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钻孔全段多点贴壁式三维采动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420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73188.6

    申请日:2016-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钻孔全段多点贴壁式三维采动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前期结合工程实际数值模拟煤岩体受采动影响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监测点位段,指导深钻孔中多个监测点位的布置;实现在深孔中包体与钻孔孔壁强耦合效果,在各个点位树脂壳体瓣径向移动紧贴孔壁,同时同步同轴;其次,树脂壳体瓣紧贴孔壁,可以忽略胶体弹模变化影响,也避免固化的耦合剂如水泥等,在高应力作用下开裂对监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能够准确反映深钻孔全段采动应力实时分布特征。

    一种让压内注浆锚索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10543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0841.0

    申请日:2013-08-13

    Inventor: 王连国 陆银龙

    Abstract: 一种让压内注浆锚索,包括中空内注浆索体、锚索托盘、锚索索具和让压管,中空内注浆索体由多股钢绞线编绕中空橡胶注浆芯管而成,中空橡胶注浆芯管上每间隔距离就钻有多组出浆孔,每组出浆孔位置处的多股钢绞线加工成蜂巢状出浆段,中空内注浆索体尾部设有锚固剂搅拌头;让压管为一个中部向外凸起鼓出呈弧状的特制钢管,其穿套在中空内注浆索体上,且设在锚索托盘和锚索锁具之间,让压管的屈服载荷低于索体钢绞线的屈服载荷。本发明通过实现巷道围岩深部注浆加固与让压支护耦合一体化的效果,既能增加浆液的扩散范围和加固作用,又能在锚索受到较大围岩变形压力时及时地让压,避免锚索被拉断失效,能够有效提高大变形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一种软岩巷道智能多孔锚注系统及锚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64956.2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一种软岩巷道智能多孔锚注系统,包括注浆机构,浆液扩散监测系统,注浆智能控制装置和计算机,所述注浆机构能够对软岩层进行多孔注浆作业;所述浆液扩散监测系统能够获取浆液在软岩层中的扩散状态信息,所述浆液扩散监测系统通过信号线向所述计算机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注浆智能控制装置能够采集所述注浆机构内的浆液运行数据并控制浆液运行状态,通过信号线向所述计算机传输数据并接收计算机传输的锚注操作作业指令;所述计算机内设置运算程序,能够通过逻辑分析运算所述注浆机构内的浆液状态信息和软岩层内的浆液扩散信息,并形成锚注操作作业指令。

    一种锚索长锚固剂封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9252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178607.0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索长锚固剂封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锚固剂帽、锚固剂封装袋和锚固剂防坠装置;所述锚固剂封装袋套装在锚索的前端,锚固剂防坠装置设置在锚固剂封装袋的外部,且与锚索固连;所述锚固剂防坠装置包括锚固剂帽、金属丝以及防坠底座;所述防坠底座与锚索固连,锚固剂帽设置在锚固剂封装袋的前端,金属丝周向均布于锚固剂封装袋的外部,且一端与防坠底座固连,另一端与锚固剂帽相连。

    一种利用煤矿废弃井巷改建垃圾填埋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81116.X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煤矿废弃井巷改建垃圾填埋场的方法,通过对废弃巷道进行防渗处理从而给巷道填埋垃圾创造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有害气体渗入到地下水层造成污染,采用分段充填的方式,通过隔离墙将巷道空间分成多个垃圾填埋仓,能够解决在垃圾充填过程中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流到下一个巷道空间中造成污染问题。在地面上通过自动装袋机和腹膜防水袋将垃圾打包成包裹再运送到井下,解决了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通过自动传送装置将包裹通过垃圾输送口投放到垃圾填埋仓中能够较好地解决垃圾的充填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工序较为简单,相比于在地面开挖一个垃圾填埋场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

    一种智能循环增-卸压式动态注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276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75022.6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循环增‑卸压式动态注浆系统及方法,在不破坏岩体原有强度的前提下,先进行静压注浆,通过测定流量计和压力变送器示数变化,当流量计示数不再变化且压力变送器示数增大时,系统自动调节压力调节阀提高注浆压力,阀门自动控制器控制出浆阀门和泄浆管路阀门按设计频率切换开启,实现循环增‑卸压注浆,提高裂隙填充率,改善注浆效果,注浆结束标准更加明确,防止注浆不完全或过度注浆造成岩体破坏和资源浪费,本系统增设安全管路,防止爆管、爆表事故的发生,稳压桶的设置,保证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稳定,实现对注浆方式的智能切换,提高注浆效率,扩大浆液扩散半径,提高裂隙填充率,改善注浆效果,减少劳动量,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深钻孔全段多点贴壁式三维采动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420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273188.6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钻孔全段多点贴壁式三维采动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前期结合工程实际数值模拟煤岩体受采动影响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监测点位段,指导深钻孔中多个监测点位的布置;实现在深孔中包体与钻孔孔壁强耦合效果,在各个点位树脂壳体瓣径向移动紧贴孔壁,同时同步同轴;其次,树脂壳体瓣紧贴孔壁,可以忽略胶体弹模变化影响,也避免固化的耦合剂如水泥等,在高应力作用下开裂对监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能够准确反映深钻孔全段采动应力实时分布特征。

    一种带CT实时扫描系统的岩石真三轴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147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577392.2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CT实时扫描系统的岩石真三轴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真三轴压力盒,真三轴主机框架,加载装置,以及CT扫描装置;真三轴主机框架包括底板、顶板以及支撑于底板和立柱;加载装置包括反力装置,以及千斤顶和测量装置;压力盒、立柱,以及位于CT扫描装置扫描区域内的反力装置均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本发明对CT扫描区采用特殊设计的横向加载系统、碳纤维传力板和立柱,解决了X射线无法穿透传统真三轴试验机的难题,克服了传统试验中需将岩样从真三轴试验台卸载取下后进行CT扫描试验的弊端,实现了岩石真三轴与CT扫描试验的实时配合,对于研究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岩石中的微裂隙和微孔洞的实时扩展、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破碎软岩巷道全断面封闭式深浅耦合让压锚注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7898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10637612.6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碎软岩巷道全断面封闭式深浅耦合让压锚注支护方法,基于多层次协同支护原理,最终在巷道围岩由浅到深分别形成喷网组合隔离拱、锚杆挤压加固拱、全断面封闭式注浆加固圈和深部浆液扩散加固拱,高强注浆锚索的悬吊作用将四者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有效组合拱,将让压支护、锚注支护及深浅耦合支护的优势有机的结合,显著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承载范围、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对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破坏范围广、围岩四周来压、底鼓明显等变形特点具有突出的控制效果,实现对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各种变形的有效控制,特别适用于深井大断面破碎软岩巷道,工序简单、可平行作业,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裂隙岩体可视化注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19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69171.0

    申请日:2015-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隙岩体可视化注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设置了CT扫描装置,可以实现真实裂隙岩体全程可视化注浆试验;通过在水泥浆液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硫酸钡,解决了真实裂隙岩体中注浆浆液在CT扫描下造影成像的难题;试验盒以及注浆锚杆均采用透明材质,进一步提高了扫描结果的精确性;试验盒设置为内腔尺寸可调的结构,可以对不同大小的试件进行试验,对比相同注浆时间下各组试件可视化注浆试验结果,获得注浆压力大小对浆液在岩体裂隙中运动扩散规律的影响;通过集成控制面板远程控制CT机和注浆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试件注浆和CT扫描的无间歇配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CT扫描间隔对浆液扩散的影响,实现了注浆试验全过程的可视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