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395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739434.2
申请日:2016-08-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岩体流变模拟方法,其能够实现对岩体流变变形的准确模拟,为工程长期运行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包括:(1)选取适当的流变本构方程来描述完整岩块和结构面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时效力学行为,并正确反映其应力—应变—时间关系;(2)对室内或现场流变试验的结果进行函数拟合,确定步骤(1)中所采用的本构方程的流变参数;(3)构建数值计算中流变变形的递推公式,计算岩块、结构面在各计算时步的流变变形增量;(4)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考虑岩块和结构面蠕变变形的刚度子矩阵和荷载增量列阵;(5)其他子矩阵按照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集成,建立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总体平衡方程;(6)求解总体平衡方程,得到各岩块的位移和变形分量,进而求得考虑岩块和结构面流变特性的、与持荷时间相关的岩体变形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442520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769683.1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E0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坡和大坝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全过程变形稳定监测系统,包括:布设于边坡上用于感测边坡岩体的微破裂信号的若干微震传感器,布设于边坡上用于感测边坡不同深度变形的分布式MEMS变形观测仪,布设于大坝上用于感测坝体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全过程变形的分布式MEMS变形观测仪,MEMS变形观测仪由无线传输模块及若干MEMS加速度传感器串联而成;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系统,用于采集微震传感器感测的边坡岩体的微破裂信号,及MEMS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边坡、坝体的变形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监测边坡与坝体的变形稳定情况。本发明能够连续监测整个施工过程以及初次蓄水全过程中,高混凝土坝近坝区的整体变形稳定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0953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57371.0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应变片密封防护方法,先在待测物体上定位安装部并进行清洗打磨,并将应变片通过瞬干胶粘贴在清洗打磨后的所述安装部上;接着配置AB胶,并多次在应变片上涂抹AB胶以形成密封层,且所述防水层包裹住应变片;最后在固化后的所述防水层上涂抹硅橡胶以形成密封层。本发明采用配置的AB胶在应变片上形成防水层,并通过结合硅橡胶在防水层上形成密封层来实现对应变片的密封防护,使得对应变片的密封防护能在高水压、腐蚀性溶质和恶劣环境下长期进行应变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994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67967.1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C9/12 , G01C9/02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栅传感原理的高边坡内部变形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包括导向轮、密封主体腔、密闭导向管、管道、连接管、关节轴承和磁重力传感器,磁重力传感器设置于密闭主体腔内,密闭主体腔与管道的一端连接,导向轮套设于管道上,管道的另一端与关节轴承连接,关节轴承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密闭导向管连接。本发明通过研发适应各种恶劣复杂环境的基于磁栅传感原理的柔性测斜仪,实现对高边坡内部不同深度的变形的自动化连续监测,提出基于磁栅传感原理的边坡内部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边坡内部变形失稳风险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24830.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F17/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重力坝运行期安全风险值计算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首先确定混凝土重力坝运行期安全风险要素、风险事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风险因子权重、风险事件权重、监测点权重和坝段权重,以及风险事件的严重性等级;然后,基于历史监测数据和安全管控需要,建立风险因子的评判标准表和风险等级标准表;最后,通过多次加权平均,依次得到风险因子可能性指数、风险事件可能性指数、风险事件风险量值、各坝段风险量值以及工程总体安全风险值。本发明能够对大坝的运行安全性态进行综合的量化评价,对工程安全的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决策起到有效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343107.1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面板干缩分析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面板的有限元模型;步骤S2:对有限元模型赋予混凝土的材料参数;步骤S3:根据面板所处的湿度环境条件,获取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湿度边界条件和湿度场;步骤S4:根据湿度场将有限元模型划分为不同的湿度区域,并对湿度区域赋予混凝土干缩形变增量;步骤S5计算有限元模型对应的面板应力,并根据面板应力以及面板对应的抗拉强度,获取有限元模型对应的面板开裂信息;步骤S6:调整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湿度环境条件和混凝土干缩形变增量,重新执行步骤S1至S5,直至面板应力在混凝土抗裂强度范围内。本发明可有效模拟混凝土面板出现裂缝的过程,为面板防裂设计、施工以及运行防护给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34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440516.3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石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首先,通过试验方法分别获得堆石和自密实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参数和泊松比,并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表达式。然后,构建堆石混凝土试件的细观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对堆石混凝土试件进行数值加载,计算得到不同龄期试件的应力场,通过将试件各部分的应力值按体积进行平均,获得试件的平均应力。根据弹性力学中的物理方程,计算得到不同龄期的试件的宏观弹性模量。最后对计算得到的宏观弹性模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相比于经验公式,本发明优点在于:能够反映堆石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28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7580.6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电工程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散热面的选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工程结构设计资料,构建大坝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得到模型的单元和节点的拓扑关系;其次,通过遍历单元,确定每个单元的相邻单元列表,通过逐一比对相邻单元各面的形心坐标,确定各单元的临空面;再次,在要选取的散热面上任意标记一点,重复遍历所有单元,在限定的坐标范围内进行标记传递,根据前后两次遍历得到的标记点数量确定传递是否完成;最后,输出带有标记点的临空面,即为选取散热面。本发明提供的散热面的选取方法,解决了有限元计算中曲面边界难以通过给定坐标范围框选的问题,提高了有限元计算的前处理效率,适于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分析施加温度边界。
-
公开(公告)号:CN114892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570013.7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混凝土永久保温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桁架、钢模板、保温模板与加筋束。保温模板由外层防护层、中间保温层与内层防护层构成。加筋束从外向内依次穿过钢模板、保温模板与大坝混凝土,外端为螺纹端,可安装固定螺母,内端为分叉端,穿过保温模板深入混凝土浇筑区域,在末端分成多束且具有环状凸纹。大坝浇筑施工结束后,拆除钢桁架与钢模板,加筋束外露处采用保温砂浆堵头进行封堵。该混凝土坝永久保温模板强度高、刚度大,可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撞击导致的模板损坏;保温模板与大坝混凝土可紧密贴合,不易掉落;保温模板无需拆除,可大幅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0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76164.0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程恒 , 刘毅 , 李智 , 周秋景 , 俞歌 , 柴东 , 耿俊 , 顾艳玲 , 杨波 , 江晨芳 , 徐秀鸣 , 雷峥琦 , 金鑫鑫 , 吴龙珅 , 贾凡 , 黄涛 , 高宇欣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升船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200米级齿爬式升船机塔柱及关键设备变形协调分析与控制技术,包括升船机塔柱信息模型构建,升船机塔柱及关键设备设计、施工、设备调试运行阶段和升船机塔柱及关键设备变形控制措施优化,本发明通过BIM建立了高精度仿真模型,进行有限元剖分用于后续仿真与工作评估,通过对塔柱结构分析组合与设计,进行变形结构的预测与适应性调整,通过对施工阶段调试阶段的热力学参数、边界条件及仿真计算,确认结构变形适应性大小,最后通过对整体模型建立,设计、施工、调试的整体评估和优化,实现200米及以上级齿爬式升船机塔柱及关键设备变形的设计及施工的科学参考效果,为高坝通航起到了实质性的贡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