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舰船目标远场散射仿真误差甑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76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41623.X

    申请日:2019-07-16

    Inventor: 方重华 奚秀娟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舰船目标远场散射仿真误差甑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方式,扫描获取舰船目标的扫描模型数据;将扫描模型和原仿真模型分别导入远场散射仿真软件中进行典型工况的仿真计算,获取扫描模型仿真结果Q1和原仿真模型结果Q2;将上述量结果和对应的试验结果Q3相互相减取绝对值,分别得出∣Q3-Q2∣、∣Q2-Q1∣;设定一个差距限值△Q,通过∣Q3-Q2∣、∣Q2-Q1∣的与差距限值△Q的大小来判断误差来源;本方案有助于找出误差来源,为对各种舰船目标在远场散射特性仿真过程中的误差成因甑别与缩减提供指导;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较以往的拍照式扫描技术更为方便和准确。

    一种阵列天线近场电磁兼容精确预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9777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0730090.8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一种阵列天线近场电磁兼容精确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互阻抗矩阵,求解两个平面阵列天线间的阵元耦合及其叠加;(2)根据发射阵列天线的发射功率求解发射阵列天线的端口激励电压,根据被干扰阵列天线的端口响应电流以及被干扰阵列天线的阵元天线的内阻求解被干扰阵列天线的端口激励电压;(3)根据发射阵列天线、被干扰阵列天线的阵元天线独立存在时的表面电流、端口电流,结合典型绕射的测试结果进行输入计算,求解两阵元天线的阻抗,最终预测两个阵列天线间的隔离度。本发明精确预测阵列天线间的耦合和干扰,尤其适用于船舶上平面阵列天线间的电磁兼容精确预测,较传统的一致性绕射理论,显著提高最终隔离度结果的预报精度。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平台用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分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888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380285.0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平台用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分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船舶平台,根据设备功能、使用需求对船载电子设备进行分类;2)根据影响电磁兼容性能的因素,确定电磁兼容分级要素,并明确各分级要素的等级和等级得分;3)根据分级要素及其等级,确定各分级要素的相对权重;4)根据各分级要素的相对权重,确定船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得分;5)根据船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得分确定用频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分级结果。本发明通过引入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属性、设备技术状态、重要程度、用频设备的电磁敏感程度、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平台电磁兼容管控等分级因素,分级依据全面合理。

    一种具有滤波特性的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773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48848.6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一种具有滤波特性的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微带天线包括圆形微带天线、T-形谐振器和微带矩形开口环谐振器,圆形微带天线设置一个矩形切口,T-形谐振器沿y轴分布的垂直臂插入圆形微带天线的矩形切口内,T-形谐振器沿x轴分布的水平臂靠近微带矩形开口环谐振器设置。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满足三阶切比雪夫耦合带通滤波器要求的谐振频率,设计T-形谐振器与微带矩形开口环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系数,以及设计满足滤波器对圆形微带天线的品质因数的要求。本发明微带天线结构紧凑,不仅具有类似传统带通滤波器的频率滤波特性,而且通带内天线增益平坦,辐射特性较好;在工作频带外具有很好的带外抑制特性,能够有效隔离带外的干扰信号。

    一种光通信系统非线性简化建模及模型系数自适应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9281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993307.X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通信系统非线性简化建模及模型系数自适应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直接探测的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号;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根号项的泰勒级数展开,借助维特拉级数理论简化模型;3)获取上式模型各非线性项系数。本发明提出了描述直接探测系统频率特性的简化模型级模型系数的获取方法,解决了直接探测光通信系统的低复杂度非线性建模问题,可应用到光通信设备信号系统响应建模及系统频率特性数据库构建中。本发明原理简洁,提出的简化建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具有两级对消功能的收发天线共址耦合干扰抑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99691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49068.1

    申请日:2016-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25

    Abstract: 具有两级对消功能的收发天线共址耦合干扰抑制装置,包括取样器和干扰抑制装置主机,干扰抑制装置主机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一级正交电桥,第一级I路双极衰减器,第一级I路相关器,第一级Q路双极衰减器,第一级Q路相关器,第一合路器,第二合路器,第二定向耦合器,第一功分器,第二级正交电桥,第二级I路双极衰减器,第二级I路相关器,第二级Q路双极衰减器,第二级Q路相关器,第三合路器,第四合路器,第三定向耦合器,第二功分器。本发明相对于单级对消具有更大的干扰抑制比,在不降低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抑制共场地收发天线间的耦合干扰电平,保障共址接收机正常工作。

    舰船短波系统间干扰矩阵快速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5366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553922.5

    申请日:2014-10-17

    Abstract: 舰船短波系统间干扰矩阵快速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舰船短波系统用频设备中辐射用频设备与敏感用频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舰船短波系统干扰关联矩阵;2)求解短波系统敏感用频设备收到辐射用频设备辐射的干扰能量;3)建立短波系统中敏感用频设备接收到的干扰对电磁兼容状态的多因素判据;4)基于舰船短波系统中电磁兼容状态的多因素判据,利用四步分级筛选预测方法完成短波系统干扰矩阵生成的“粗筛选”阶段,形成舰船短波系统初步干扰矩阵;5)完成短波系统干扰矩阵生成的“细筛选”阶段,最终建立舰船短波系统干扰矩阵。本发明采用“粗筛选和细筛选”相结合逐次细化实现短波系统干扰矩阵快速生成,效率高、准确性高。

    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861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03248.2

    申请日:2014-08-15

    Abstract: 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混频器的本振端信号、射频端信号、本振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射频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2)将本振端信号与射频端信号的乘积、本振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射频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三者求和,得到接收机混频器的输出响应。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混频器的射频端负增益传输效应、本振端开关效应以及端口间耦合效应等三种非线性效应因素,由混频器性能参数、输入信号等已知量计算得到混频器输出响应,保证混频器非线性建模精度,准确预测和计算接收机混频器在干扰环境下的非线性输出响应特性。

    船载共面布置平面阵天线间电磁耦合的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161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6637.8

    申请日:2013-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载共面布置平面阵天线间电磁耦合的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共面布置平面阵天线的电磁耦合参数;判断共面布置平面阵间电磁耦合是以直射电磁波耦合为主,还是以共面布置条件下的表面波耦合为主,或是直射电磁波耦合与表面波耦合并重;共面布置平面阵间电磁耦合以表面波耦合为主时,在平面阵间铺设一波纹结构,波纹结构的上端与平面阵面同高;或,共面布置平面阵间电磁耦合是直射电磁波耦合与表面波耦合并重时,平面阵间铺设一波纹结构,波纹结构的下端与平面阵面同高。本发明波纹结构布置简单,灵活多变,适合以表面波耦合为主或直射电磁波耦合与表面波耦合并重的情况下的电磁耦合抑制。

    基于水蒸气吸收损耗的目标RCS预估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3949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260009.2

    申请日:2011-09-05

    Inventor: 方重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水蒸气吸收损耗的目标RCS预估修正方法,针对探测距离、探测雷达确定,探测频率已知的前提下,根据水蒸气吸收损耗与雷达方程间的关联性,提出K波段和毫米波段目标RCS预估修正方法,为目标在水蒸气吸收环境下的遥感、探测提供参考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