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5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25826.3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2F9/00 , C02F1/72 , C02F1/78 , C02F1/58 , C02F1/66 , C02F1/52 , C02F1/56 , C02F1/42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pH值≥7的废水与氧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与臭氧混合气依次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氧化反应装置进行氧化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水;(3)将步骤(2)得到的第一预处理水采用除磷药剂进行处理,出水,完成废水的处理。本发明通过pH调节、氧化处理、除磷药剂存在下的沉淀絮凝等组合处理工艺,实现高效、低成本去除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机膦,具有操作简单、药剂投加量低、二次污染少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4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97531.X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28 , B01J20/20 , B01J20/3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吸附剂原位再生的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臭氧气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对待处理的吸附剂进行原位再生反应,完成吸附剂的原位再生;所述臭氧气体以纳微气泡的形式与待处理的吸附剂接触。本发明中通过臭氧气体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协同作用,去除吸附剂吸附的污染物,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原位再生,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同时原位再生后的吸附剂仍可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且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624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906746.1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介质内管和介质外管,环绕所述介质内管的外表面设置碳电极,环绕所述介质外管的外表面设置金属电极,所述碳电极与所述金属电极之间形成介质放电等离子体区。本发明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加入碳电极,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可以原位同步产生臭氧和过氧化氢,提高氧气转化效率和活性氧自由基的产量,比常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水效率更高,并且过程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503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320823.0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2F9/10 , C02F1/04 ,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3/34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单元、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单元、汽水分离单元和盐水分离单元;本发明通过将蒸发单元与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单元有效结合,大大简化了现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使得废水处理量减少,处理难度降低,可以显著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提高了废水的回用率;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紧凑、高效且运行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超低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125015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241511.8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Ni@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封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FAU结构分子筛为铝源,以金属Ni前驱体为Ni源,通过转晶制备ZSM-5分子筛过程中封装金属镍,得到Ni@ZSM-5双功能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封装方法得到的Ni@ZSM-5封装催化剂具有金属加氢和分子筛酸催化双功能,显著拓宽封装催化剂的应用范围;而且封装金属Ni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均一;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Ni@ZSM-5双功能催化剂是在无钠体系下实现的,不存在后续离子交换步骤,所述封装方法快速简便、流程短、成本低廉,易工业化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73160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2388.5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9/70 , B01J29/76 , B01J29/78 , B01J29/46 , B01J29/40 , B01J29/48 , B01J37/10 , B01J37/18 , B01J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金属纳米颗粒的无钠硅铝酸性分子筛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双功能催化剂是在无钠硅铝酸性分子筛原位合成过程中,添加金属前驱体,利用“一步法”实现无钠硅铝酸性分子筛封装金属纳米颗粒,得到同时具备金属加氢/脱氢功能和分子筛酸催化功能的双功能催化剂;所述的双功能催化剂中金属含量为0.1~10wt%,金属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均一、且尺寸在1~10nm。
-
公开(公告)号:CN103831123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053505.4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78 , B01J21/063 , B01J23/22 , B01J23/26 , B01J23/70 , C02F1/32 , C02F1/725 ,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共掺杂TiO2催化剂。所述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双层水热法制备金属离子掺杂的TiO2,然后在氨气气氛下高温焙烧进行氮掺杂,得到金属和氮共掺杂的TiO2催化剂。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共掺杂TiO2可有效吸收可见光,同时紫外光催化活性也显著提高。在臭氧光催化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比未掺杂TiO2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89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47759.6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7/24 , C01B21/082 , B01D53/86 , B01D53/90 , B01D53/44 , C02F1/30 , C02F1/78 , C02F10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1/0605 , C01P2004/20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氮化碳前驱体和铵盐混合均匀,之后煅烧得到多孔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其中,所述铵盐为能够热分解产生氨气的铵盐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本发明在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向氮化碳前驱体中加入铵盐混合,在高温煅烧过程中,铵盐热解产生气体,对石墨相氮化碳材料起到造孔作用,得到蜂窝状多孔石墨相氮化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不使用模板剂,简单高效,且绿色环保;制备得到的石墨相碳化氮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较高,可用于废气、废水处理等污染控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780053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251559.2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热水蒸气清洁分离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切割至一定尺寸,置入高温反应器中用过热水蒸气处理一段时间,在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左右,经机械粉碎后振动筛分,电选分离单质铝,最后在含氧气氛中焙烧去除导电碳材料,得到纯度98%以上的正极活性组分。所述分离方法步骤简单,不消耗有毒化学试剂,锂离子流失少,回收铝箔以单质形式存在。回收的正极活性组分纯度较高,可经组分调整后可再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高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51549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30857.3
申请日:2012-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全组分资源化回收方法:1)采用含氟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与铝箔,液-固-固分离得到浸出液、含锂活性物质和铝箔;2)含锂活性物质分别进行高温焙烧、碱液除杂处理;3)浸出液分别进行加酸蒸馏回收含氟有机酸、加碱沉淀杂质离子、碳酸铵共沉淀制备镍钴锰碳酸盐三元前驱体;4)将处理后的活性物质和镍钴锰碳酸盐三元前驱体混合物组分调控,配入一定比例的碳酸锂后高温固相烧结再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适用范围广,分离介质可循环利用,含锂活性物质与铝箔分离效率高,实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短程直接再制备,适合进行废旧锂离子电池大规模资源化回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