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泥石流规模变化悬殊的复式排导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43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410284.X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泥石流规模变化悬殊的复式排导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泥石流规模变化悬殊的复式排导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确保不冲不淤,提高泥石流排导系统的安全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式排导结构的一侧或两侧侧壁呈三级的阶梯状;阶梯状侧壁由下而上第一级阶梯对应的复式排导结构过流断面为一级排导断面,一级排导断面的断面宽度和高度满足排导小规模泥石流或大流量洪水的要求;第二级阶梯对应的复式排导结构过流断面为二级排导断面,二级排导断面与底部的所述一级排导断面一起,满足排导设计标准泥石流的过流要求;第三级阶梯对应的复式排导结构过流断面为作为宣泄超标准泥石流的安全储备通道的三级排导断面。

    一种长距离缓坡无压泄洪洞的防空蚀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3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268165.7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缓坡无压泄洪洞的防空蚀设计方法,通过合理的底坡设计,使泄洪洞内形成一种短壅水接均匀流的水面线,降低流速,降低空蚀风险;通过建立泄洪洞底坡坡度与相对水深增量、水流空化数的函数关系,确定防空蚀设计底坡;通过建立初生空化数与流速的函数关系制定配套的防空蚀控制指标:σ0=0.033v‑0.451;建立原型不平整度高度tp与模型不平整度高度Δ的换算关系tp/Δ=λ0.7,和施工风险安全系数K1,制定施工不平整度控制标准【t】≤tp/K1;建立基于施工风险安全系数K1和设计安全风险K2的长距离泄洪洞空蚀风险评估指标K=K1K2进行定量预测。该发明可广泛的在无法采用掺气减蚀措施的长距离缓坡无压泄洪洞工程中推广使用。

    一种结合趾板基础处理的心墙坝加高为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3292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0586209.6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趾板基础处理的心墙坝加高为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在心墙坝原坝体的下游侧设置加高堆石坝体,建筑完成的面板堆石坝的中线在原坝体的中线的下游,在原坝体的心墙部位为面板堆石坝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原坝体的坝顶结构被拆除并在被拆除坝顶结构的原坝体的顶部浇筑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趾板,混凝土防渗墙通过连接板与趾板相连、趾板和面板相连,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并且,在混凝土防渗墙的下游,于趾板以及连接板的下方设置多排混凝土桩,混凝土桩的长度向着下游方向依次递减。本发明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既节省大坝加高的投资,又不影响原水库的正常运行。

    一种空间分区分层引流的超大流量岸坡式进水口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160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17919.0

    申请日:2021-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分区分层引流的超大流量岸坡式进水口布置结构,包括引流方向与江水主流中心线小角度相交的泄洪洞进水口,平面上布置于快速引流区,还包括:发电进水口,其引流方向与江水主流中心线大角度相交,平面上布置于侧向相对静水区;发电进水口前池,布置于所述发电进水口前缘,其上、下游侧坡设置陡立坡,形成前池导墙;泄洪洞进水渠,其高程高于所述发电进水口前池一定高度。采用该布置结构可有效的引导水库来流,实现泄洪洞进水口与发电进水口在平面及立面上的分区分层引流,使坝前江水主流基本平直的进入泄洪洞进口,快速宣泄洪水;使发电进水口位于侧向相对静水区,水流能够平顺、匀滑的进入发电进水口,减少水头损失。

    一种双向消能的弧形水垫塘

    公开(公告)号:CN1116483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91618.0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消能的弧形水垫塘,包括大坝,和位于所述大坝下游位置的二道坝,及位于所述大坝和所述二道坝之间的边坡;所述大坝、二道坝及边坡三者之间,沿下泄水流冲击方向及垂直于下泄水流冲击方向,均形成呈内凹的弧形底面;以使下泄水流在所述弧形底面的上方,沿下泄水流冲击方向形成淹没水跃,垂直于下泄水流冲击方向形成双重涡旋滚动;并且,下泄水流在弧形底面的上方形成一层水垫;所述弧形底面为圆形的部分曲面或者椭圆形的部分曲面。使泄洪水流在沿下泄水流冲击方向及垂直于下泄水流冲击方向的双重紊动剪切和旋滚作用下,加剧能量耗散,提高消能效率,以较少的水体达到最佳消能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坝趾和岸坡的稳定。

    反圆弧混凝土水垫塘底板蓄水养护结构及养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7293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078095.8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圆弧混凝土水垫塘底板蓄水养护结构及养护方法,所述养护结构包括储水海绵、保温板和水管,所述储水海绵铺设在反圆弧混凝土水垫塘底板表面,储水海绵表面铺设保温板,保温板表面铺设若干水管,所述水管的管身设置若干支管,所述支管穿过保温板接触储水海绵。所述养护方法的步骤包括:按照反圆弧混凝土水垫塘底板的混凝土分块大小,在反圆弧混凝土水垫塘底板分块铺设第一层储水海绵,均匀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在储水海绵上部按照同样大小分块铺设一层保温板;在保温板平铺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等间距钻孔并安装支管,在保温板对应钻孔,所述支管连接至储水海绵层;在水管进口通水使得储水海绵吸水,通过充满水的储水海绵保持水垫塘底板表面湿度,对水垫塘底板进行养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