分段以及快速小波滤波的方法,比应用单一数值计算方法的实时性更好,灵活更高,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高速FPGA的云层高度及厚度测量仪的特点是速度快,处理系能强,单片集成,无需多余的外围芯片,便于实现SOPC和分块移植,可用于连续、无线及远程测量,在气象、民用和交通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眨眼次数的驾驶员疲劳驾驶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8993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019089.0

    申请日:201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眨眼次数的驾驶员疲劳驾驶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历史眨眼次数分别建立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以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下一时刻眨眼次数的预测,其次考虑眨眼次数之间的关联度,根据灰熵分析计算预测眨眼次数与历史眨眼次数的关联度等级,并选取关联度等级较高的历史眨眼次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根据输入数据获得每个预测模型的预测值,接着结合贝叶斯融合的方法及最相关的历史眨眼次数,计算每个预测模型在预测该时刻眨眼次数时的权重,获得该时刻的预测眨眼次数,最后通过设定阈值,比较阈值与预测眨眼次数的大小,最终实现驾驶员是否为疲劳驾驶的判定。

    一种迈克尔逊干涉风速测量装置及其风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71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56790.8

    申请日:2017-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迈克尔逊干涉风速测量装置及其风速计算方法,包括:检测平台,固定于检测平台上的外壳,设于检测平台上并产生干涉条纹的迈克尔逊干涉组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外壳和检测平台并感受风压的弹性柱,采集干涉条纹位移图像的摄像头,接收摄像头的图像信息并计算风速的ARM处理器。本发明提供一种迈克尔逊干涉风速测量装置及其风速计算方法,本装置外壳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恶劣天气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本发明基于迈克尔逊干涉方法,这样能够检测物体极其微小的位移,通过对干涉条纹进行自动记录和处理实现微小位移的精确测量。

    一种可区分固态和液态降水的雨量计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250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379806.1

    申请日:2013-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检测固态和液态降水的雨量计,包括外筒(1)、储水筒(3)、承水器(7)、称重台(4)、用于检测降水量及温度的检测部件(5),储水筒中设置一漏斗(8),将储水筒分割为上下两层,所述承水器(7)内置一环形容器,所述环形容器中储有防冻液,其出液口对准漏斗(8),储水筒(3)的底部、漏斗底端、环形容器的出液口均设有电磁阀,控制防冻液及雨水的流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区分固态和液态降水的雨量计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排放后的剩余水量来判别固态降水,结合检测电路判别是否释放用于融化固态降水的防冻液。本发明的优点是可自动判断降水类型并根据需求来释放防冻液,具有耗能低,精度高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电池恢复和能量搜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644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01911.1

    申请日:2013-0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电池恢复和能量搜集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占空周期设计,安排节点工作状态、缓冲状态、睡眠状态下节点的电池恢复和能量搜集方法,所述方法利用缓冲状态下,节点没有数据传输时进行电量恢复,能够保证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恢复效果;在睡眠状态下的节点,除了电池恢复,同时进行RF能量收集,将电池恢复和RF能量搜集结合起来,达到最大可能的能量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