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949473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23216976.2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分布式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制热系统、蓄能系统、输配系统、用户接入系统、用户末端系统及用户分布式蓄能系统;其中,制冷制热系统利用制冷制热设备制取冷冻水或热水输送至输配系统;或者制冷制热系统制取低温蓄冷或高温蓄热介质输送至蓄能系统,蓄能系统利用制冷制热系统制取的低温蓄冷或高温蓄热介质进行蓄能并配置有释能装置;输配系统将冷冻水或热水输送并分配至用户接入系统,经热交换后送回制冷制热系统、蓄能系统;用户接入系统将输配系统所输送的冷冻水、热水与用户末端系统或用户蓄冷系统进行冷热交换,用户末端系统与用户分布式蓄能系统也能够进行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207439229U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21555489.4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罗永焕 , 王钊 , 王炎 , 杨敏华 , 陈锦标 , 廖兴中 , 王磊 , 吕昊正 , 宗成璋 , 贾森 , 李杰 , 王明超 , 陈智刚 , 程国珍 , 姜大伟 , 白玉鹤 , 董兵
IPC: F28D2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余热利用的大温差冷水复合式梯级利用系统,包括余热吸收式大温差梯级制冷系统、冷冻水梯级利用系统、冷却水梯级利用系统、区域供冷用户系统,余热吸收式大温差梯级制冷系统通过管道给冷冻水梯级利用系统供给冷水,冷冻水梯级利用系统通过管道给冷却水梯级利用系统供冷水,冷却水梯级利用系统供冷水给区域供冷用户系统供冷水,冷却水梯级利用系统的热水流回到余热吸收式大温差梯级制冷系统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利用热电厂余热进行吸收式制冷,实现余热、废热梯级利用,提升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回水温度,增大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温差,扩大冷水使用温差,大幅减少冷水循环水量,减少管网输送能耗与冷损失,降低冷水管网输送能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65610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20214278.2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F24F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供冷系统的中温空调系统,包括水泵、电动混流三通阀、第一电动二通阀、中温风机盘管、压差控制阀,其中电动混流三通阀的控制通道与区域供冷系统的回水管连接,电动混流三通阀的定流量通道与水泵的一端连接,电动混流三通阀的旁通通道与中温空调系统的回水管连接;中温空调系统的回水管接入到区域供冷系统的回水管;第一电动二通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水泵的另一端、中温风机盘管的一端;中温风机盘管的另一端与中温空调系统的回水管连接;压差控制阀设置在中温空调系统的供水管、回水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区域供冷系统回水作为空调系统冷源,实现冷源梯级利用,提升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094696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108551.0
申请日:2016-10-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能源大温差区域供冷系统,包括供冷站、输送管网及用户端;供冷站包括制冷系统、蓄能系统、分水器和集水器;制冷系统的机载吸收式冷水机组和机载离心式冷水机组串联连接,机载吸收式冷水机组进口通过阀门分别与蓄水池和集水器冷冻水回水管连接,机载离心式冷水机组出口通过阀门分别与蓄水池和分水器冷冻水供水管连接;蓄水池进口通过阀门分别与机载离心式冷水机组出口和蓄水供冷板换冷端出口连接,蓄水池出口通过阀门分别与机载吸收式冷水机组进口和蓄水供冷板换冷端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多种能源,可应用余热制冷,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升一次能源利用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