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期事故案例库匹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4220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14823.5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运行期事故案例匹配方法及系统。包括:从渠道工程、输水建筑物、穿渠建筑物维度构建水利工程运行期事故核心案例集;确定水利工程运行期事故核心案例集中案例的属性,构建核心案例数据库,并根据属性的类型,确定属性相似度计算方法;对案例库中所有案例的属性进行权重赋予;训练SVM-KNN分类模型,调整分类阈值与K值,当SVM分类结果的差值小于分类阈值时,使用KNN方法进行分类;将目标案例输入SVM-KNN分类模型,获得与目标案例匹配的案例以及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的复用效果,对案例库中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利用本发明,可以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应急管理场景中,获得与事故匹配的解决方案,应急管理效果好。

    一种混凝土与冷却水管换热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128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144428.7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与冷却水管换热试验方法。本发明的试验原理简单,具备可操作性,通过改变热流强度、改变水管材质得到混凝土试块与冷却水管的换热效率,以期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从中寻求换热系数与热流变化、材料常物性等因素的一般性规律,以便建立换热系数计算模型,弄清混凝土与冷却水管在试验期全过程的换热行为,为今后对相同水管的应用进行仿真研究时提供关键参数。

    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6799784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96997.9

    申请日:2017-0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7/0029 B28B7/0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包括2个 “L”型挡板和2个“V”型钢板,2个“V”型钢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2个“V”型钢板的另一侧边敞口形成混凝土灌注口,2个“V”型钢板的外缘均匀焊接有多个翼缘板,2个“V”型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L”型挡板。本发明的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的各钢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形成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用于制作三维混凝土绝热温升实验所需的五棱柱混凝土试块,成型后松开螺栓拆模。本发明制作简单,安装便捷,可重复周转使用。

    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679978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710096997.9

    申请日:2017-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包括2个“L”型挡板和2个“V”型钢板,2个“V”型钢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2个“V”型钢板的另一侧边敞口形成混凝土灌注口,2个“V”型钢板的外缘均匀焊接有多个翼缘板,2个“V”型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L”型挡板。本发明的拼装式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的各钢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形成五棱柱混凝土试块的模具,用于制作三维混凝土绝热温升实验所需的五棱柱混凝土试块,成型后松开螺栓拆模。本发明制作简单,安装便捷,可重复周转使用。

    胶凝砂砾石配合比关键指标预测抗压强度的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711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099755.0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胶凝砂砾石性能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凝砂砾石配合比关键指标预测抗压强度的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该方法将箱线图和BP循环神经网络进行结合,通过箱线图法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剔除后再预测,能够减小异常值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然后以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砂砾料用量砂砾石最大粒径、砂率和水胶比等配合比关键参数建立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来预测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预测精确度高、预测效果好,为胶凝砂砾石配合比设计、预测模型的选取以及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0244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059866.9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构成的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施压板、施压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可以对组合模具内腔中的胶凝砂砾石进行施压,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胶凝砂砾石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得到准确度高的胶凝砂砾石试块。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孔隙特性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0946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10735254.7

    申请日:2016-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孔隙特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及费马引理,在合理假定条件下提出的;从料场取料,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筛分,筛分后测得骨料饱和面干时的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制备一组再生混凝土试块,试块经标准养护后,放入水浴箱中,当试块前后两次质量差不大于试块质量的0.1%时,试块吸水饱和,试块吸水饱和质量,采用高斯‑马尔科夫法回归获得Me(t)与t的关系模型。该方法能够区分再生混凝土中孔隙水和再生骨料含水量,精确测定再生混凝土烘干时间与失水量的关系,进而求出有效孔隙率,为利用再生骨料制备吸水透水混凝土提供理论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