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91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525946.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的涡轮系统,其外壳具有容置空间;透平和第一干气密封设置于容置空间,透平包括透平本体和叶轮,透平本体中形成有介质腔,叶轮安装于介质腔并将介质腔分隔为介质入口区和介质出口区;第一干气密封位于透平形成有介质入口区的一侧,第一干气密封中形成第一低温腔室,第一干气密封和透平之间形成调节腔室以及与调节腔室连通的第一工质流道、第二工质流道和第三工质流道,第一工质流道与介质入口区连通,第二工质流道与介质出口区连通,第三工质流道与第一低温腔室连通;流量调节阀设置于第二工质流道,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对调节腔室中的压力的调节,进而通过该压力来平衡涡轮系统受到的轴向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70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95335.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定子结构和电机,定子结构包括:主体部、流通通道和挡板。主体部中空形成收容腔,流通通道贯穿设置于主体部,且包括第一通道、缓冲腔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缓冲腔、以及第二通道的第二进口依次连通,第一通道沿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与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相交。挡板凸出于所述内周面并沿主体部的轴向延伸。流通通道引入与转子结构旋转方向相同的周向工质气流,从而降低收容腔内转子结构附近周向速度梯度,进而降低转子结构的周向粘性力以及转子结构风摩损失,挡板可降低收容腔内的平均周向气流速度从而降低气流激振力,从而可防止转子结构气流激振失稳。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9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89826.2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气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压气机包括转轮、端盖、平衡构件和转轴,端盖包括迎风侧和背风侧;端盖与背风侧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平衡构件与转轮的背风侧连接且与端盖间隔设置,形成于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子通道和多个第二子通道,沿垂直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子通道的最大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子通道的最大截面面积;转轮、平衡构件设于转轴外侧;端盖与转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本申请的压气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能降低转轮两侧的压差,降低转轮产生的轴向推力,有利于压气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94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89743.3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04D29/26 , F04D29/66 , F04D29/051 , F04D29/08 , F01K25/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气机以及同轴发电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压气机包括转轴、定子、转轮、平衡部件和密封部件。定子环绕转轴设置,定子与转轴围合形成容纳腔,定子在转轴的径向上朝向转轴的一侧具有凹槽。转轮设置于容纳腔并连接于转轴,转轮将容纳腔分隔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平衡部件设置于第二流道并环绕转轴设置,平衡部件至少部分伸入凹槽内。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以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定子连接,第二密封件与平衡部件连接,第二流道中的气流经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降压后流出,以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作用在转轮上的推力经平衡部件平衡。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减小对转轮临界转速影响的基础上,平衡轴向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70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95335.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定子结构和电机,定子结构包括:主体部、流通通道和挡板。主体部中空形成收容腔,流通通道贯穿设置于主体部,且包括第一通道、缓冲腔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缓冲腔、以及第二通道的第二进口依次连通,第一通道沿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与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相交。挡板凸出于所述内周面并沿主体部的轴向延伸。流通通道引入与转子结构旋转方向相同的周向工质气流,从而降低收容腔内转子结构附近周向速度梯度,进而降低转子结构的周向粘性力以及转子结构风摩损失,挡板可降低收容腔内的平均周向气流速度从而降低气流激振力,从而可防止转子结构气流激振失稳。
-
-
-
-