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4977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76355.7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25B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脉冲磁场的磁制冷装置,包括无续流回路的重复脉冲电源、脉冲磁体、磁制冷工质、热端换热单元及冷端换热单元;重复脉冲电源向脉冲磁体放电,电能部分流回重复脉冲电源实现能量回收;放电过程中脉冲磁体产生脉冲磁场促使磁制冷工质磁化放热,通过热端换热单元将磁工质产生的热量传给高温热源;放电结束后关闭重复脉冲电源,脉冲磁体停止产生脉冲磁场,磁制冷工质退磁吸热,通过冷端换热单元向低温热源吸热,使低温热源温度降低,至此完成一放电制冷周期;如此循环执行放电制冷周期实现持续制冷。本发明通过可控脉冲磁体产生间断重复的脉冲磁场实现磁制冷,具有磁场强度高、无运动部件、控制便捷、效率高和制冷功率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937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1684.X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脉冲磁体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母排结构及具有其的单匝线圈磁体系统,复合母排结构包括:N组母排;每组母排包括:正母排和负母排;N组母排分散分布设置在磁隔离开关内外部,正母排的一端连接一个电容器的正极,另一端绝缘穿过磁隔离开关内部,负母排的一端连接该电容器的负极,另一端绝缘紧贴在磁隔离开关外部;正母排和负母排均由多个子母排连接构成,同种类的子母排相互平行对齐;第一种子母排为平行于磁隔离开关径向的子母排,第二种子母排为平行于磁隔离开关轴向的直板式子母排,第三种子母排为平行于磁隔离开关轴向的圆弧状子母排。通过本申请,实现单匝线圈磁体的低电感复合母排结构,进而显著提高磁场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376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909449.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脉冲强磁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采用涡流匀场的单匝线圈式破坏性脉冲磁体。包括一匝安装在外侧的磁体线圈和安装在内侧的单匝无源闭合线圈。磁体线圈内侧的单匝无源闭合线圈因电磁感应产生出与磁体线圈电磁瞬态效应相抵抗的涡流,并屏蔽由此引发的对磁场均匀度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磁场均匀度。由于单匝无源闭合线圈由电导率较低的材料制成,因此涡流明显小于磁体线圈中的放电电流,不会对磁场产生明显的削弱,反而可以对陡峭的磁场梯度进行补偿,把磁场梯度控制在较平缓的范围内。同时,由于单匝无源闭合线圈具有较高的模量,可抑制其在放电时沿径向向内的变形,保全其内部的试验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24294.9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脉冲强磁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单匝线圈式破坏性脉冲匀场磁体。通过本申请,线圈内表面轴向上被制成一个圆弧状的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相对于中间径向平面对称。在磁场达到峰值时,尽管导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形,但内表面仍然能够保持明显的凹面形状。由于线圈内表面是内凹面,在趋肤效应和电磁扩散效应的作用下,电流密度将会尽可能多地集中在导体内表面的上下棱处,对线圈中心点形成等效亥姆霍兹双线圈效应,显著提高磁场均匀度。本发明在不改变电源容量和电源电压的条件下,相比传统单匝线圈磁体有效提高磁场均匀度,并有效增加均匀磁场的空间体积,且能够以较为简单的工艺,达到提高破坏性脉冲磁体磁场均匀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51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1561152.5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材料磁特性测定方法及系统,属于永磁材料磁特性测定领域,方法包括:对永磁材料进行测试,获取永磁材料的磁特性曲线数据样本;获取与数据样本拟合度最高的J‑A模型参数;将参数代入至J‑A模型中,获取永磁材料的磁特性。本发明针对现有永磁材料磁特性测定方法中的求解速度慢、收敛性差和精度低等问题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永磁材料磁特性测定系统的性能,实现永磁材料磁特性的高精度提取,能够满足永磁电机整体充磁效果工程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2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244120.5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原位整体充退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预先制作完成的绝缘层和金属薄片交替沿着组装完成的永磁电机定子和转子间气隙插入,接着放入定子或转子上的待充磁或退磁的磁极间隙中,绝缘层和金属薄片的尺寸结构相同,绝缘层和金属薄片交替堆叠构成线圈;将线圈接入电源,当需对永磁电机进行充磁或补充磁操作时,在线圈两端通入电流,使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待充磁磁极的充磁方向相同;当无法通过补充磁对永磁电机进行维护时,对永磁电机进行退磁操作,在线圈两端通入交流衰减电流。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传统在定转子装配前对永磁体进行充磁,存在定转子装配困难、维护成本高和污染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848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23053.8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骼磁矫形装置,包括:矫形机体,其内部设有用于提供磁场且包括多个线圈的磁场装置,每个线圈均能对应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入电流的电源;骨骼植入物,被配置为在磁场装置提供的磁场环境下,能够接受到施加在被检体待矫形骨骼的多个区域的电磁力;矫形机体内不同位置的线圈能够通过相应的电源调整该线圈的通入电流,使磁场装置产生的磁场达到预设的要求,从而对具有磁性的骨骼植入物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以实现对被检体待矫形骨骼位移的调控;其中,当骨骼植入物为硬磁性流体时,能够通过磁场装置对该骨骼植入物磁化并取向,使其具有磁性。本发明能有效解决传统正畸矫形手术所存在的创伤大,对被检体骨骼活动度永久限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01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629039.6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极电机充磁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极电机整体充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电机转子外围环向布置至少一个充磁线圈,每个充磁线圈覆盖多个连续的永磁磁极,将至少一个充磁线圈覆盖的充磁区间内的各磁极分别设定为目标永磁磁极或非目标永磁磁极,在非目标永磁磁极外侧设置屏蔽板;向充磁线圈通入脉冲电流以完成对目标永磁磁极的充磁,同时,屏蔽板内感应涡流产生附加磁场以抵消原充磁磁场,使得非目标永磁磁极的磁性状态保持不变;改变充磁线圈、屏蔽板与各磁极的相对位置,根据线圈覆盖程度,重复一次或多次充磁过程以完成转子上所有磁极的充磁。本发明采用单线圈覆盖多个磁极对多极电机进行整体充磁,成本低,可靠性强,充磁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5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57830.7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磁环轴向充磁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待充永磁磁环模块放置于充磁线圈中,并在待充永磁磁环模块内圆区域设置屏蔽器;当对充磁线圈施加瞬变电流时,充磁线圈在其内部区域产生方向为永磁磁环轴向且强度变化的原磁场,所述原磁场在所述屏蔽器内感生涡流以产生附加磁场,在待充永磁磁环模块区域,所述附加磁场与所述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所述附加磁场与所述原磁场叠加,使得所述待充永磁磁环模块区域充磁磁场强度增大,以对所述待充永磁磁环模块进行轴向充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永磁磁环的轴向充磁,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螺线圈实现永磁磁环轴向充磁方式中由于充磁磁场能量分散而导致的轴向充磁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42641.X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块化线圈的永磁电机充磁装置及充磁方法。该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包括若干个线圈,线圈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根据各磁极所需磁场位形确定,线圈组件分单次或多次放电对应完成对永磁电机整列或部分列磁极的充磁,每次充磁的磁极组成单元磁极组;固定底座,若干个线圈根据待充单元磁极组中各磁极所需磁场位形、以及磁力线分布特点,可拆卸式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表面的相应位置上;脉冲电源,若干个线圈的进出线按照待充单元磁极组中各磁极所需磁场方向、正接或反接在脉冲电源的正负极两端。本发明通过对多个线圈的灵活配合实现对磁场分布的调控,可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场景下电机的整体充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