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7929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33824.4
申请日:2016-07-07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N21/254 , H04N21/258 , H04N21/41 , H04N21/422 , H04N21/4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21/42204 , H04N21/2541 , H04N21/25875 , H04N21/4126 , H04N21/4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网络电视的遥控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IPTV业务办理请求,IPTV业务办理请求中携带第一移动终端对应一级用户的标识信息;根据IPTV业务办理请求,生成IPTV账号,并将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一级用户的标识信息和IPTV账号进行绑定并存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IPTV业务办理成功响应;接收第一移动终端或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遥控指令,遥控指令中携带相应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和遥控信息;根据相应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查找对应的控制权限信息,若遥控信息在对应的控制权限信息范围内,则向交互式网络电视下发遥控指令,以实现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遥控。操作简单,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03257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1622436.5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41/0893 , H04W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共享切片服务的方法、终端、平台、设备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第一标识包括用户标识,以使服务平台查询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账号,查询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同时允许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一用户数量及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当前在用专用网络切片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二用户数量,响应于第一用户数量大于第二用户数量,生成携带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并基于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为对应用户终端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同一应用账号下的多用户终端同时使用切片服务,而无需各个用户分别订购切片。
-
公开(公告)号:CN11354311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631327.9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12/02 , H04W12/0433 , H04W12/6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标识符的获取方法和统一数据管理实体、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标识、终端的数据信息中的第一会话应用的标识和会话应用的标识与随机码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据会话应用的标识与随机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和第一会话应用的标识,确定第一会话应用的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码,第一随机码用以确定第一会话应用对应的数据流量策略信息。通过使用第一随机码表征第一会话应用的标识,避免第一会话应用的标识被泄露,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其中的第一随机码用以确定第一会话应用对应的数据流量策略信息,使终端可以正常使用网络切片提供的数据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8872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78707.7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片订购方法、用户终端、服务平台、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向服务平台发送本机用户为其他用户订购专用网络切片的切片订购请求,所述切片订购请求包括本机用户标识和其他用户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平台基于所述本机用户标识和所述其他用户标识获取所述本机用户与所述其他用户的关系,判断二者的关系是否满足预设的亲密关系条件,若是,则基于所述切片订购请求为所述其他用户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为他人订购符合其要求的专用网络切片,订购过程简单、便捷,且安全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能为本机用户订购切片服务所产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2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675249.7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本发明结合用户终端信息和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类别识别,以及特定类别用户的有效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90043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582060.3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41/0895 , H04L41/0893 , H04L41/0894 , H04W2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方法、数据连接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满足预设生效规则的状态数据;根据所述状态数据确定用户满足其预设生效规则的若干网络切片;为用户提供根据所述若干网络切片的预设顺序进行网络切片选择的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本发明可以在用户叠加商业行为后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切片选择策略,进而针对特定商用场景使得用户终端可以基于不同网络切片创建数据连接,满足复杂商用网络切片应用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8240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571330.6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AMF重定向的方法、AMF、新增网元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满足终端所支持的所有网络切片的业务需求的目标AMF集合;将所述目标AMF集合发送给新增网元,以使所述新增网元接收到所述目标AMF集合后获取所述终端所支持的所有网络切片所对应的数据保密等级,并根据所述数据保密等级获取所述目标AMF集合中满足所述数据保密等级的目标AMF;接收所述新增网元发送的满足所述数据保密等级的目标AMF,并根据所述目标AMF进行AMF重定向。该方法、AMF、新增网元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对AMF的重定向没有考虑后续UPF的用户数据安全保密,容易导致高密数据在低安全隔离度的UPF上流转而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2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75249.7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本发明结合用户终端信息和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类别识别,以及特定类别用户的有效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2357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090814.0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漫游场景下的用户标识认定方法、计费方法及AMF,所述用户标识认定方法包括:接收漫游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当前SUCI标识,所述当前SUCI标识包括加密模式标识和用户标识密文;判断所述加密模式标识是否为标准加密模式标识;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当前SUCI标识作为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认定方法、计费方法及AMF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漫游场景下采用明文SUPI作为用户标识不利于用户SUPI在漫游地的隐私保护,以及采用漫游地的TMSI作为用户标识容易造成漫游地单方乱扣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968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520177.2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信息处理方法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若检测到使用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与使用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终端在同一预设的时间段内开机,且使用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与使用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终端在开机时驻留在同一基站小区或相邻的两个基站小区,则累计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匹配次数;根据预设的时间长度内所累计的所述匹配次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与使用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终端为同一终端。本发明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