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01000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292163.2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雷电流影响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地方法,将基站天线铁塔四角支撑柱的钢筋混凝土地基电气连接构成第一环形金属接地体,在基站机房内地面以下围绕基站机房几何中心点设置第二环形金属接地体;围绕基站机房内墙面设置接地汇集线,在基站机房几何中心点垂直接地体上沿水平方向向外设置四根辐射金属接地体,每根辐射金属接地体长度为20米;围绕基站天线铁塔四角支撑柱钢筋混凝土地基设置第三环形金属接地体,每根辐射金属接地体与第一、第二、第三环型金属接地体和基站机房钢筋混凝土地基交叉处均电气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根据电磁屏蔽理论和雷电分流的特征的结论,达到减少雷电流影响移动通信基之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280790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4051.X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H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遭受雷击时临近房屋的电器设备保护方法,一、在与通信基站临近房屋附近做一简易地网,房屋内配电箱接地排与简易地网电气连接,在配电箱内电源线上加装防雷器,将防雷器接地线接到配电箱接地排上;二、在房屋内有线电视线上加装同轴电缆防雷器,同轴电缆防雷器接地线就近接地;三、房屋内计算机防雷分两种情况:1、当计算机以异步传输模式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时,在调制解调器前端分配箱处加装信号防雷器;2、当计算机通过小区光纤接入时,在计算机网线前端交换机处加装信号防雷器;上述信号防雷器接地线均与简易地网电气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达到保护房屋内电器设备目的。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76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0716.8
申请日:2013-02-16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电对通信局站危险影响时通信局站地网距离去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通信局站建筑物基础施工时,远离高压输电系统接地网一侧的基础使用普通混凝土建筑材料施工,而另外三侧的基础使用防水混凝土建筑材料施工,并外敷沥青以增加绝缘;二、在通信局站内远离高压输电系统接地网一侧设置接地排,通信局站内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均与接地排电气连接构成联合接地,然后将该接地排与通信局站远离高压输电系统接地网一侧基础内的钢筋电气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在不增加高压输电系统接地网与通信局站物理距离的情况下,达到增加两者接地网之间距离的目的,使得通信局站和高压输电系统的选址变得更加灵活,增加了其选址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280096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292110.0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的接地方法,在机房内位于馈线窗位置处的墙壁上固定热镀锌铁接地排,沿热镀锌铁接地排纵向间隔20mm排列开设多个螺栓穿孔;沿机房外墙向上固定热镀锌扁钢;热镀锌扁钢下端与机房外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电气连接,其上端至热镀锌铁接地排位置处穿墙进入机房内,并与热镀锌铁接地排焊接为一体,焊口的宽度至少为热镀锌扁钢宽度的两倍;将进入机房的天馈线外护层用10mm2多股铜线与热镀锌铁接地排电气连接;多股铜线与热镀锌铁接地排采取螺栓和过渡金属垫片相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在不降低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功能的情况下,解决了馈线接地排被盗问题。同时,也节约了铜材,降低了馈线接地排的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51713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52909.7
申请日:2012-07-20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电引入端口的移动通信基站瞬态保护系统,由信号传输设备、收发信机、开关电源、电力进线配电箱、收发天线、避雷针、接地母线、天馈线、地网构成的移动通信基站;在移动通信基站的电源端口、馈电端口、信号端口、接地端口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防雷装置,天馈线通过接地排与地网直接相连。本发明将移动通信基站做为一个整体,通过分析确定各个雷电引入的渠道,确定了雷电影响的主要端口,由于雷电流造成的瞬态地电位升致雷电流在接地端口产生的二次效应可以影响到电源端口、信号端口、直流输出端,因此利用瞬态等电位雷电防护方法进而在各端口采取防雷措施,而天馈线无需加防雷装置,从而非常好的地解决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242006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500591.9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基站在非暴露环境下的全浮地防雷接地方法,一、安装在室内墙壁上的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基带处理单元和电源配电箱的金属外壳与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墙壁上的参考点汇流排电气连接;二、外部电源进线通过差模雷电保护器与电源配电箱的电源输入接口电气连接;三、室外天线与安装在室外的射频拉远单元的金属外壳电气连接并与室外汇流排电气连接;四、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通信接口和电源输入接口分别通过光缆和电源馈线与安装在室内墙壁上的基带处理单元的通信接口和电源接口对应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小型基站防雷接地不易的问题,提供了在雷电的非暴露环境下小型基站采用全浮地方式,提高了小型基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663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500930.3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在不同雷击环境下的接地方法,将所述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所处的环境划分为较低风险型区域、中等风险型区域、高风险型区域;较低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处于暴露环境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当处于非暴露环境时,采用浮地解决方案;中等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当不具备接地条件时,根据环境情况采用浮地/隔离解决方案;述高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了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在不同雷击环境下的防雷接地方法,提高了小型LTE分布式基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又便于施工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29666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184086.3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遭受雷击时共址房屋的电器设备保护方法,一、将与通信基站共址的房屋配电箱的接地排与通信基站的地网电气连接,并在配电箱内电源线上加装防雷器;二、在房屋内有线电视线上加装同轴电缆防雷器,同轴电缆防雷器的接地线就近接地;三、房屋内的计算机防雷分两种情况:1、当计算机以异步传输模式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时,在调制解调器前端的分配箱处加装信号防雷器;2、当计算机通过小区或楼道光纤接入时,在计算机网线前端的交换机处加装信号防雷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信号防雷器的接地线与通信基站地网电气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把沿着电源线或沿有线电视线来袭的雷电流通过防雷器泄放掉,达到保护房屋内电器设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66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00930.3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在不同雷击环境下的接地方法,将所述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所处的环境划分为较低风险型区域、中等风险型区域、高风险型区域;较低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处于暴露环境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当处于非暴露环境时,采用浮地解决方案;中等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当不具备接地条件时,根据环境情况采用浮地/隔离解决方案;述高风险型区域安装小型LTE分布式基站时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案。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了小型LTE分布式基站在不同雷击环境下的防雷接地方法,提高了小型LTE分布式基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又便于施工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24200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500592.3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基站在非暴露环境下的隔离浮地防雷方法,一、小型基站的通信传输设备、基带处理单元和电源配电箱以绝缘方式安装于机柜内;二、所述通信传输设备、基带处理单元和电源配电箱的接地线采取浮地方式连接;三、所述电源配电箱的电源接口通过隔离变压器、差模防雷保护器与外部电源电气连接;通信传输设备的通信接口通过通信线缆、光电耦合器与外部通信连接;差模防雷保护器、隔离变压器、光电耦合器安装于机柜的内部或外部皆可,安装于机柜内部时应与机柜绝缘,安装于机柜外部时,各自的引出线应与机柜绝缘。本发明解决了小型基站在非暴露环境下防雷接地不易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小型基站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