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

    公开(公告)号:CN1095460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1066421.9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所使用的、非水电解液的浸渗性高的隔板。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具备多孔基材、第1涂层和第2涂层,所述第1涂层形成于所述多孔基材的一对主表面上和内部表面上,所述第2涂层形成于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所述第1涂层上。所述第1涂层的亲水性高于所述多孔基材。所述第2涂层的疏水性高于所述多孔基材。在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内部表面的亲水性高于所述第2涂层的亲水性。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965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0938162.9

    申请日:2016-10-25

    Inventor: 杉浦隆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磷酸化合物的、电池电阻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由M3PO4(M是Li、Na或H)表示的磷酸化合物。正极活性物质为具有壳部、中空部和贯通孔的中空粒子状,壳部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所述中空部形成于壳部的内部,贯通孔贯通壳部,正极活性物质的DBP吸油量为34~49mL/100g。

    锂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材料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021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358423.5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杉浦隆太

    Abstract: 提供能够降低锂二次电池的电阻的正极材料。在此公开的锂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材料,包含:具有层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配置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表面的选自锂传导体和电子传导体中的至少1种传导体。在上述正极材料包含上述锂传导体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003)面以外的面上的上述锂传导体相对于上述锂传导体的总量的比例为50%以上且100%以下。在上述正极材料包含上述电子传导体的情况下,配置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003)面上的上述电子传导体相对于上述电子传导体的总量的比例为50%以上且100%以下。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

    公开(公告)号:CN1095460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066421.9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所使用的、非水电解液的浸渗性高的隔板。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具备多孔基材、第1涂层和第2涂层,所述第1涂层形成于所述多孔基材的一对主表面上和内部表面上,所述第2涂层形成于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所述第1涂层上。所述第1涂层的亲水性高于所述多孔基材。所述第2涂层的疏水性高于所述多孔基材。在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内部表面的亲水性高于所述第2涂层的亲水性。

    二次电池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75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3937.X

    申请日:2015-07-06

    Abstract: 本文提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40)、电解液(80)和电池壳(20)。电池壳(20)容纳电极组件(40)和电解质溶液(80)。能够选择性释放氢气的膜(201)提供于电池壳(20)的一部分上以将电池壳(20)的内部和外部分离。

    蓄电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538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767752.4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公开为蓄电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蓄电单元包含单元外壳和卷绕电极体。单元外壳为圆筒形。单元外壳收纳着卷绕电极体。卷绕电极体包含第1电极、隔板、第2电极以及固定构件。第1电极包含第1箔。第2电极包含第2箔。在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方向上,第1电极具有第1终端部。第2电极具有第2终端部。隔板具有第3终端部。在卷绕方向上,第2终端部位于从第1终端部到第3终端部的范围以内。第1终端部由第1箔构成。第2终端部由第2箔构成。固定构件在第3终端部固定着卷绕电极体。固定构件满足式“0.9×T2≤Tf≤1.1×(T1+T2)”的关系。T1表示第1箔的厚度。T2表示第2箔的厚度。Tf表示固定构件的最大厚度。

    蓄电单电池
    40.
    发明公开
    蓄电单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090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608548.8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单电池,该蓄电单电池具备由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隔着分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体构成的电极体、集电板、单电池壳体以及电解液。正极电极片以及负极电极片各自具有集电箔和活性物质层。集电箔具有设置有活性物质层的主区域和未设置有活性物质层的端部区域。端部区域中的多个极耳以形成有被覆层端部的一部分的被覆区域和使层端部的剩余部分露出的露出区域的方式配置。集电板连接于被覆区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