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76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14260.2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 四川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贾金生 , 陈忠勇 , 潘荣伟 , 郑璀莹 , 杨映 , 徐乐毅 , 贾保振 , 蒋晓明 , 杜双全 , 杨会臣 , 田德智 , 张平 , 冯炜 , 严伟 , 陈和东 , 赵春 , 刘向富 , 邢小军 , 李宇 , 陈明春 , 潘涛 , 余成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结砂砾石料场采样确定方法,其包括获取胶结砂砾石料场的骨料图像;将预处理后的骨料图像划分为若干子图像,并分割出每张子图像中的每块骨料的轮廓图像;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轮廓图像骨料级配识别;根据识别结果,确定在每个子图像中设置一个采样点还是两个采样点。采用本方案的方法确定采样点,相对现有技术随机采样点而言,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实际工程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取对应子图像的骨料进行筑坝,无需大范围费时耗力地确定采样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756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519179.3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结砂砾石颗粒料在线识别与级配优化装置,所述在线识别与级配优化装置包括:第一抓斗器、振动筛分网、传送带、智能抓斗采样筛分装置、传送带振动分流装置、传送带支架、第一组合成像装置、第二组合成像装置、第三组合成像装置、骨料补充装置和控制系统。本发明实现了胶结砂砾石颗粒料在线自动识别与级配优化,并通过在传送带装置上采用不同的装置和方式进行多次采样的方式,提高凝胶砂砾石识别的精度,进而提高级配的精度,实现了胶结砂砾石颗粒料级配的数字化识别和自动化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211317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309772.6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8B13/181 , G08B13/196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近程安防系统及装置,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红外摄像平台、定位平台;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上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与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之间无线通讯连接,后台电子围栏安措报警监控平台用于对移动式红外对射电子安全围栏本体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以及确认;红外摄像平台用于对水上可疑目标进行监控、跟踪;定位平台用于对水上可疑目标进行定位;通过本发明能够对侵入目标进行有效防御,阻止其通过重点监控水域对大坝、码头、水面船只及岸边重要设施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045811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752374.1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本发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照片作为第一训练集,利用图像处理获得骨料属性,进而确定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集,利用第一训练集和第二训练集组成的标准样本库,对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多次训练,确保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利用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获取的骨料图像建立骨料级配曲线,提高了级配识别的效率,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084712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27761.X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于砂卵石地基上的胶结砂砾石坝坝体防渗施工方法,包括:S1、用富浆胶结砂砾石铺设具有防渗作用的基础垫层;S2、采用大功率平板振动器夯实防渗层和碾压体搭接的部位;S3、采用加浆振捣胶结砂砾石作为上游防渗层;S4、在沥青栅板分缝的栅板两侧浇筑富浆胶结砂砾石料;防渗层施工到坝顶后,在富浆胶结砂砾石防渗层水平施工缝中安装丁晴弹性体止水;S5、在上游砂卵石基础面采用富浆砂砾石进行碾压,并喷洒水泥净浆,形成水平基础防渗层。本发明针对砂卵石地基上修建胶结砂砾石坝,有效地解决了砂卵石基础上胶结砂砾石坝在建设过程中因骨料和砂浆离析解决不彻底带来的渗漏问题,施工方法简易可操作,可以达到立体防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5835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40677.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添杰 , 张亚珍 , 吕娟 , 冯杰 , 秦景 , 宋文龙 , 苏志诚 , 孙洪泉 , 宋宏权 , 杨会臣 , 岳建伟 , 慎利 , 宫阿都 , 张炬 , 李世灿 , 李翔宇 , 李杨 , 程慧 , 黄锦涛 , 赵林洪 , 徐瑞瑞 , 张鹏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旱灾损失预测及评估方法,包括:建立工业需水预测模型;对工业需水预测模型参数进行率定;获取工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工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工业损失评估值。采用本发明可以实时高效地全面预测及评估旱灾损失,为科学减灾救灾提供急需情报,同时也为气象、水利、农业、环保和民政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45835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40659.3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添杰 , 吕娟 , 冯杰 , 张亚珍 , 宋文龙 , 秦景 , 苏志诚 , 孙洪泉 , 宋宏权 , 杨会臣 , 岳建伟 , 慎利 , 宫阿都 , 张炬 , 李世灿 , 李翔宇 , 李杨 , 程慧 , 黄锦涛 , 赵林洪 , 徐瑞瑞 , 张鹏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业旱灾损失评估方法,包括:建立服务业需水预测模型;对服务业需水预测模型参数进行率定;获取服务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服务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服务业损失评估值。采用本发明可以实时高效地全面预测及评估旱灾损失,为科学减灾救灾提供急需情报,同时也为气象、水利、农业、环保和民政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83963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27347.8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贾金生 , 冯炜 , 杨会臣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IPC: E02B3/1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坝坝前基岩和防渗帷幕在运行期开裂后自身能够维持稳定且能够保证防渗材料基本不流失、降低通过基岩和防渗帷幕贯穿性裂缝的渗漏量、大幅度削减作用在裂缝面上的水压力的混凝土坝自反滤式防渗系统,还提供了该系统的施工方法。自反滤防渗系统设置在混凝土坝面和坝前的基岩上,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垫层、反滤层和防渗料层,其中垫层从下至上由堆石垫层和细砂垫层组成,反滤层为无纺布反滤层,防渗料层是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的无粘性材料,该系统铺设在从混凝土坝踵至混凝土坝坝前1.5至2.0倍坝高处的范围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